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1 / 2)

加入书签

在这个问题上,施秋不认为自己跟风铃有共同的话题,他只能是不理睬风铃的话,继续问施同庆。

“老爹,你是第一个进入神殿的,关于世界末日的事情,它们到底是怎么说的?会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大灾难?”

“灾难是难以避免的,其实如果真的是惊天动地的大灾难,还好一些,动静大一些,总能给人更多的提醒,事实上,这种因为宇宙天体运行而造成的由外至内的灾难,才是真正的防不慎防啊。相信它们也告诉你,当整个太阳系运行到一个特殊的空域时,因为那个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射线,会导致整个地球上生活的大型动物无法承受射线所携带的强大能量,导致死亡,对不对?”

“嗯,是这样的。”

“其实经历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近的一次,就是在六千万年前,那个时候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生物,你应该很清楚吧?”

“是恐龙!科学家研究不是说,恐龙是死于一次小星星撞击么?”

“不,那是一种欺骗。实际上现在大家已经研究的非常清楚了,根本没有什么小行星撞击,这种学说是说不通的,除非没有月亮的存在,否则根本没有大型的小行星能够穿过月球对地球的保护,而撞击到地球上。你要知道,我们的太阳系已经运行了四十多亿年,每隔大概六千万年,就会完成一个大的循环轨迹,在这个轨迹上,能够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小行星,早已经已经撞光了,怎么可能现在还有?不仅仅是六千万年,实际上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显世,以六千万年为一个周期,地球上总会出现一次生物大灭绝,甚至于不仅仅是地球,在火星上,也是同样如此!”

“火星?老爹,你是说火星么?”

“是啊,火星上现在还有智能生命留下的遗迹,而且火星实际上也是有液态水存在的,只是后来的自然环境过于恶劣,那些液态水最终也只能在极少数的区域才存在。其实,火星的今天,就是我们地球的明天,那种恐怖的高能射线,总有一天会把地球上的生命能量消耗干净,最终把地球变成一颗毫无生机的荒漠,除非在这之前,在地球上能够进化出足够高级的智慧的生命。”

“那所谓的史前人类?”

“他们都失败了!在六千万年一个轮回当中失败了,我们人类其实根本不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所有的证据都显世,猴子根本无法进化到人类,百分之一的基因差距不是那么容易逾越的,孩子,其实我们是来自不同时代的人的遗重,不要说什么生活在不同维度,适应性的结果造成了肤色的不同,实际上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几个大人种,就是不同年代的史前人类的遗种,而我们华夏人,是最古老的移种,所以我们华夏人掌控的知识,才是最久远的!”

房间的天花板缓缓打开,透过那厚厚的玻璃般的材质,可以看到罗布泊上空清朗的夜空,那一颗颗繁星是如此的清晰可见,一道乳白色的银河亘在天际。

“很多历史已经在时间的长河当中湮灭,但我们华夏人的先祖,留给我们的知识却穿越了无数个世纪,不仅仅是五千年的历史,你以为像《山海经》这样的奇书,仅仅描述的是一个虚幻的盘古大陆么?在几亿,甚至是十几亿年前的地球,谁又能保证,世界就不是书中描绘的那样?经脉,武学,中医,易卜,这些岂是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农猎时代的人能够发明呢?没有一个空前盛大的社会体系,又岂会发展出完整的科学体系来,孩子,你知道的太少了!”

747章华夏人的思维角度

正如施同庆所说,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上,留给人类的秘密实在是太多太多。为什么人类会分成不同肤色,而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差距并不仅仅是皮肤的颜色?为什么不同肤色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语言和神话传说,甚至有着既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在证实施同庆的话,只有祖先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才会导致这样截然不同的差距,只是每次足以毁灭世界的灾难来临的时候,当时的人类总有法子留下人类繁衍的种子,才会如如今多姿多彩的人类社会。

“那这一次呢,这一次我们又能留下什么?”

“我不知道,或许这一次我们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让绝大多数人活下去,让人类文明的火种不至于就此湮灭,当然,也有可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只有那些运气足够好的人类才有可能延续下去,直到下一次人类重新统治这个世界,唔,你还记得曾经有过报道,说什么在化石当中发现类似火花塞之类的人造物,在恐龙头骨上发现高速弹丸造成的穿透性伤口么,其实这些东西,已经足以证明,曾经有人在大灾难当中活下来,但事实上这些史前人类的高科技几乎都没有流传下来,这就证明,这种大灾难的力量,很有可能本身就是针对科技文明的,或者可以说,它的存在就是为了不让地球上科技发展到某种足够高的阶段,六千万年,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来说,哪怕上一个人类社会只有最基础的科技知识流传下来,也足够让人类社会发展出能够脱离地球,甚至是脱离太阳系和银河系,进行星际航行的文明...”

“老爹,你的意思是,有人在阻止人类发展到这种程度?那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施秋的这个问题,施同庆并不能回答,如果说整个人类,甚至于整个太阳系实际上某种更高级文明制造出来的,用来观赏或者是实验什么的,可为什么这种更高级的文明又没有来访过地球,基本上没有在人类社会露过面?

