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章 耿炳文护长兴击溃周军 朱元(第2 / 2页)

隋朝时,太湖三分,隶属湖州、苏州、常州三郡,马迹山一带归属常州。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常州才子许必胜科场扬名,是毗陵(今常州市)考取的第一名探花郎。于是马迹山被赐名迎春乡,属毗陵府武进县管辖,但岛名仍叫“马迹山”。

马迹山的东北部,平面形如马头。东南部略为三角形,像两条并排的兽腿。西南部北宽向南渐窄,像奔兽的后腿。现在修建的环山东路和环山西路已经把整个马迹山的轮廓勾勒出来,但是背部高隆,且西部无突出水面的较长地形比作马尾。观看其平面图,与其说是像一匹腾空的骏马,不如说更像一头正在站立起来的熊。

马迹山简称马山,春秋战国时称夫椒山,雄踞太湖的西北部,曾是太湖的第二大岛屿,现在已与陆地雪堰镇南面的半岛相连,设置了马山镇。其东北方约20公里的太湖岸边是无锡城。

吴军如果占据了马迹山,此地则变成无锡城背后的一把尖刀。张士诚接到探报后,心急如焚,急忙命令大将吕珍从太湖东边的山西湾发兵,西进拦截。此时,东南风一阵阵吹拂。吕珍的水师大船升起大帆,乘风破浪,疾驰湖心,气势汹汹地挡住了俞通海的水军。诸将看见形势不妙,有些恐慌,打算调头撤退。

俞通海严厉制止道:“不可!敌众我寡,撤退更加危险,势必被动挨打。不如正面迎战!”

随即身先士卒,命令自己的帅船迎头而上。前甲板设置了一排移动式战墙,后面是5排身穿盔甲的弓箭手。

当进入30米距离,双方频频放箭。一支流箭射中俞通海的右眼下方,血流不止。包扎后,俞通海叫人脱下自己的盔甲,命令一个体型相当的随从穿上,代替自己站立甲板持剑督战。下属各船将领纷纷指挥士兵放箭,俞通海的水师越战越勇。狭路相逢勇者胜,吕珍看见没有胜算的把握,于是下令撤退。

俞通海的士气大振,乘风破浪赶到马迹山,登岸后杀进张士诚部队的小营寨。其将领钮津等人见寡不敌众,又不想战死,于是缴械投降。

1357年六月甲辰是朔日(初一)。庚申(十七)日,朱元璋命令常州府分枢密院判官赵继祖、元帅郭天禄携镇抚吴良攻取江阴州。调拨了120名短弓手给他们使用。

江阴与常州直线距离30公里。江阴古城,始建于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绍泰元年(555年),官府在此地筑土城,围地600余亩。古代,凡山之北、水之南称“阴”,故将此地叫作江阴,设江阴郡。

陈武帝(陈霸先)夺权灭梁后,以江阴郡建江阴国,让萧方智做个国王。南唐时,江阴县升为江阴军,为军城。此“军”相当于

“州”。

北宋时加固城防,在西北区增建内城(子城)。有4门:东门称新津门,南门称观风门,西门称望京门,北门称澄江门。

江阴城周长大约6200米,背江面南。南宋时外城有门5座。东门叫春晖门、南门叫朝宗门(此名至今尚存)、西门叫天庆门、北门叫爱日门、东北偏门叫建寅门。

西城外以连通长江的京杭运河的分支锡澄运河为天堑,在南、北城及东城外则是挖沟引入运河水形成护城濠。东面和北面的护城河至今尚存。南面的护城河还残存南门(朝宗门)以东一段。

南唐时,为了护卫江阴,在江阴西南面10公里的秦望山砌筑一座城堡,名“舰浦”,即舰船停靠之地。又叫夏城。在夏城东南还砌筑了一座城堡,名叫“石牌”。两堡互为犄角之势。

秦望山位于江阴城西南一段锡澄运河的西面,离城直线距离10公里,海拔189.3米。从此处运河一个点开挖出两条水渠,分南北把长条形秦望山团团围住。

明嘉靖《江阴县志》记载:“秦望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风土记〉云:‘本名峨耳山,昔秦始皇登山四顾,因号秦望山’”。

山的南麓有一条古道,叫秦望路。至今还在。

秦望山驻扎了张士诚一支三千兵马的军队,他们发现吴军前锋后,离开山寨过渠进行阻击。当时,成三行行军的赵继祖与郭天禄迅速拉开,左右两行部队形成大鹏展翅,奋勇拼杀,周军没有占到便宜。

