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1章 对京营的长久规划(第1 / 2页)

阎应元用一天功夫就把京营收拾的干干净净。

第二天在京中便成为街谈巷议的奇闻。

许多饱受京营士兵欺负的小商贩们都是喜笑颜开。

而文官们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他们对京营也早就头疼不已。

阎应元随后又派出两千精锐锦衣卫,到北直隶各府各州招募新兵。

每人招募一百。

告诫要选择耿直刚勇,吃苦耐劳者。

两千人各招一百,就是二十万人。

再分队比试淘汰,最后留下十万

组成新的京营。

然后按戚继光《练兵实纪》中步骤。

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心力、练营阵、练军器。

总之严格训练。

定期公开测试,按比例淘汰。缺额部分宁可重新招募训练。

不能让士兵觉得入了京营,就进了保险箱。

朱由检在德政殿召见阎应元嘉奖。

阎应元表示目前的京营也不过是临时应急。

真正合格的京营,应当是汇聚大明最精锐之军,定期轮流调集各地精锐而成。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朱由检摇头道:“这个却难。”

他知道以前明朝也有过京操制度,轮流调取各地驻军到京城操演。

理论上说,能够调取地方军队到京城操演,当然也能调军队来直接替换京营驻防。

但实际上各地军队都以长途赴京,背井离乡为畏途,怨声载道。

士兵逃亡不必说,有力者甚至出钱雇人顶替。

卫所废弛之后,京操制度更是成了空文。

赴京演武,逐渐变成了赴京做劳役。

班军变成了泥瓦匠建筑工。

阎应元自然也知道京操兴废的历史,明白皇帝为什么说难。

他立刻回答道:

“以往京操制度,之所以难以推行持久。在于赴京操练的将官士兵,只有烦难劳苦,却并无足够的回报。尤其是文贵武贱的风气之下,赴京操练,只是长途奔波去表演一番,对将士前途,却并无任何好处。”

“若是全天下的将士都能把曾经加入过京营,视为最荣耀之经历,则情形自然不同”

“臣建议可在国子监下建立军校。

“在京营任职下层将官,三年期满后,可优先进入国子监军校。”

“军校学成,且表现优秀者,走武职可为大将、为都督。转为文职,可为尚书,可入内阁。”

“即便不入国子监军校,有京营履历的其他将官,也可规定升迁时优先考虑”

“有京营履历的将官转为文职,可更容易成为地方和朝廷主官。”

“有京营履历的士兵退役之后,有更好的职位安排。”

“京营军士有更丰厚的军饷。”

“如此种种规定之下,加入京营自然会成为地方军队争抢的目标。”

“而且臣以为,营兵常驻京城,必须三年一换。将官有升迁转调之望,士兵也有回乡之日。若是一入京营,终身留驻,那终究会腐化。”

听到这里,朱由检连连点头,觉得阎应元说的,确实可行,道:

“三年一换甚好,只是若一下全换,容易骚动。京营三大营: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每年换一个营,三年正好全部轮换。如遇有军情征调支援,也只需派出其中一营即可。三营互相制约,也可防止意外。”

阎应元点头表示同意。随即补充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