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京师里的躁动三(2 / 2)

加入书签

“慎行兄此言谬矣,兄正值当年,何来‘老’字一说。”李千赫见苏勖强自镇定的样子,便知道时机差不多成熟了,笑着说了一句,也不待苏勖接口,立马转移了话题道:“某已接到安西大都护府之呈文,伊州刺史程葛将调任新设之明州(原疏勒国全境)刺史一职,如今伊州刺史已是出缺,不知慎行兄可有人要荐否?”

李千赫此言一出,苏勖的心立马抽/动了一下,已然明了了李千赫的来意——所谓的‘有人要荐否’只是个托辞罢了,实际上,这就是越王一系开出来的合作条件!苏勖也属关陇贵族出身,秉承了关陇贵族一向的关中本位,然则,苏勖毕竟是个智者,眼光还是有的,倒也不局限于仅仅只盯着京师之地,在他看来,塞外诸般举措实施之后,必然会走向强盛,倘若不是李贞上位的话,那西域之地一准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故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他都不可能坐视李贞势力再进一步地扩张下去了,此番安西捷报一到京师,他便已然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给安西下下绊子,为此,也已经和礼部侍郎叶凌彻夜达成了共识,双方势力决定在朝议时共同进退,然则,当李千赫提出要由魏王一系来掌控伊州之际,苏勖的决心立时出现了丝动摇。

伊州乃是安西开发得最早的州,其富庶程度仅次于和州(也就是原先的于阗国全境),在塞外目下的六州中排在第二位,可因其处于关内与关外的交接处,能扼守住伊州就相当于扼住了塞外六州的咽喉,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性比起其他诸州来说要高得多,按苏勖与叶凌原先商议的计策来说,其目的也是想往安西掺沙子,还真没敢想能谋到伊州刺史的位置,而今李千赫竟公然将伊州刺史之位端了出来,又怎能不令苏勖怦然心动的,若是换了个人,一准是立马满口子答应了下来,可苏勖却不是旁人,作为一名智者,他绝不会在没搞清李千赫此举背后的目的前便轻易应承些什么,只不过他想来想去却还是想不透李千赫此举的真实用意何在,也就没敢轻易地开口,只是笑着不说话。

苏勖不开口,李千赫也就不再多言,笑呵呵地起了身,拱了拱手道:“慎行兄事忙,小弟就不多打扰了,告辞。”

苏勖没想到李千赫竟然不等个结论便起身走人,一时间有些子反应不过来,愣了一下,这才起了身,嘴唇嚅动了一下,到了底儿还是没出言挽留,只是笑着道:“延廷老弟好走,为兄就不送了。”

“留步,留步。”李千赫笑着点了点头,一转身出了听涛轩,头也不回地便往楼下走去,数名其带来的长随立马跟了上去,簇拥着李千赫下了楼,出门上了马车,便这么地逍遥而去了,只留下苏勖一人在楼内苦苦地思索着李千赫的真实来意……

这世上有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好说,至少长安城是没有的,这不,还没到晚上呢,苏勖与李千赫正午密会之事便已在京师里传扬开了,那些个消息灵通之人士都已知晓了此事,甚至连李千赫开出的联手条件都已传得沸沸扬扬的,弄得满京师里乌烟瘴气地,说啥的都有,其结果就是人心全乱了……

人心不管如何乱,地球照转,太阳也总会升起,在不同人的不同企盼下,贞观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的早朝时辰还是如约到来了,一大早地,朝臣们便匆匆地赶到了朝房,边闲聊着,边等候着早朝的开始,当然了,安西大捷毫无争议的成了朝臣们议论的焦点,不过么,尽管大家伙说得颇为热闹,却无人会在言语中透露自己的倾向,大体上是感叹一下塞外风云的雄奇罢了,却也无甚太大的价值可言,只不过有心人却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作为越王一系在京的核心人物吏部侍郎李千赫直到早朝都快开始了还不见人影,还真叫人费思量的,这不,不单是苏勖、叶凌很有些子挠头,便是素来笑眯眯的长孙无忌也因此皱起了眉头,只是谁也猜不透李千赫究竟在玩甚子把戏。

“上朝”

“上朝”

……

宦官们喊朝的声音从内廷里一阵阵地向外传了出来,正忙着瞎扯淡的朝臣们慌乱地各自整理仪容,排好队列准备进太极殿议事,可就在这么个忙乱的当口,额头上满是汗水的李千赫一路小跑地来了,那副急匆匆的样子令人看了就觉得奇怪万分,然则李千赫却一点都不在意自己的狼狈样子,笑呵呵地跟朝臣们打着招呼,往队列里凑去,在经过苏勖身边之际,顿了一顿,笑着低声道:“慎行兄,此间事就拜托了。”那话音说是低声,可却又偏偏能令左右之人都约摸听得清,更有意思的是——李千赫话音一落,甚至不给苏勖反应的时间,便点了下头,径直挤向前列去了,顿时令苏勖成了众人的目光之焦点。

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明知道李千赫说这是话纯粹是故意的,苏勖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此时此地总不能出言说自己跟李千赫之间没关系罢,那也太此地无银三百两了。眼瞅着自个儿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成了众矢之的,苏勖除了摇头苦笑之外,也真不知该说啥才好了。排在队列稍后位置的叶凌虽不曾听清李千赫在说些什么,可见着苏勖的神色似乎不对,心中一动,似乎想起了什么,飞快地皱了下眉头,却并没有其他的表示,只是默默地随着队列踏上了进宫的通道。

早朝么,规矩来来去去都是那么老一套,却也无甚说头,待得众臣行礼已毕,李世民不等朝臣们上本,便率先开口定下了今日议事的基调:“众爱卿想必都知晓了罢,安西捷报已至京师,灭三国,歼敌几近十万之众,拓地千里,可谓一场大胜,朕心甚慰之,今日只议此事,余事延后。”

“陛下,此乃我朝自贞观以来不多见之大胜,可喜可贺,老臣已接到越王殿下快马送来之呈文,欲将原先已报备过之于阗国改为和州,疏勒国定名为明州,龟兹国改为安州,拟调伊州刺史程葛将赴明州之任,保奏原越王府记室参军燕承宁为和周刺史、原越王府录事参军林享廷为安州刺史,拟将全安西调整为四镇,原玉门关副镇守使萧大龙为和州镇守使、原安西骑军副统领、明远将军刘旋风为明州镇守使、原安西游骑军副统领、壮武将军为伊州镇守使、原安西骑军副统领沙飞驼为阳洲镇守使……臣不敢擅专,叩请圣裁。”皇帝老儿既然说“甚慰”,身为百官之首的宰相房玄龄自是得率先出列表明一下自个儿的态度,不过么,顺手将烫手的山芋——李贞送来的呈文提交出来,让皇帝自个儿去下决断却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李贞的这份奏章连同后头的请功折子李世民自是早就看过了,心中已有了决断,不过么,他却没打算立马就宣布出来,不为别的,总得显示一下贤明君王的气度不是?是故,房玄龄的话音刚落,李世民便笑着抬了下手,示意房玄龄平身,而后面色平静地扫视了一下群臣,缓缓地开口道:“诸位爱卿对此折有何看法,都说说罢,朕想听听众爱卿的见解。”

李世民此言说得虽是平淡,可诸大臣在没摸清圣意以及探出各方之底牌前,自是谁都不想当那个出头鸟的,一时间大殿里竟因此而冷了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