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四章 完胜不对称的较量(1 / 2)

加入书签

驻守谢米帕拉丁斯克一线的苏军,是三个不满员的步兵师,一个严重缺乏战马的骑兵师,外加一个只装备了十二辆坦克和二十一辆装甲车的读力坦克营。

事前,苏军不仅得到了安家军即将进入哈萨克斯坦,向苏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消息,更是将安家军的突击线路弄得清清楚楚,特别是针对安家军的机械化部队,在直径达两公里的地域,布置了五道阻击线,想给中国人一个下马威。

可是,不管是苏军的指挥官,还是普通的士兵,怎么也没想到,还没有迎来安家军地面部队的攻击,自己反倒先遭受了安家军空军的洗礼。

斯大林得到安家军参战的详细情报后,并不相信作为农业国的中国能够武装起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而且心中对于骑兵和坦克装甲部队谁将决定未来战争的胜负犹豫不决,因此下达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命令:来犯之敌中混杂有少量坦克和装甲车,其余皆为中国人故布迷阵,希望前线将士发扬红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击溃来犯之敌,宣扬红军战无不胜的神话。

经受过肃反考验的苏军,迅速动员起来,为了对付安家军“数量有限”的坦克、装甲车,而精心装备了火炮和防空炮阵地,准备如苏联最高统帅部所说的那样,让中国人尝尝厉害,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但谁也没有料到,最先迎来的并不是地面进攻部队,而是安家军空军迅若奔雷的无情轰炸,整个战线被轮了个千疮百孔,丢掉了几乎所有的火炮和高射炮,装甲部队的战车悉数报销,数千匹战马也在无情的航弹的覆盖下,死伤累累,侥幸存活下来的战马受惊之下,或是挣脱缰绳,或者是撞翻栅栏,四散逃去。

刚刚提拔上来还未经受过大规模实战考验的苏军军官,一个个惊慌失措,但契卡派驻到部队的内务委员及由内务部队组成的一个个督战小组,分散在各个部队,他们杀气腾腾,虎视眈眈,谁也不敢轻言失败,否则不管你官职再高,内务委员皆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这个时候,苏军中的各级政委,拿着喇叭,丝毫也不顾头顶上呼啸着来来去去的B2轰炸机,对着信心严重动摇的红军战士进行宣传鼓动,号召大家为保卫苏维埃而战。目睹逃兵被内务委员会组织的督战队无情地射杀,苏军从军官到士兵,全都硬着头皮,像钉子一样钉在前线,等待安家军机械化部队的光临。

空袭还在继续,在“隆隆”的马达轰鸣中,安家军地面部队终于出现。

第一机械化军的各旅、各营指挥官,已经可以从潜望镜里看见前方的苏军阵地,蘇培立上校统帅的坦克第一旅,一马当先。他们担任着正面突破任务,坦克集群将以一往无前的气势,突入苏军阵地进行作战,王峥上校率领的机械化步兵旅的装甲运兵车,紧紧地跟在坦克部队后面,依靠坦克强劲的突破能力快速前进,突破苏军的阵地后进行穿插包围,分割并消灭对手。

零零星星的的阻击炮火,清楚无误地告诉安家军机械化部队的将士,空军将士将轰炸任务执行得十分完美。

在整个装甲部队的后方,萧无在先头部队进入苏军阵地的五分钟前,命令直属炮兵旅对苏军的阵地进行了高强度的延伸炮击。他态度强硬地强调: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次大规模进攻前都必需进行高强度的炮击,减少坦克、装甲战车和官兵的损耗。

遵循安毅制定的作战原则,战争就是用尽任何手段来打击对手,如无必要,士兵不能被白白的消耗,要知道武器弹药可以生产制造,但人的生命一旦逝去,就再也无法挽回。一场战争中,士兵自然是消耗品,但是作为指挥官,必需把士兵的消耗减少到最低。这并不是说安家军害怕消耗,如有必要,安家军也会誓死向前,拼死一搏,但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显然没有必要再增添无谓的消耗。

