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大明嫡长子 第212节(第2 / 2页)

杨一清手指微微颤动,刘大厦是要秋后问斩的要犯,当今圣上对其颇为厌恶,寻常人想要见到是根本不可能得,但丰熙、一个侍从室的记录官却做得到。

郭尚坤都有些微微诧异,看了丰熙一眼,这一节,陛下可没有交代啊……

这话讲出来更不是玩笑话,他们是什么身份?

杨一清颇为正色的起了个礼,“杨某先行谢过上差援手之义!”

丰熙轻轻点头。

这件事略有冒险,可他心有猛虎,有些事他要做。

皇帝要一分,他要给三分,要八分,他要给十分。不超过皇帝的预期,他怎么对你印象深刻?

此次事情,皇帝坚信了杨一清必然为刘大夏求情,劝也劝不动,但事在人为,不到那一步,谁也不知道结果。

之后车马进京安顿。

此番大胜,朝廷是有迎接的仪式的,不是献俘,但皇帝要为取胜的将官们贺,就在午门之外。

而杨一清来不及多做休息就跟着丰熙、郭尚坤去到了刑部大牢。

要说闵珪那人也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主,刑部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的,但丰熙就能大大方方的走进去。

尤其他那双腿,一瘸一瘸的,许多官员看了都是先思索、随后认真对待的模样。

京城里有这样特点的官员不多,再有这番沉稳气度的,谁不知道这是皇帝的近臣丰熙?

弘治十二年,他高中进士之后就在太子府做事,算是皇帝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

等过了一会儿,杨一清看他竟然办成了此事,不由错愕。但他不是多嘴的人,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要多问。

人家和刑部什么关系,就是他一个外人不该问的。

转过大堂,偏向北走,过了一道圆门之后忽然有一个差役出现领着他们。

刑部大牢可不是什么春意盎然的地方,刚下第一道门就开始阴森森的,光线不足、阴冷潮湿,路过一些牢房时里面的犯人蓬头垢面不说,关键满是酸臭的味道,郭尚坤都受不了,忍不住捂了鼻子。

杨部堂也紧紧抿住嘴唇,他实在无法想象,那位东山先生最后的结局竟然是在这个地方。

拐了几个弯之后,他们终于到了最深处,领路的差役一指,“就是最里面那间。”

其实……这间倒还好,角上有一个小小的、四四方方的窗户,阳光就从那里溜进了牢房,光线之中有一道身影仰望,不出声、没动作,像一尊雕像。

杨一清快步上前,扒拉着木头,轻声呼唤:“东山先生!”

哗啦啦,

铁链子撞击在一起的声响清脆刺耳。

刘大夏缓缓的转头,他如今是老态尽显,肮脏的头发遮着眼,湿漉漉的胡须又长又乱,哪里还有一丝位极人臣的模样?

“应宁?”

“是我,是我。”

丰熙眼睛看了看差役,示意他去把牢门打开。

刘大夏如今大概要忘记了时间了,也压根没想到杨一清会来探望。但他的脑袋还算灵活,“应宁能来到京师,说明这场仗我们打赢了?”

“赢了!”

“哎……”刘大夏忽然一声长叹,持续摇头,“应宁,你不该啊!”

“东山先生……”

“当今圣上少年登基,自古以来都是年少的帝王好大喜功,但朝廷用兵岂是儿戏?若是胜了,国库掏空;若是败了,社稷不稳。此种事除了为帝王平添功绩,于百姓可有一丝一毫的益处?你现在打赢了这场仗,证明了我是错的不要紧,但证明了陛下是对的,往后朝廷还会有更多的仗,这样穷兵黩武,便是太祖、太宗时亦入不敷出,更何况是如今?!”

刘大夏待了两个月监狱,还是这样的想法,而且此时他看到杨一清更加心痛,直接转身,“你走吧!”

杨一清哪里会就这么走开,他说道:“东山先生,不管你信与不信。我在陕西任职二十年,我支持陛下做这件事,不是为了我杨一清立功受赏,而是我见到了太多鞑靼人的烧杀掳掠,我大明百姓犹如待宰羔羊一般,若是朝廷不打这一仗,则家破人亡便始终会在边境发生。大明保护不了他的子民,即便咱们说盛世,但自古以来哪有这样一边挨打、一边自封盛世的盛世?”

“此番来京师,我欲向陛下求情,请陛下宽恕东山先生,哪怕拼得龙颜震怒,这话我也要讲!”

这话出口,刘大夏就知道,杨一清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杨一清。

“……不可。”

“不可?”

“应宁,天下已无我容身之地,我出去和不出去于社稷、苍生都是一样。既然如此,刘大夏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至于你,此番立功,圣眷正隆,正可借此机会向陛下进言,请陛下收拢好战之心,休养生息、善待万民,如此方是我辈之人应为之事。”

杨一清的这个理念和刘大夏还是有区别的,而且他也不想骗人,“东山先生,这一点我无法答应你。但我受你重恩,那些话该我说,我一定要说。”

刘大夏看向杨一清的眼神已经失神,自己后退了两步背对着杨一清坐下,“我在里面,应宁即便与我有分歧,咱们也有同僚之谊。而且我已经有了打算,即便你向陛下求情,我也不会出去。你走吧。也不要再来了。”

“东山先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杜甫赞扬蜀国丞相诸葛亮的诗句,此时咏出来,既希望大明能有诸葛亮,也是希望他杨一清一飞冲天以后,能以诸葛亮为榜样,不要让大明就此沉沦。

杨一清无奈只能暂时离开,走到牢房门口的时候,丰熙开口,“当年孔明所受之委屈,后人能受者鲜矣。”

杨一清微微停顿,随后不说话向外走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