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汉世祖 第763节(第1 / 2页)

刘皇帝没有在淑兰殿多待,脚步沉重,面色阴郁地返回崇政殿,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浓厚到化不开的阴云,两眼中不时闪过的令人心悸的目光。

喦脱战战兢兢,亦步亦趋跟在一旁,见刘皇帝心情沉重,犹豫了下,还是小心地劝慰道:“淑妃娘子已然去了,还请官家节哀,不要过于悲伤,保重御体要紧啊!”

“节哀!节哀?”一听此言,刘皇帝毫不领情,扭头有些暴躁地呵斥道:“你懂什么悲伤?你又没女人,你又没死女人!”

被刘皇帝暴躁吓了一跳,喦脱哆嗦了一下,低头不敢再多嘴了,心情极差的刘皇帝,可不会分什么好赖话,这个时候,还是闭嘴的好。

不过,另外一方面,让官家发泄一下也好,憋在心头也不好。脚步不见任何放松,刘皇帝突然停下了,让紧跟着的喦脱差点一个趔趄。

刘皇帝抬眼,只见在这宫室中,殿宇楼栋各处,还挂着一些中秋庆祝时的彩带饰品,在秋风的吹拂下,飘动不已,一盏盏宫灯,虽然沾染了少许灰尘,仍旧鲜艳喜庆。

见着满目的红彩,刘皇帝的眼睛仿佛也被映红了,语气严厉地道:“把这些东西都给朕撤了!”

“是!小的立刻安排下去!”喦脱赶忙道。

稍作发泄,刘皇帝的心情虽然仍旧不好,那股蠢蠢欲动仿佛要吃人的情绪总算逐渐平息了下来。

回到崇政殿,刘皇帝想到了什么,吩咐道:“去把张德钧给朕找来!”

崇政殿这边,汲国公、大学士薛居正正当职,淑妃薨逝的消息,传播得很快,就在这片刻的功夫,偌大的汴宫已然传遍了,甚至正向宫外扩散。

薛居正自然也有所耳闻,见刘皇帝面无表情地归来,薛居正也不免小心劝慰,希望他节哀。同样是安慰,对于薛居正的这样的公卿大臣,自然不像对身边的奴仆那般粗暴,还是礼待地表示感谢。

“薛卿,你拟一份诏制,公布淑妃丧讯!”刘皇帝对薛居正吩咐道。

“是!”虽然薛居正觉得,为一后宫嫔妃,专门发布诏制,有些过于隆重了,但此时也不敢有任何异议,因此,答应地很痛快,没有必要多事。

“还有!都说你薛公史笔如刀,朕再着你亲自替淑妃作传,著一篇神道碑文,将淑妃的品行操守,描述清楚,要让后人知晓淑妃在世时的才情风采!”刘皇帝又道。

闻言,薛居正眉头稍微皱了下,让他这柱国大臣,用他著写春秋的笔,为一个淑妃写传,他似乎有点心理障碍。不过,看了看刘皇帝,薛居正还是应是。

“还有!”刘皇帝注意到了薛居正的反应,语气微沉,以一种特殊关照的语气道:“朕知道你们这些史臣的风格,为淑妃作传时,要有名有姓,不准给朕写什么‘淑妃周氏,不知何许人也’!”

闻此谕,薛居正有些难受了,有心硬着头皮争辩几句,但在刘皇帝那极具压迫力的眼神下,也只能无奈道:“臣明白!”

见薛居正没有多啰嗦,刘皇帝这才满意地收回目光,挥了挥手,示意他退去。不过,在薛居正退下之后,不免骂了一句:“真是老顽固,越老越顽固!”

独处之时,对于周淑妃的哀思再度袭上心头,那种滋味有些不好受,也始终难以从那种忧伤的氛围中摆脱出来。

不只是因为淑妃之逝,也在于他意识到了,不只他在老去,他的这些亲近之人,也在衰老,在褪色。妃嫔之中,淑妃的年纪不是最大的,这些年,不断有功臣宿旧故去,也引发了他不少哀思,但从没有像此番这般感触尤深。

上一次的刻骨铭心,还是上一个淑妃,已故的耿宸妃,但那时的他还年轻,心思也更多地扑在军政国事上,没有更多的感情与心思,伤感一段时间也就好了。至于花蕊夫人之死则属例外,毕竟没有什么感情基础。

在刘皇帝沉浸在伤怀之中时,张德钧匆匆从皇城司赶来了,他大概明白刘皇帝召他的原因。

“官家!”保持着奴仆的谦卑,张德钧也小心翼翼地行礼。

看着张德钧,刘皇帝直接问道:“周家的情况,调查得如何了?”

