纯种田(2 / 2)

加入书签

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觉得主家是真不懂种地啊……

俞善说的话,大家其实是听懂了一部分的,觉得产量低是因为地力不够。

可放眼整个平溪村,除了那些有上等水田的人家,他们庄子的产量已经算很不错了。

更何况从种一样东西,改成种四样,地力的消耗不是更大吗?

俞善能解释清楚,因为作物根系的深浅不同,它们是从不同地层吸收养分的—这个能看到,有比较,又好理解;

可她解释不清楚,作物间不同微量元素的吸收和释放,是互助互利有助于产量提升的。

于是俞善想了想,干脆斩钉截铁的说:“我从书上看来的,这样把各种作物搭配种在一起,产量会变得很高!”

“书上还有教种地的?”古人向来敬畏字纸,一听是书上说的,本来反应极大的杨庄头,马上半信半疑起来。

俞善一下子就找到思路了,她坚定的点点头:“没错,书上不止有教人种地,还教人养牛、养马,养鸡鸭鹅;甚至酿酒、酿醋书上都有教授呢。”

这么一说,俞善自己也觉得,下次到书铺时,该买上一套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之类的当做为参考,毕竟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或许自己还能从中取得更多的经验。

既然俞善信誓旦旦这是从书上学来的法子,杨庄头总算把心放下来一半,可他还想最后挣扎一下:“那……要不一亩种西瓜和棉花,三亩种麦子,留一亩给主家你套、套种?”

听他的口气,像极了无奈的家长哄不懂事的孩子玩。

“你要实在不放心,那不如这样。”俞善知道杨庄头也是一片好心,干脆笑眯眯的跟他讨价还价:

“这剩下的四亩地咱们都种上麦子,其中两亩地间种玉米、红薯;另外两亩地间种玉米、大豆,到时候看看哪一种产量更高。而且也不是非要一起种,先把麦子和玉米种上,其他的等天气热一些再说,这样人力也能排的开。”

这等于是松口让步,从四样作物一起种,降低到三样了……不知道为什么,她一退让,杨庄头更不放心了。

种地可是大事,地误人一年啊,祖祖辈辈总结下来的经验,让主家这么儿戏的改来改去,真的可行吗?

想起插秧时被众人围观的恐怖,杨庄头就是一哆嗦。

不过他敏锐的发现,俞善是坚持要在四亩地里都种上玉米,忍不住劝道:“主家,玉米这东西也不算好吃,又不能顶饿,用来顶税的话,一石玉米才顶四斗稻米,折合的太狠不合算,您种这么多玉米干什么?”

俞善沉默了一会儿,意有所指的答道:“玉米喜水,今年会是雨水极其丰沛的一年啊。”

杨庄头不做声了,他突然想到主家跟县衙的大人们相熟,最近又经常跑河堤,再想一想衙门突然一反常态的征发河工徭役,杨庄头像是意识到了什么,脸都白了。

半晌他才重重的叹口气,扭脸吩咐众人:“杨谷,你去和邓荣一起把玉米种子搬过来;杨豆,你看着主家别让她亲自下地!”

好吧,俞善也不是一定要亲自动手种田。

旱地拢共就这五亩,冬天的时候不光用塘泥堆过一次肥,前些日子又用牛深耕过一遍,土壤松软的很。

俞善按照一垄玉米、一垄麦子、一垄红薯或大豆的规律起了垄,杨谷和邓荣作为主要劳力,都是种田的老把式,当之不让的照着俞善的划分播种起来。

打发邓桃回去帮邓春和邓老爹看着作坊,杨庄头领着女儿杨豆,打算亲自去种那一亩西瓜和棉花。

这两样东西谁都没有种过,但是棉花肯定喜阳,俞善干脆划了一米的行距,留得宽宽得,充分保证光照,然后打算在两行棉花中间种一行西瓜。

西瓜种子着实不多,瓜子皮又那么厚,俞善怕直接种到地里不发芽。

于是她又泡又发的,仔细的用湿布包了种子,放在温暖的灶旁养着,每天在家里用温水喷一次,等了五六天终于见它发芽,这才放心的让杨庄头帮忙,移种到地里去。

俞善只是动动嘴,小镜庄的人硬着头皮按她的吩咐种了下去了。

这期间,不知道为什么,村长俞怀安和族长俞茂山都破天荒的来小镜庄转过好几趟,专门盯着他们干活。

吓得小镜庄的人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毕竟他们也心里没底,这样种到底能不能行。

到底还是俞怀安沉不住气,把俞善找来焦急的问:“善姐儿,你这真的不是胡闹吗?这种乱种一气,搞不好到最后什么收成都没有。”

俞善明白空口无凭,想要说服别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很有耐心的又解释了一遍:

“我教杨庄头他们插秧的时候,不也有人说我是胡闹吗?您现在再看看我田里的秧苗,是不是比别人的长势都好?”

“之前我跟您和大爷爷讲过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间种套种一定可以提高产量的。之前没有先例,所以我愿意先做个示范给大家看。等收成的时候,我会请村长伯伯和大爷爷,以及村中族老们过来见证,这间种、套种之法绝对是可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