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阻击者(2 / 2)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的末任元首抬起头冷冰冰地看了看对方,一反常态地用极其傲慢的语气回答说:“我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人,这是我没有离开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他们逃往哪里,而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显而易见。”

英军少校顿时语塞,他恼怒却又无从发泄地走到其他房间,试图从留在这里的人嘴里获得更具价值的信息,然而这些人的回答也大同小异。

此时此刻,离开纽伦堡监狱需要走6.2公里崎岖山路才能抵达的山岗上,跟随维森费尔德突入监狱的通讯兵挺直胸膛向林恩敬礼道:“将军,解救行动一切顺利,除不愿离开的邓尼茨元帅等七人外,其余皆已按您的计划往纽伦堡城区方向撤退了。”

在这不起眼的山岗上,林恩从望远镜里看到了那一队人在同伴掩护下撤出监狱往市区去了,那里尽管一片废墟,却是隐藏踪迹的最佳去处,复杂的环境和居民的配合能牵制盟军至少大半天的时间,而撤出监狱的人员将马不停蹄地穿过市区撤离纽伦堡——向东走百来公里就能越境进入捷克,向南是既可以去慕尼黑,也可以越境潜入奥地利或瑞士,而向西、向北就算走上四五百公里也不能离开德国,那里只有起伏的丘陵和遍野的树林能够为大队人马的行踪提供掩饰。

邓尼茨居然不愿离开,林恩稍稍有些意外,他终究不是天赋异禀的军事鬼才,不仅能料定敌人的动向,还能够通过分析个体的姓格思想来判断他们的取舍。

“除了海军元帅,另外六个是什么人?”

通讯兵喘了口气:“雷德尔海军元帅,冯.里宾特洛甫长官、沙赫特长官、冯.巴本大使、弗里切长官还有赫斯长官!”

但凡在战争结束前被元首革职或弃用的,这名通讯兵皆以“长官”作为称呼后缀,而这些人事实上没有一个是林恩相识或碰过面的,但历史的记载与后人的评价足以让他对其中的关键人物拥有大致的了解。平心而论,在被拘押于纽伦堡的高级战犯名单里,林恩只敬佩邓尼茨、雷德尔以及施佩尔三人,他们皆有大才,战争前后均以自己的方式铸就显赫功勋,又是元首的忠实拥护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跟希姆莱、海德里希这些屠戮犹太、禁锢言论、残暴统治的混世魔王有着本质区别,他们是尽心尽职的军人或官员,他们拥有执着和正直的优良品格,却又都“不思悔改”。在纽伦堡审判中,他们分别被处于10年(邓尼茨)、20年(施佩尔)以及无期徒刑(雷德尔)的严厉惩处,但相比被判绞刑的12名罪大恶极者,他们又是“罪有可恕”的一群。

尊重个人意愿本就是林恩当初征得元首同意定下的一个原则,此时也不存在回头的机会,好在施佩尔是心甘情愿的跟着特遣队员们离开的。林恩在头脑中飞快地盘算一番,对这名通讯兵吩咐说:“转告布伦斯上校,接下来依照B方案行动,关键人物由汉德马克中校带队掩护。”

对于这样一次目标、行程和环境都极为复杂的行动,林恩在总方案的基础上一共配置了A、B、C三个支线方案,全盘内容由行动副指挥官、夜战营长劳布伦斯上校在内的几名重要军官掌握。三个方案各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撤退路线,不敢说惊天地泣鬼神,但也倾注了林恩颇多心血,亦借鉴了东方战法的神韵之妙。

通讯兵毫不犹豫地传令去了,徒留林恩和随行副官马科斯.坦泽在这寒风萧瑟的山岗上,用不了多久他们也该反向离开。因为不直接参与行动,又有红十字会人员的身份作掩护,这两个都在北美经受了历练的“演技派”并不需要太过担心盟军的追截与盘问。就在通讯兵的身影再次没入风雪中不多时,北面再度有光焰闪动,十数秒后,震天滚雷如期而至。林恩知道,那是负责北线拦截的特遣队员在利用“哥利亚小巨人”给盟军坦克制造麻烦。这种二战时期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工业的智慧体现,堪称遥感武器的始祖,它主体是一个没有炮塔的微型坦克车体,全长1.5米左右,重量在370到430千克之间,有线控和无线电艹控两种方式,采用电动机或摩托车引擎驱动,装载50或76公斤炸药接近并攻击敌方装甲目标或坚固的防御工事,有效艹控距离达650米,艹作得当比任何一款反坦克火箭筒都给力。不过到了1946年,这些“小巨人”早已不是单属德军的秘密武器,美英盟军在二战末期就缴获了样品并运回国内拆解研究,仿制品也在和苏军的作战中投入运用,只是成本过高以及艹作复杂大大限制了它们的规模化普及。此次为了配合纽伦堡行动,特遣队从“避难所”基地运来了库存的3台“哥利亚小巨人”,原计划是2台用来叩开纽伦堡监狱的高墙,1台用于外围阻击,可在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后,爆破专家们认为这种装备的破坏力太强,炸开监狱外墙的同时可能导致具体位置不明的关押者受到伤害,所以最终采取威力相对较小的定向爆破技术。

两声滚雷,三辆遥控型反坦克装备已去其二,林恩毫无惶恐之心,只要人力物力不断恢复,再昂贵的装备都能生产出来,即便是至今仍让盟国摸不清头脑的“圆盘”也具有量产的前景。寒风中,他紧了紧衣领,面朝东北举目眺望,汉德马克将亲自保护施佩尔这位“关键先生”朝那个方向脱离,沿着波西米亚山脉和厄尔士山脉一路北行抵达易北河,尔后顺流而下抵达汉堡。看着那个方向,林恩仿佛跳出空间限制看到了位于东欧的战场,据说现今已有十万被西方盟军释放的德国战俘以志愿兵身份进抵战场,苏联那边被派往前线的德国战俘尚不知具体人数,但以当前的形势来看,他们恐怕也不会低于这十万之数。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没准哪一天就会出现德国兵与德国兵对攻的黑色场面,林恩想得最多的不是如何阻止昔曰袍泽发生自相残杀的惨剧,而是战争结束时那数量高达400多万的德军战俘如何才能对帝国复兴产生最积极的动能——虽说残酷的战俘营扼杀了许多宝贵生命,幸而一年半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乐观估计仍有300万以上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前第三帝[***]人存活于世,只要加以营养调理和心理疏导,精心编整仍是一支可堪大战的雄师。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