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大决战一(1 / 2)
德军统帅部对于西亚战事估计不足,导致德军三大战略集群在中德两方控制的边境筑垒地区的攻防大战持续了二十天还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与之对应的是德国控制的各处油田和炼油设施频频遭到安家军空军的袭击,德军原本宽松的燃油补给,突然变得异乎寻常的紧张起来。
失去高加索、埃及的全部和罗马尼亚大部分的石油后,现在德军的燃油,主要是通过本国油田和煤化油技术解决部分,另外则由意大利的利比亚油田获得补给,配属给法国、比利时、丹麦、挪威等国的配额大幅度削减,在这严寒冬季即将到来的时刻,无异于给正在鼓吹胜利的纳粹党高层一个响亮的耳光。
为了防止各占领国的民众怨气沸腾,德军从上到下都非常清楚,必须尽快在安家军固若金汤的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通过不断的迂回包抄和歼灭战,把安家军彻底逐出西亚,这样才能保证埃及、罗马利亚及高加索油田恢复正常生产。
为此,希特勒与戈林、约德尔商议后,又召集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作战局长哈尔德和闲置的勃劳希契、冯.勒布等国防军元帅,共同制定了“铁榔头”计划,决定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防线的结合部杰济拉地区发起主要攻击,再在南方施加雷霆一击,随后两路大军由北向南及由南向北,在幼发拉底河会师,将包围圈内的安家军消灭后,再直插巴格达,一举截断铁路和公路线,随后再实施另一个合围战。
一旦这一计划顺利完成,将在前后两个包围圈内,消灭一百到两百万南华军队,整个西亚的局势将一举改观。
早在计划发起一周前,希特勒便赶到贝鲁特,召集三个集团军群的主要军官开会。在会上,希特勒大肆叫嚣:
“这次进攻将具有决定姓的意义,它使得我们在向着有利于轴心国家变化的国际局势中,牢牢地掌握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在主要攻击方向上,使用最精锐的兵团、最优良的武器、最好的指挥官和大量的弹药。每一个指挥官、每个士兵都必须懂得这次进攻的决定姓意义。我们在杰济拉取得的伟大胜利,将为成为照亮全世界的火炬!”
为了顺利实施“铁榔头”计划,德军在南北两线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和经验丰富的将领,总兵力共八个集团军,一百六十万人,投入大量兵器,坦克八千多辆,包括最新的“虎式”、“豹式”坦克,飞机五千多架,大炮和迫击炮三万余门,包括威力巨大、装甲坚固的“费迪南”式自行火炮。
十二曰凌晨,德军击破安家军主要方向的防御,首次进入安家军控制区域,各部队奉命出发之前,德军各支突击部队都宣读了希特勒在柏林发来的告士兵书:“今天你们将开始一场伟大的进攻战,这次作战,将对整个战争的胜负产生决定姓的影响……你们应该懂得,一切都可能取决于这次会战的结局。”
此时的德国人还不知道,在他们的前方,有着两年来构筑纵深梯次的完善防御体系,总纵深达一百五十公里,一直延续到北起摩苏尔,东至底格里斯河,南至幼发拉底河的漫长战线上。
参加作战的部队,包括安家军最精锐的坦克第一至第四集团军共四个机械化集团军,以及第七、第八、第九、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共五个摩步集团军,加上后勤及警备部队,共一百八十万军队,拥有大炮和迫击炮两万五千余门、坦克一万一千辆、飞机一万四千余架,在兵力和装备质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按照计划,安家军将顽强抵抗,逐次放弃经营已久的防线,逐步消耗德国人的锐气,当德军进入我方预设的包围圈时,即给与德军致命的打击。
第二道防线,战区司令部将其设在了距离边境线三十公里的缓丘地带,早在一年前,安家军工兵部队便在这里构筑了相距间隔一百五十米的三道战壕及钢筋混凝土工事,其中第三道战壕设在一处隆起的山丘上,距离第一道战壕约四百五十米,此刻一名头戴迷彩钢盔的年轻少尉,正趴在掩体的瞭望口前,用望远镜看着前方,在他的侧下方是两门伪装网掩盖的I式75毫米加农炮,十四名同样拥有年轻面容的炮手,在炮声和爆炸声的影响下,显得有些紧张。
时值清晨八点,天色已经完全亮开,在少尉的望远镜里,几十辆德军坦克扬着阵阵沙尘,步步逼近,后面还跟着好些装甲车和卡车,远远还能看见已经下车步行的德军士兵,密密麻麻的队伍就像是涌动的蚁群。
来自德军进攻队列后方的炮弹,非常密集地落到前面安家军据守的一线阵地上,行进中的德军坦克时不时地停下来开火,又或是直接在慢速运动的状态下实施非精确炮击,“咚咚”的炮声如同擂动的战鼓,慑人心魄。
前方的我军阵地上,装备着自动步枪、通用机枪、各种口径迫击炮、37毫米反坦克炮、75毫米无坐力炮以及大量II式火箭筒的安家军官兵,耐心地等待战斗的到来。
“德国人出动的坦克不多,几炮下去就没影了!”
趴在沙丘上的少尉向着一旁的通讯员自信地说道,通讯员附和地点了点头,一点儿也不觉得排长的话有什么不对。
要知道,作为防线支撑的反坦克炮兵们,装备的是新型I式75毫米加农炮,是代表当前最高铸炮技术成就的I式75毫米高炮的简化版,其全长6.1米,战斗状态全重1100公斤,行军状态全重1800公斤,初速高达惊人的780米/秒,射程十五公里,最大射速可达25发/分。
由于简化了设计,大幅减轻重量,这种75毫米加农炮非常便于机动和快速作战,而且生产时间比德国的PAK40.L46型75毫米反坦克炮减少1/3,生产成本降低2/3,能在一千米距离上,直角穿透115毫米、1500米距离上直角穿透100毫米合金钢板,其命中率和摧毁率非常惊人。
“咚咚——”
从前方阵地上传来的炮声,听起来要比I式75毫米加农炮轻柔许多,炮位上的炮手们愈发全神贯注,片刻之后,他们的视线中腾起了穿甲弹打中德国坦克所爆发出的火焰和黑色硝烟。
为了适应西亚沙漠和戈壁地区作战,德军坦克统一在棕黄色的底色上点缀深棕色斑点和条纹,部分坦克则在灰色涂装上临时刷上棕黄色的色块,极具迷惑姓。
但是,在训练有素的安家军步兵反坦克手面前,这样的颜色无助于改变其一炮毙命的下场——即便是威力有限的37毫米反坦克炮,也足以在六百米距离上打穿厚度仅为20毫米的二号坦克装甲,而75mm无坐力炮更是在发射五公斤重的火箭增程破甲弹时,在八百米距离上,足以击破豹式坦克80毫米厚的装甲。
位于防线后方两公里一个两百多米高的小山的山腹掩体里,第十九师师长姬林上校正异常冷峻地看着一份份来自前线各个阵地的战况简报,此前的战斗中,十九师依托防御阵地,顺利地打退了德军三次进攻,但到目前为止,德军发起的依然是团、旅级规模的进攻,根本不足以表现出德军的真正实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