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科举上(1 / 2)
“孔明,这科举是什么东西,那小人屠又准备玩什么花样?”
纸质书在手里还没捂热乎,张扬又搞出一个科举,曹操有些头疼。
作为一个枭雄,曹操的眼光并不短浅,他自然能够看出来,张扬搞这纸质书绝对不只是对外说的什么为了方便士子读书,收拢天下士子之心的用意几乎
是明摆着的。
对于这点,曹操并不是没有想办法破解,可面对手中这些质地精良的书籍,他却没有一点的办法。
禁止治下百姓购买是不可能的,别看如今天下各路诸侯打得热闹,但商路却没有断绝,或者说根本无法断绝。
如果断绝之后,或许对张扬的治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对曹操、孙权等人来说却是致命的。
煤炭、战马、蜀锦以及质地优良的兵器、铠甲,这些东西是他们无法自给自足的,随着煤炭的推广,再想让治下的百姓恢复到从前那种只靠烧柴来度过
寒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至于蜀锦、桌椅这等贵重之物,或许对百姓来说,禁止没有太大影响,但治下的世家必定不干,有的时候,惹怒他们比惹怒百
姓更为可怕。
至于其他办法,曹操不是没想过,只要他能够拿出同样的书籍,价格还差不多的话,治下士子之心自然不会被张扬拉拢,但问题是,他拿得出来吗?
印刷术的概念随着售书大典已经传遍了四方,曹操不是没有找来诸葛亮和工匠询问,按照张扬的说法,诸葛亮和工匠们确实觉得可行,也并不算难以办
到。
可问题是,成本太高。
纸张要跟晋阳的商人买,虽说不贵,但绝对已经超出了五个铜板的数目,更别说还要请人雕刻木板,印刷、装订,这一套流程下来,别说五个铜板,哪
怕五十个也打不住。
要知道,这还是将请人誊写书籍的花费刨除掉的,诸葛亮的字迹虽说赶不上钟繇,但也并非不可一用,否则的话,这个成本可能会上升到一个令人恐怖
的地步。
这样的书籍,如果做出来的话,有人买吗?
如果换在之前,曹操敢肯定有,但面对只卖五个铜板的并州书籍,哪个傻子会来买他的?
这些天来,曹操每日都在发愁这件事,乱世之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他就这么放任张扬拉拢读书人,甚至不需要两军交战,十年二十年之后
,他将陷入无人可用的可怕境地,这天下还争个什么?
可令曹操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还没解决,张扬又抛了一个新东西出来,如今的他有点杯弓蛇影的意味,一听到晋阳、张扬外加一个从没听过的词
汇,他就是一个激泠,他实在搞不明白,张扬或者说他的属下到底哪来的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煤炭这东西自古就有,但在张扬之前谁曾想过拿这东西来煮饭、取暖?至于棉花,同样如此,以前的西域也曾归属大汉几十上百年,但怎就没人发现棉
花这种不起眼的东西能够取暖?
他娘的,怎么好事都让张扬这小子给遇上了呢?
诸葛亮不清楚曹操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想了如此之多,只是老实道:“大王,这科举...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只是据续作回报,五日之前,张
扬在晋阳颁布科举法令,方才臣接到细作传回的详细介绍,只感觉浑身冰冷,不敢怠慢,便给大王送了过来。”
“这便是那科举的详细内容。”
说着话,诸葛亮将一份不算太厚的纸张抵到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并没第一时间去翻开,而是在心中回想着诸葛亮的那句话。
在荀彧、程昱被俘,刘晔、荀攸等人相继投降之后,诸葛亮如今几乎成为了他唯一的谋主,而他对诸葛亮也算是非常了解。
这是一个十分沉稳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显得十分冷静,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之前而色不变这等话几乎天生便是用来形容诸葛亮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看到这科举制时,竟然浑身冰冷?
看些眼前那堆薄薄的纸张,曹操的脸色有些难看,莫非这科举法令,又是什么阴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