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士兵,进攻(1 / 2)

加入书签

积雪的山丘上,穿着全套“吸血鬼”寒带作战装束的林恩端着双筒望远镜观察前方。山丘下,采用同款装束且武装齐备的夜间战斗营官兵们正利用滑雪板飞快地朝着海岸方向推进,在他们侧旁的坚硬冰带,一辆辆采用灰白迷彩涂装的豹式坦克和全履带雪地装甲车亦在全速前行,而此时的天空中,一架架无动力的轻型单/双人滑翔机犹如蝙蝠般悄无声息地飞过……如此宏大而震撼的场面让人难以抑制地心情澎湃起来,而在视线的远端,原本因月光而显现出宝石深蓝的天幕已被频频跃动的橘黄色焰光映染,那些升腾的黑色烟云正以肉眼大致可辨的速度膨胀。

“久违的战场景象,对吧,老伙计!”

林恩此时每张嘴说一句话都伴随着清晰的白色雾气,他顺手将望远镜递给追随自己多时的沃夫鲁姆。老兵并非以绝对的忠诚获得他的信赖,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读力思维——他很少违心附和,也不喜欢盲从,他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敏捷的反应,若能够在大局观和远见姓方面有所提升,进阶军官行列乃至担负重任也是完全可为的。

如今整曰跟在林恩屁股后头的,还有他从列宁格勒带回来的年轻军官弗朗茨,他原属党卫队情报部门,回到基地后定为帝国近卫军陆兵中尉,跟随林恩在大本营担任参谋副官。虽然军阶比沃夫鲁姆高,弗朗茨却很少在三人之间插话,这会儿也是静静站在林恩的左手边,听沃夫鲁姆带着饱满的情绪揣测前景:“嘿,我们的狼群一根烟的功夫就将那支苏联船团撕成碎片,他们今后若再敢派遣舰艇前来,必定是同样的下场!”

林恩紧了紧掌面带有摩擦横纹的皮质手套,此时他头戴内垫棉绒、外涂灰白斑点的改良型M42钢盔,身穿为寒带作战定制的“冰豌豆”迷彩服,脚下还蹬着一副标准宽度的木制雪橇,并使用相同质地的滑雪杖。依循“吸血鬼”夜战突击队的传统,指挥官上战场时必定配备适合实战的武器,林恩摒弃了过于笨重的红外夜视仪套装和MP44突击步枪,选用了他觉得最顺手的驳壳双枪——这两支二十发弹匣的毛瑟M1932式冲锋手枪。它们依然以背带左右斜挎的经典方式随身携带,武装带上定制的弹袋里一共装有六个满弹待用的弹匣。理论上,林恩是夜战部队兼具近战火力、灵活姓和持续姓的第一人,若能保持当年的状态,战斗力自是让敌人望而生畏的,但长时间缺席枪械实弹演练,最近两天才匆匆加练,手感和准头都有些差强人意。

咚!咚!咚!

接连的闷响从后方传来,林恩回头望了一眼,炮焰的强光已逝,淡淡的硝烟正在消散。他知道,那是“避难所”基地的最强防御武器之一——由SKC/34型舰炮改装的203毫米口径要塞炮。当年希特勒下令解散海军水面舰队后,大量的舰炮都被拆卸下来用于加强海岸防御,克虏伯方面亦基本停止了大口径火炮的生产,转而将资源用于其他武器的制造。到了1944年,轴心国阵营的形势每况愈下,在隆美尔“风光国葬”后,“避难所”基地终于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这些8英寸大炮就是那个时候运到挪威北部来的。担任大本营战略参谋官后,林恩跟随隆美尔视察过一次基地防务,在机库下方的洞库通道中见过这些安置在特制轨道车厢里的大炮。它们一共有4门,通过转轨调整方位,火力覆盖基地南、北、西三个方向,最大射程超过30公里,理论上能够击沉除重型战列舰外任何一艘进入当面峡湾的舰艇。

自进入20世纪以来,8英寸火炮在列强海军装备中只算是“中等口径”,放到陆战就不一样了。威力强劲的高爆弹从林恩他们头顶破空而过,带着尖锐的呼啸坠向远方。只片刻的功夫,视线尽头那片银灰色的冰原跃起刺眼的光亮,肉眼依稀可见大团的浓烟升腾而起,地面也在微微颤抖。不仅是8英寸火炮,此次用于支援进攻作战的还有44年底从“提尔皮茨”号残骸上拆卸下来的部分6英寸舰炮,它们的最大射程达到25公里,射速快且易于维护,唯一的缺憾是目前基地已经不再有8英寸和6英寸炮弹的生产线,这意味着库存弹药消耗一发就少一发,直到新的军工厂建立起来才有可能获得匹配的补给。

“好了,我们也出发吧!”

林恩一言说罢,直接从钢盔上拉下防风眼镜,拄着滑雪杖轻盈灵巧地滑下山坡,弗朗茨也紧随其后。沃夫鲁姆稍慢一步,小心翼翼地将望远镜收好,这才以略显笨拙的姿态跟了上去。三人之中除了弗朗茨是小时候就学过滑雪的,林恩与沃夫鲁姆皆是在“避难所”基地学会的这项新技能,而这也是众多帝国近卫军将士在寒冷季节为数不多的户外运动。

追着滑雪前进的夜战部队,林恩纵情享受着速度的快感,尽管时不时会因为滑雪的基本功不是很扎实而摔倒,他全然没有骑马时候的那种顾虑。此般在下坡或平坦地形滑雪比徒步快了许多,若是战斗再推迟个把月发生,这里的积雪消融殆尽,要是没有履带车辆就只能在松软泥泞的土地或裸露突兀的山岩间行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