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23节(2 / 2)
正因为徐进生的影响,哪怕是在学习方面实在不开窍的于强,也是极为尊敬文化人的,现下,听俩弟弟这么一说,顿时有些生气地问道:
“你们念的,可是厂里的子弟学校,班上居然还有这种学生,厂里都不管一管的吗?”
于强以为,既然是制药厂的子弟学校,学校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厂领导最起码得负责起来吧。
要不,把有本事的老师都弄得下放去了,留下一堆酒囊饭袋占着工作岗位,由这样一群人来教他们的孩子,制药厂的工人们难道就能放心了吗?
他在国营饭店上班,工作环境跟国营厂子还是有区别的,平时就在厨房里忙活着,很难接触到太多消息,更别提对外界的风向有所察觉了。
相比之下,在食品厂上班、又知晓未来几年走向的徐元,看得可就要比他清楚多了。
“你们知道吗?想加入红.卫兵,可不简单,得出身好、表现好、具有反抗精神,之后写了申请,还得被学校的红.卫兵团、也就是更高年级的红.卫兵批准通过,才能加入进去。
而他们的职责,书面文件上写的是帮助维护学校秩序。
所以,厂领导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在课堂上、盯着老师上课,他们又该怎么插手呢?
说红.卫兵做得不对,人家那是在帮着维持课堂秩序呢;说要尊敬老师,嘿,你向着知识分子说话,该不会也是个右.派吧,不行,得上报革委会再查一查你。
总之,红.卫兵虽然是由学生们自发搞出来的,不是什么大团体,但是,加入进去了的学生一个个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张口闭口就是举报、去革委会这样的话,把所谓的反抗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谁让,大家伙儿确实害怕革委会呢?不过,我可告诉你们俩啊,千万离红.卫兵团的人远一点儿,被人邀请入伙儿就装傻,绝对不许学着他们做事,老老实实地学习。
要是被我知道,你们跟着人学坏了,可就别怪我找二舅和舅妈告状了。”
为了“震慑”住这俩小的,徐元丝毫没有大人欺负小孩儿的觉悟,甚至毫不客气地拿出了“告状”这个法宝来。
这下,不止是于北于南俩兄弟,就连乖乖巧巧的于静,也用一种“元元哥,原来你是这样的人”的眼神盯着徐元,像是今天才重新认识了他似的。
徐元才没放在心上呢,不管什么法子,能把这俩小的镇住,免得他们走错了路,那就是好法子。
他心里其实是门儿清的,红.卫兵本身不足为惧,但是,谁让那群恨不得闹翻了天的学生,一个个都熟练掌握了“举报”这柄利器呢?
革委会又是个不嫌油水少的地方,接到举报后,管他有没有确凿证据,只要接到了举报,就会闯入人家里搜查所谓的“证据”好一阵。
至于身上多出来的东西,谁说那是多出来的?分明是他们来搜查证据的时候就带在身上的。
所以说,大部分本本分分、只想安安宁宁过日子的老实人,都不想平白把革委会的人招惹到家里去,投鼠忌器之下,对红.卫兵自然也就添了些惧怕。
“表哥!那,我们就只能任由那些红.卫兵在学校里面横行霸道、欺负老师同学、自己却一声不吭吗?”
看上去文文弱弱的于静,却是经过思考后,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来。
先前,她就是因为学校里的种种乱象,没法学到知识,这才跟徐元约定了每周的礼拜天,来徐家跟表哥请教问题。
这段时间,她并不是每个礼拜天都会来,但是,基本上攒了好些问题以后就会来一趟,毫无疑问,表哥徐元是个“好老师”,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挨个儿为她讲解了一番。
所以,在如今的于静眼里,表哥徐元已经成为她认识的人里面第二博学多识的了,至于第一名,那自然是徐进生了。
可是,听着表哥刚才的话,原来,在她眼里有些“无所不能”光环的表哥,也拿那些小人没办法吗?
想到这儿,于静心里浮现出一抹遗憾来,这跟表哥无关,她只是有些遗憾,可能没有办法帮到学校里处境越来越糟糕的老师们罢了。
要知道,曾几何时,他们都是格外受人尊敬的老师,教人知识,教人明理,这份工作未必会有汽车驾驶员赚得多,可是,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那个时候,他们的眼里有光。
可现在呢,有老师因为有海外关系,进了革委会一趟,出来后没几天,人就不在了;有老师因为收藏了外语书籍,被下放到农场去劳改了。
还有老师,哪怕还留在学校里,却是已经被调离了教师这个工作岗位,转而成了打扫学校、也包括厕所卫生的人,这其中的落差,哪怕是旁观者,也足以感受得一清二楚。
徐元从没想过对外塑造出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只是,表妹的这个问题,他还真能回答上几句,正好,就当是一并引导俩小表弟的三观了。
“我说过,红.卫兵不好招惹,所以,在没有能力的时候,优先保全自己并没有错,这只是我们在遇到危险时会发挥的本能而已。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袖手旁观了,在力所能及又不会危及己身的前提下,能做一个正直、善良而又充满热忱的人,这是件好事,更是一件幸事。
像是静静刚才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我们无法和红.卫兵、革委会相抗衡,但是,我们可以想别的法子来帮助自己想帮的人。
现在,全省城,几乎有一多半儿学校的老师都遭到了迫害,无论这伤害,到底是来自革委会,还是来自农场劳改带给身体的沉重负担,总之,这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剩下的人被清算,只能说是早晚的事情,那么,为了不成为刀俎鱼肉,聪明人的做法就应该是,在他们的成分没有改变以前,对着组织主动提出下放插队。
一来,农村的生活环境要简单一些,总比留在城里应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要强得多吧。
再者,农村的干活儿强度,多少还是比农场劳改要轻一些的,总比扛到最后,还是进了农场要好吧。
更何况,既是主动提出下放,思想觉悟摆在这里了,组织上多少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在划成分的时候,这就是个加分项,好歹,不用让一家子被打成黑五类了。
这个呢,就叫做先下手为强,你们呀,学着点儿。”
于强嗫嚅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但终究是没有开口说话,他是已经工作的人了,总比这三个还在念书的娃娃,知道的事情要更多一些。
基于此,他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徐元这是故意在给静静指明路呢?
说实话,性子有些温吞的于强其实是个偏向保守的人,帮助知识分子?哪怕知道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无辜清白的,可是,他依旧没那份勇气。
毕竟,他不是孤家寡人,身后还有爷奶、爸妈他们呢,总得为家里人考虑一二吧,这要是万一他帮助知识分子的事情被别人知道了,以后,他们家哪儿还能有安生日子过?
于强到底是一位好兄长,他自己不敢也不愿去冒险,却无意阻拦妹妹想去做的事情,只是叮嘱道:
“如果说,你想把这条路指给你的老师们,也别自己露面儿,写张纸条找人递过去就行了,哦,对了,纸条上的字迹也得变一变,免得事情被人知道了,顺藤摸瓜地找到你身上来,到时候,咱们家可就要遭殃了。”
于静亦是顾虑着家里,这才在徐元的话说完以后,沉默了片刻,哥哥的支持,对她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让她多了不少勇气。
当然,她也没打算凭着一腔勇气、脑子一热就去做这件事情,到底事关重大,也得征得爷奶、爸妈他们的同意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