双方激战到一半,天不作美,突然挂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些周军将士养尊处优较长时间,适应不了风雨中作战,马上撤退,妄图逃回山寨。赵继祖指挥吴军将士冒雨追击,一路杀进山寨,消灭了这支周军,占据了秦望山。

当晚在山寨吃饭时,赵继祖对郭天禄、吴良等说道:“他们若不下山拦吾,吾岂知此处有兵?攻城时若从背后袭吾,则吃大亏也。”

翌日清晨,阳光灿烂,吴军兵临江阴西门。天庆门前的运河宽约50米,河上有桥,对着城门。按照朱元璋的嘱咐,赵继祖采用了朱氏攻城新战术。此地也不用架桥,乘着黑夜悄悄把10辆云梯车推过河,把战墙安置好,短弓队跟着进入阵地隐蔽。

天色蒙蒙亮时,连成一排的云梯就靠上了西门城墙的垛口。当天色基本明亮,赵继祖就下令发起进攻。在接连不断的箭雨压制下,守军的弓箭手无法射杀“蚁兵”,虽然没有飞楼的助攻,步兵还是很快就登上城头,攻下了江阴。

随后,朱元璋晋升吴良为管军总管,镇守江阴。后来在江阴设置卫亲军指挥使司,晋升吴良为指挥使。

吴良镇守江阴十年,治理江阴卓有成效。史书评价曰:“良(吴良)雄伟、刚直,仁恕、简约,声色、货利,一无所好。训将练兵常如寇(战时)。至暇(空余)则延(招请)儒生,讲论经史;新(兴)学宫,立社学(村学);大开屯田,均徭(平均徭役)省赋(减少赋税)。在境(江阴)十年,封疆宴然(安乐)。太祖(朱元璋)常曰:吴良之功,车马、珠玉不足旌(表彰)其劳也。”

吴良,(1323—1381年),安丰路濠州定远县(今安徽滁州市定远)人。朱元璋闯天下24骑之一,明朝开国功臣。

1353年,朱元璋回乡招兵,应招入伍。

1354年正月,随镇抚朱元璋攻打横涧山元廷黄军,始任帐前先锋。二月,随朱元璋夺取定远后,担任千夫长。

1354年七月,随朱元璋攻占滁州后,晋升镇抚。十二月,随总管朱元璋参加六合保卫战,取得胜利。

1355年二月,随总兵朱元璋参加和州保卫战。

1355年六月,随左副元帅朱元璋渡江攻占当涂县采石矶和太平路城(今当涂县)。随后参加了太平府保卫战。

1356年三月,随左副元帅朱元璋、总管汤和攻占集庆路城(今南京)。接着,随汤和协同徐达等攻占镇江路城。

1356年七月,随统军元帅汤和协同徐达部队攻打常州,攻打二十多天未能攻克。次年三月,随汤和协同徐达、常遇春、胡大海、廖永安、俞通海五支部队攻克常州。

1357年六月,随常州府分枢密院判官赵继祖、元帅郭天禄先消灭江阴秦望山“夏城”驻军,随后攻取江阴。接着升管军总管,镇守江阴。后来晋升江阴卫亲军指挥使(正三品)。

明朝开国后,洪武三年(1370),吴良升任大都督府同知都督(从一品),封江阴侯,获赐世袭铁券凭证,岁禄一千五百石。

洪武十四年(1381年),病逝于青州。终年58岁。

大明皇帝朱元璋追封其为江国公(元廷爵位正二品),赐谥号“襄烈”。

再说自从1356年三月朱氏红军攻占集庆路(今南京),直到1357年六月,吴王朱元璋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获得巨大成功。先后占领镇江路、常州路、广德路、宁国路以及池州路和所辖各县。长江以南,东到江阴、长兴、西到铜陵、青阳,已经连成一片。

1357年六月,刘福通急于消灭蒙元朝廷,命令三路大军北上进攻元朝的腹地及都城。

中路军右翼元帅关先生、副帅沙刘二、破头潘进攻朝廷腹里晋宁路(治所今山西临汾市,辖1府9州加6县)、冀宁路(治所今山西太原市,辖14州加10县),占领后再由朔州(今山西朔州市)攻蒙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

西路军元帅白不信、副帅李喜喜进取关中(今陕西省中部)。

东路军元帅毛贵自山东进攻元大都(今北京)。大有一举捣毁元朝龙庭的势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