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公孙弘的奇妙之旅5(2 / 2)
云琅笑道:“这里的船不是少府想象的那种船,而是在制作一种平底阔船。
主要是用在渭水上的,您也看见了,随着上林苑的产出日渐丰富,向外运输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上林苑是产地,而阳陵邑,长安城就是销售地,如果仅仅依靠马车,不但费力还费时。
如果在上林苑渭水边上修建几座码头,上林苑的货物只需顺流而下,一日夜就能抵达长安,且不靡费人力,畜力,一艘船可以装载十余马车的货物,如此一来,上林苑卖到阳陵邑,长安的货物就没有那么昂贵了。
货物便宜了,购买货物的百姓就多了,反过来,上林苑就能生产出更多的货物。
上林苑能这样做,凡是渭水边上的州县其实也能这样做,一旦航道开通,渭水两边的州县很快就能富裕起来。
毕竟,全大汉的富户,都在长安三辅!”
公孙弘笑道:“云公此言差矣,渭水并非大河,夏秋之日水量充沛自然可以行舟,冬春枯水之时,很多地方只有五尺深,更有一些浅滩,连稚子都在水中嬉戏,如何行的了大船?”
云琅低头看着脚,对大汉的聪明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或许是黄老之术治理国家治理的时间长了,所有的官吏都认为无为而治就是不错的治国良策。
公孙弘明明已经提出来了问题,却不知道去解决。
流水的水平面是一定的,除了筑坝之外没有别的提高水平面的办法。
可是,可以向下挖掘疏浚浅水河道,约束河堤,自然就能把浅水区变成适合行船的深水区,更何况,平底阔船最大的好处就是吃水浅。
公孙弘见云琅不说话,有些尴尬的道:“云公这里还是有解决的办法是也不是?
否则你也不会动手修造舟船了。”
大汉的官吏们的本事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察言观色,他们可用通过自己的一些神奇的判断,来确定一件事能做不能做。
公孙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只有一个想法,剩下的就要靠不断地试验了,云氏之所以制造这艘船,就是为了验证我的想法。
成了,自然对云氏有百利而无一害,不成,区区一艘船,云氏还负担得起。
少府,请这边走,云氏最重要的产业并非是什么铸钱,造车,造船,而是丝绸与家禽,家畜饲养。”
“哦?制钱作坊并非云氏最重要的家业吗?”
“一时心血来潮,见不得那些背夫们受商贾压榨,就特意赔钱制作了一些新钱,算得了什么重要家业。
说到底,云氏还是一个以农为主,以工为辅,耕读传家的一户人家。
商贾乃是贱业,家里虽然有投身的商贾,却从来没把买进卖出当做主要营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