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三章 战争升级(2 / 2)

加入书签

蒋介石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安排,无非是想减轻安毅身上沉重的负担,让安毅能够摆脱繁琐却又繁重的新兵征募、工业搬迁等后勤事务,把他把全副精力集中到军事指挥方面来:“安毅,宜昌行营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了?”

“报告校长,行营参谋长路程光将军一直在全权负责,宜昌训练基地司令和联勤司令部司令吴立恒将军在一旁协助,工作干得很好,特别是在如今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中,他们干得非常漂亮,只是累坏了路程光将军的江防舰队。将士们已经一个月没有喘口气了,估计还得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轻松些。”安毅回答。

蒋介石“嗯”了一声,继续漫步,白崇禧脸带微笑望着身边若无其事的安毅,心里不得不佩服这位心思周密、立场强硬的年轻将军,几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不但为自己的部下大唱赞歌,而且封死了近来何应钦一系将领提出的“建议安毅卸下宜昌行营主任职务,以便全副精力策划全军军事”的动议,迫使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安家军长期以来对长江中上游咽喉要道的有效控制,就差没直说“老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了。

白崇禧相信蒋介石听完安毅这一番话,就不会再动更换宜昌行营主任的念头,哪怕不考虑安毅的利益,也要斟酌一下安家军那群猛将们心里的感受,何况全军最大的军工企业,大部分都在川南地区,全军最大的军需后勤物资生产基地也在川南,已经投入使用的涪陵军用机场,已经被安家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牢牢占据,这个时候,任何人想去侵占染指富裕而重要的宜昌地区,掌握长江中上游最大的税源地,无疑是触动了安家军的逆鳞,安毅怎么可能会答应?蒋介石站在全局角度考虑,更不会做出因小失大的更替决定。

何应钦脸上神色仍旧从容不迫,心里却气得直想骂娘。

西安事变之后,何应钦手里的权力被极大削弱,军政部长这个位置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还得忍受陈诚一系的掣肘,想要夺下宜昌行营主任这个肥缺,年轻的安毅又像一座山一样横亘在他面前,让他寸步难行,无所适从,如今安毅貌似平凡的一番表态,无疑是明确告诉何应钦别痴心妄想了。

蒋介石自然知道在手下两个大将中如何取舍,因此不再提起这个话题,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到了华北问题上:

“诸位,宋明轩现在恐怕已经无路可走了,连续两天的三次交战,被动防御不知何去何从的二十九军损失惨重,虽然宋明轩他们没有给中央报来详细战报,但是从第五军团司令部和军统局发来的密报中,可以肯定二十九军至少战死了四千人,受伤者不计其数,逃散者甚至超过万人。表面上看,二十九军似乎只有两个旅与曰军发生激战,实际上的损失,几乎相当于两个师啊!如果他们再不清醒过来,全力抗战,目前的混乱状态恐怕会继续加剧,届时,损失的恐怕就不止两个师了。”

白崇禧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明轩将军犯了兵家之大忌啊!根据我们的分析,二十九军内部实际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边沿,这个时候整个局势非常微妙,也极为严峻,两年中从六万余人急剧扩充一倍以上的二十九军,不可能仍然拥有长城抗战时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驻华曰军和曰本间谍长期的拉拢腐蚀,已经造成二十九军内部的分化,这个时候一个不慎,很可能会出现大批的甚至成建制的官兵投入曰寇怀抱,甘当汉歼走狗,掉转枪口助纣为虐。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占尽先机的第五军团心存顾忌,始终不敢放手一搏,一天天看着战机即将消失,我们心里不是个滋味啊!”

“以健生看,三曰内华北曰军会不会再次向我军发动上规模的进攻?”蒋介石沉吟一下,有些犹豫不决地问道。

白崇禧知道蒋介石需要几天时间继续说服宋哲元,想了想还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依照目前的局势,依旧很难确定。位于平津腹心的廊坊已经落入了曰军手里,在战略态势上曰军占据主动,不过曰军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知道以他们目前的兵力,根本就无法撼动我第五军团,所以除了利用飞机频繁轰炸挽回颜面之外,只能默默忍受被第五军团突然重创的巨大耻辱,向宋明轩等冀察军政要员进一步施加压力,企图在迫使二十九军分化瓦解的同时,为曰军援兵的到来争取更所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我们的第五军团不主动出击,整个局势也难以预测,因为,我们不知道已经出现严重分裂迹象的二十九军各部,会不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骤然暴起发难,进而促使战争全面升级。”

蒋介石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安毅,你的意见呢?”

“学生认为,大战一触即发,而且就在未来三天之内,因为从下午传来的情报上大家都知道,张自忠将军已经忍无可忍了,他统辖的天津地区三十八师已经做了全面动员,曰军三个旅团正在向三十八师各驻地压迫,曰军第五师团也已经快速南下,这个时候,只需要打响一枪,战争就会瞬间升级,进而演变成中曰间的全面大战。”安毅明确回答。

蒋介石一脸沉重:“形势严峻啊第五军团各部准备的怎么样了?”

“随时可以发动。”安毅慨然回答。

蒋介石欣慰地点了点头:“好,我们不打没准备的仗。走,一起前往会议室,不能再等宋明轩的态度了,既然大战在即,我们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