神殿?

不神殿里面的那些外星种族显然不符合施同庆和施秋的推断,如果说它们就是制造了地球的种族,那么它们就没有必要告知施同庆和施秋,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它们只应该默默的存在,观察,然后做下记录,或者在人类文明之火重新燃烧的时候,跑出来装神弄鬼。

是的,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鬼神,所谓的鬼神,很有可能就是那些高级文明在那些蒙昧初开的人类面前装神弄鬼的结果。

“不管怎样,我们要做好最完全的准备!”

“是的,在这一点上,我的儿子,你做的非常好!”

施同庆的出现,并没有影响到外界。在欧洲,混乱继续混乱,在美洲,灾难继续灾难,在南极洲,战争继续在小范围内发生。

第三帝国在联合国另外四个常任理事国的默许下,开始小规模的移民,他们选择了南非一个偏僻的国家,通过向当地政府和部落购买土地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小小的国家,不,准确的说,并没有真正公开称呼那里是国家,只是一个聚居点,一个将会变得非常庞大的聚集点。

当大量的运输型飞碟出现在非洲部落居民的面前,并且带给他们大量的粮食和医疗药物之后,当地的土著已经把这些从飞碟之中出现的日耳曼人,当成神灵一般看待,哪怕这些人竭力证明他们只是普通人,并没有所谓的神力,打至少他们的出现,中止了部落之间的战争,带来了他们渴求的食物,还有和平!

对于第三帝国的移民,米国政府睁着眼睛装瞎。

在米国的几个大州,智慧型变异体造成的破坏还在增加,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华夏国的特种部队正在陆续进入战斗状态。

跟智慧型变异体战斗的过程是残酷的。这些已经开始掌握人类武器的变异体,利用米国泛滥的个人武器,给前来围剿它们的军队造成大量的损失,由于在体能和反应速度上的差距,击毙一个智慧型变异体,人类往往需要付出牺牲十名士兵的代价!

这是第三帝国造成的损失,但正如人们常说: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第三帝国虽然给世界各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但经过他们元老会的商议之后,第三帝国开始转让大量的先进科技给厄洛斯和华夏国,而在这两个目前最为庞大的国家支持下,就连米国政府,也不敢说三道四。

眼下的局面非常奇怪。

米国人在跟第三帝国作战,厄洛斯在和游荡在西伯利亚的变异体战斗,华夏国派出的部队在米国本土跟智慧型变异体战斗,表面上,烽烟四起,暗中,几个国家又分别在跟第三帝国联络,交易,从第三帝国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不管是基础工业还是高精尖的科技,所有的这些技术,都被用在建造末日庇护所上。

华夏国的国民们已经逐渐接受世界末日这个事实,很多人放弃了自己原本的工作,返回故乡,跟自己的亲人待在一起。更多的人选择了无偿加入到修建庇护所的工作当中,就如同华夏民族在世界上留下的无数个奇迹一样,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华夏国的庇护所,就堪称是现代华夏人打造出来的奇迹!

一开始,华夏国高层以为即使耗尽华夏国的全部国力,都无法在全国范围内修建足够容纳所有华夏国民的、符合标准的庇护所。但没有想到,当真正公布消息,度过惊恐期之后,华夏国全民上下一心,爆发出来的力量,居然让这个原本以为无法达成的目标一步步实现,所有庇护所不仅仅在规模上超过原本的设计,在坚固程度、内部设施和环境各方面,也远远超过初始的最低设计要求,甚至已经达到了上面不敢想象的程度。

“华夏民族,是一个最具有韧性的民族,他们平常或许会懒散、或许会内斗和产生纷争,可一旦当发生危及到整个民族生存的危及时,这个民族就会爆发出一种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凝聚力,在这种庞大的,堪称恐怖的凝聚力作用下,华夏民族可以创造出让整个人类为止惊叹的作品!”

这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在参观了华夏国国民自发无偿建造的庇护所之后发出的感叹!

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让西方人无法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些曾经势利、贪财,在他们看来没有素质的华夏人,毫无怨言的聚集在一起,日复一日不求回报的工作着,他们吃着自己带来的干粮,喝着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却尽心尽力的完成着自己的工作,每一块基石,每一个部件,他们都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甚至比在这方面最为严格的日耳曼人更加的严格,这种严谨的风格,足以让日耳曼人汗颜。

是什么造成华夏人如此巨大的转变?

或许一个西方记者的采访,正好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已经四十岁了,我曾经是个商人,很有钱,住别墅,开宝马,这个世界上所有能够享受的,我应该算都享受过了,但是我还有孩子,我的孩子还不到十岁,他们是无辜的,在这个时候,我应该为我的孩子做点什么!虽然我不太懂技术,但我还有力气,我以前吃的好,穿的好,这些东西现在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我卖了别墅,卖了豪车,就为能够为自己孩子们的生存,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一个华夏国男人的声音。

在华夏国人的传统当中,他们可以享乐、腐化,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子女后代,只要是为了子女后代,他们愿意放弃很多在西方人看来不应该,或者说不可能放弃的东西,金钱、地位,甚至是生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