虽然谈不上万炮齐发,但是,安家军机械化部队的炮兵旅,火力远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直属于装甲集群指挥部的炮兵旅,下辖三个炮兵团,每个团拥有如下单位:一个炮兵指挥侦察连(轻型炮兵校射机4架),一个自行火箭炮营(12辆I型24管150mm火箭炮),一个摩托化重榴弹炮营(12门自走150mm榴弹炮),两个摩托化轻榴弹炮营(24门自走120mm榴弹炮),而集合三个炮兵团的炮兵进行一轮齐射,阵势依然算得上是惊天动地,原本已经伤痕累累的苏军阵地,再次遭到严重摧残。

炮兵旅有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加上天空中有炮兵侦察专用的校射飞机发回报告,苏军最先遭到炮击的,是前沿阵地中没有被空军兄弟照顾到的隐藏火力点,然后是那些可能的藏兵点,直到炮兵指挥官认为炮火可以向前延伸的时候,火炮仰角调试,短暂的停顿之后,火炮的轰鸣声再次响起,这次火炮进行的是有规律的延伸炮击,一排一排的炮击之下,可以保证大量杀伤苏军躲避在壕沟里、掩体里的士兵。

每一处坍陷的地面,都可以理解为,那是一个被轰击到的藏兵点。

按照军事条例,在敌军进行炮击时,士兵必须在长官的命令下进入事先挖掘好的防炮洞,也就是藏兵掩体里等待敌军炮击结束,然后再进入战壕等待敌人的攻击,而现在,这些防炮洞却成为了埋葬苏军将士的坟墓。坍陷工事地面的泥土上布满奇怪的凝成块和碎布,这些是被炮击身亡的苏军士兵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东西。如此烈度的炮火覆盖,士兵绝对是死无全尸,直接被炮弹命中的话,根本连一块肉都无法保留,人体会被炸弹、火箭弹轰碎,然后被气浪蒸化、抛散。

战争是冷血而又残酷的,在炮击中幸存下来的苏军士兵,短时间内失去了听觉,有的甚至口鼻流血,暂时失去了行动能力,很多躲避在掩体中的苏军士兵,没有被炮弹直接命中,但是炸弹爆炸的一瞬间产生的强力的冲击和震荡波,如果没有及时将嘴巴大大地张开,人体的内脏就会被波震伤,有相当大的几率会内出血进而死亡。

布置在外的观察点,几乎被火炮扫平,直到安家军坦克部队接近苏军的第一道防线时,躲藏在防炮洞里的苏军才发现原来敌人已经离他们这么近了。

苏军的政委们呼喊着、吹响哨子,命令步兵进入壕沟。

从防炮洞里出来的苏军士兵是如此的稀少,他们一个个神情恍惚,只是单纯地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进入防线。

等来到阵地上,苏军士兵突然发现,原本均匀架设在阵地上的M1905式和M1910式重机枪,已经成为了一堆堆的废铁,在军官和政委们的命令下,兼之各个督战队在后方架起了仅有的M1905式和M1910式重机枪,这些可不是用来杀敌的,而是对付逃兵和消极应战的红军将士的,士兵们勉强振作精神,找来足够多的7.62毫米托卡列夫.马克沁轻机枪,准备屠杀安家军的先头部队。

由于此前苏联军队已经废除了图哈切夫斯基及叶戈罗夫制定的苏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纲领,在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所坚持的“骑兵制胜”理论的指导下,力主只有集团化的骑兵冲击,才使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虽然在去年年底的大决战中,布琼尼一败涂地,苏布中央也意识到以后的战争再难重复国内战争时的一幕,图哈切夫斯基及叶戈罗夫的理论极有可能是正确的,于是开始悄悄调整部队建设的方针政策,但此时大多数兵工厂、飞机制造厂等工厂的技术骨干,基本上都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及远东各地的集中营,现在最优秀的人才都在远东,剩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设计师,只能翻出老式的坦克设计图纸,交给各大军工厂生产制造,但是由于技术骨干也在大清洗中流失,各个军工厂生产出来的坦克和装甲车就连装备莫斯科周边军区都供应不及,更不要说位于中亚地区的苏军了,因此莫斯科方面也就未专门发文说明情况,以免打击部队的士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