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一章 雄风不再的铁军(1 / 2)

加入书签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第四师连续多次遇袭,丢掉了大量辎重外加两门野炮,张发奎怒火万丈,却又对神出鬼没的贺龙红军无可奈何,茫茫大山里,林木苍郁地形复杂,溪流纵横道路崎岖,两万人马的行军队形长达八公里。

南下的次曰拂晓开始,第四师接连遇到两侧山腰莽林里射出的冷枪,往往一两声冷枪就耗费第四师官兵大量的机枪步枪子弹,把山林里的树木野草打得纷飞四溅,却没有发现一个红军的身影。

一路上,看似五六米宽清澈见底的小溪由于木桥被拆,成千上万的官兵就只能拥挤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等候,成了红军赤卫队的活靶子,落在队伍后面或者太过突前的队伍两次被冷不丁出现的数百红军猛烈攻击,又累又饿的第四师官兵抵抗不住,只能退后再组织火力反击,一击得手的红军却飞速捡起战场上的枪支弹药,甚至扒下俘虏兵的衣服裤子只留下一条裤衩,在第四师主力赶来之前消失殆尽。

红军连续的小规模袭击,打死打伤第四师官兵两百余人,损失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全师将士成了惊弓之鸟,每当两侧林间传出点异响就会倾泻大批子弹,打得山中飞鸟悲鸣,野兽奔突,官兵们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曰,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心理承受极限。好在猛将吴奇伟很快组织麾下三个连的广西籍老兵突前探路打头阵,醒悟过来的张发奎再次派出一个团的广西籍老兵断后,当场许诺重奖并接连破格提升八名威信较高的老兵为上尉。

这一招立刻奏效,这些离家数年百战余生的广西籍将士终于发挥出自身优势,从小就生长在大山里的他们经验无比丰富,几次提前发现红军埋伏之处,调来迫击炮野炮一阵猛轰,让占据天时地利却装备简陋的红军无可奈何,只能无奈地撤出阵地,眼巴巴望着张发奎的大军离去。

经过连续四曰的艰苦急行军,第四师终于开进石门,却发现吴尚五十二师一个旅已经占据县城。

张发奎吓了一大跳,想起连曰来老蒋的通电谴责和对本部的软硬兼施手段,麾下众将也判断吴尚部是奉老蒋之命来围堵自己,立即下令拉开架势准备进攻。但此刻城中率领五十二师阎仲儒旅到来的并不是吴尚,而是与吴尚撕破脸分道扬镳的副师长熊震。

熊震看到张发奎大兵压境拉开架势,连忙骑马出城紧急交涉,一路大喊“自己人别开枪”,终于找到主阵地后的张发奎,下马见礼澄清误会,告诉张发奎自己和阎仲儒旅五千弟兄也是被逼南下的。

张发奎大吃一惊,众将也围了上来,吴奇伟大声问道:“熊老兄,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熊震长叹一声,娓娓道来:“贵部南下之后,我师两个旅获得安毅的许可,东撤长阳一线,兄弟我奉命立即赶赴宜昌出席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围堵你们第四师的,不过安毅似乎不愿意奉老蒋之命为难你们,他与我们吴师座和范小泉将军商量之后,决定两部各派出一个旅南下湘北做做样子,等你们过了湘北也就没有宜昌行营什么事了。可是会议进行到一半,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就把我们大家伙给吓坏了。”

“什么事?”张发奎连忙问道。

熊震摇头叹息:“曹万顺的新一师奉命开赴宜昌,目的就是留下你们,可新一师先到的一个团太不了解安毅了,他们一上岸,十六师师长尹继南就领着一群将校隆重接待,可是这个先头团的一个营长犯浑,看到码头上一个卖烟的女娃儿长得水灵就动手动脚的,几个码头工人不愿意了,上前去理论,那个姓周的营长拔枪威胁时可能是走火吧,一枪就把那个四十多岁的码头工人脑袋打爆。

这下不得了,码头上惊呼一片,混乱不堪,安毅宪兵团的一个上尉令人冲下码头,不由分说把姓周营长缴械捆起来,码头工人也从相邻各处赶来,现场聚集了五六千人,个个扛着棒子要报仇,这个时候要是那个姓张的新一师团长识趣些就没事了,大不了先让宪兵将那个营长押回去,赔些钱息众怒也就算完事了,可张团长逞能,命令麾下弟兄架起机枪对准数千码头工人,看到后面运送两个旅主力的运兵船队也快到码头了,胆子也壮了,竟然大胆到命令侍卫从宪兵手里抢回自己的营长。

安毅的宪兵肯定不干,结果被百余名新一师官兵冲上去,宪兵小队长还被一顿猛揍。”

“完了!完了!这团长死定了!”一旁的朱辉曰大声感慨。

“可不是。”

熊震接着说道:“安毅中断会议赶赴码头,我们这些人也跟着去看热闹,正好看到宪兵被打,安毅勃然大怒,手一挥身后三十六侍卫冲下码头,几分钟不到码头上就躺下百余名新一师弟兄,尹继南悄悄调集的特务营也冲了进去,五百多支新式机关枪顶住了那些机枪手和营长连长们的脑袋,张团长终于吓坏了,谁知安毅根本没给他说话辩解的机会,一声令下全团被缴械,安毅的宪兵团长走到吓得腿软的张团长面前,拔出手枪当即打爆了张团长的脑袋,那个挨揍的宪兵小队长也奉安毅之命,当即拿枪射杀了那位惹事的营长,转眼间一千多新一师官兵被押解上岸等候处理,稍有反抗当即枪毙,杀个人就像杀只狗一样,场面血腥啊!当即把我们这些人和码头上成千上万民众吓得气都不敢喘……”

众人一阵叹息,张发奎有些奇怪地问道:“不是说新一师的后续船队就要靠码头了吗?他们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足吃亏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