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节一堂六部(1 / 2)

加入书签

长期以来,华夏古代历朝历代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皇权和相权之争”。皇帝是一国之君,皇帝一人之下、全国万人之上就是丞相(也叫相国、宰相等),由于皇帝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必须把很多政务军事交给丞相处理,往往导致丞相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比如曹操,再比如蜀汉丞相诸葛亮),使得丞相完全有可能把皇帝架空(比如诸葛亮),甚至取而代之(比如曹操)。于是,皇帝和丞相的关系十分紧张,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皇帝担忧丞相,丞相害怕皇帝,最终形成了“皇帝和丞相都感到不踏实”的恶性循环。有鉴于此,孔明采取了“多相制”,他在汉东王府下属创立“政事堂”,总揽汉东行政事务,由于汉东不是一个国,所以不能设置“丞相”职务,改为“参政尚书”,简称“尚书”,如果得封这个职务,就等于是“汉东国”的丞相了,但是,参政尚书不止一人,共有数人,如此,便是“多相制”,几位参政尚书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平级,特别设立“尚书令”职务,负责处理日常政务,执掌政事笔,几位参政尚书轮流出任尚书令,每人执掌政事笔一个月,这样,就没有哪个参政尚书独大了。

每位参政尚书配有两名副手,称为“参政侍郎”,分为“参政左侍郎”和“参政右侍郎”。

孔明的这套“多相制”大受赞誉,因为它很好地解决了“皇权和相权之争”,丞相不止一人,相权就分散了,几个丞相互相制约制衡,一来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地处理好政务,二来单个丞相的权力都变小了,对皇帝的威胁就大大减小,皇帝可以放心了,丞相也放心了,皇帝可以不怕丞相权力太大继而威胁到自己,丞相也可以不怕自己权力太大继而引起皇帝的猜忌以及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皇帝既然放心了,就愿意放权,如此,皇帝自己也轻松很多了。

在政事堂之下,便是孔明创立的“六部”:

一、军部,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军事委员会、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

二、吏部,负责各级政务文职官员的管理、选拔、委任、调动变迁、考核、罢黜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纪检委等机构;

三、户部,负责户籍管理、土地田亩、赋税、货币、财政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民政部、财政部、工商部、税务局、国土局等机构;

四、礼部,负责典章、规制、祭礼、教育、外通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宣传部等机构;

五、刑部,负责刑罚、立法、司法、公共安全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最高法院、立法院、司法部、公安部等机构;

六、工部,负责工业百行、工程、水利、漕运、陆水交通等事务,相当于后世的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等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军部下辖“陆军处”、“海军处”、“军机处”,这三大机构等同于后世的陆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