涉及到皇亲国戚违法犯罪的情况,一直都是皇城司秘密监视,暗中调查,此前,刘皇帝收到一些关于周家族人恃权违法,仗势欺人的情况,尤其是扬州案中,也有牵连到了周氏族人,因此便让张德钧派人去调查。

心道果然,早已打好腹稿的张德钧恭敬地汇报道:“启禀官家,经过小的们调查,京畿的周氏族人还是很本分的,礼宾丞周昉治家也还算严禁,家风清良,没有逾越之处。

有不轨行举的,还是一些在扬州的周氏族人,都是远支偏房,他们是当地大族,倚仗着京城本家,在当地有所横行……”

听其奏报,刘皇帝阴沉的脸色没有任何变化,琢磨了下,迅速做出决定,道:“对周氏的调查,就局限在扬州吧,不要牵扯到周昉他们!”

周昉是周宗的族孙,被过继来主持周家,虽然因为成制,没能承袭爵位,但财产、名望、政治资源,都被继承了,前两年被授官礼宾丞,有周氏姐妹在宫中,哪怕大周失宠了,但小周还在,周氏的荣宠也是长久的。

张德钧的心思何等剔透,当然明白刘皇帝的用意,这是不愿意深究了,否则,扬州周氏出了问题,京畿主家岂能不受波及。周淑妃之死,也算无意之间,为周氏免了一场灾祸与动荡。

沉吟了下,刘皇帝又命人把已经改任内阁学士的吕蒙正唤来,直接吩咐道:“你拟一份诏书,赐礼宾丞周昉一等海阳伯爵!”

吕蒙正有些迟疑,拱手躬身请示道:“陛下,不知以何等名义?”

“何等名义?”刘皇帝哪里不明白吕蒙正的暗示,语气不免有些冲,道:“淑妃给朕生了一双儿女,这个理由足够吗?”

这当然是气话,不过,吕蒙正也不再多嘴了,顺从地应道:“是!”

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

淑妃的死,在汴宫内是算是一件大事,这是由刘皇帝的态度决定的,为此,刘皇帝还专门为之进行了一场称得上隆重的丧礼仪式,并给予陪葬的殊荣。

刘皇帝的陵寝,经过两年的修建,已然完工封存,由钦天监选址,就在邙山深处人迹罕至之所,并由少府与工部联合施工,秘密兴建,连名字都取好了,曰高陵。

为自己修建陵寝,刘皇帝虽然没有铺张,但也没有过于吝啬,仍旧是大兴土木,不过,并没有动用国家财力与人力,一切花销都从他的小金库里出,这么一来,倒也没人闲话,也没人敢闲话。而刘皇帝对陵寝只做了一个指示,隐蔽、安全、永久、牢固。

生没能有始有终,死则再续前情,让淑妃陪陵,也算是一种寄托了。

刘皇帝为淑妃的死,还是有些伤感的,但是这份伤感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便恢复过来了,相比之下,刘晖与刘萱这兄妹受到的影响要更大,毕竟今后他们算是“孤苦无依”了。

而为表示对淑妃的怀念,刘皇帝不只对以周昉为代表的周氏族人有所恩待,更多的关怀还是赐与刘晖兄妹俩了。

对刘晖,刘皇帝赐其礼部侍郎头衔,让他正式从军训的苦海中脱离,开始也参与到朝廷事务中。平日里,吃的穿的,只要能想得到的,也命人往吴国公府上送一份。

对五公主刘萱,刘皇帝也不时召到身边关心一二,并且,亲自同符后商量起她成年之后的婚事,下定决心要给她找一个良配,并且同意听取她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待遇,此前只有大公主刘葭享受到了。

当然,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刘皇帝的这份关怀,只是把对淑妃的那份愧疚寄托在这兄妹俩身上罢了。而这份余荫福泽是无法持续太久的,但即便如此,这份恩宠也让宫里人羡慕,宫外人议论。

事实上,对刘晖兄妹俩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也确实没有持续太久,到开宝十三年冬月之后,也就没有后续了,刘皇帝恢复过去的状态,日子照过,酒照喝,一切都是有如之前,仿佛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淑妃也逐渐被人遗忘,从刘皇帝的释怀开始。

在开宝十三年的下半年,朝廷最重要的大事,便是对兵制改革的正式推动,以东京禁军为试点,裁撤退役了官兵近五千人,为更大规模的改革变动积累经验,发现总结问题。

相比之下,朝廷中的局势却趋于平静,主要在于在于赵、卢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由于扬州案而引发的朝廷内部斗争,在刘皇帝的干涉下,平息了,以卢多逊的退却画上一个短暂的句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