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最后的突击者(2 / 2)

加入书签

倒好了水,这位军官才回答林恩刚刚的话说:“长官太客气了,能够重回老地方,能够重新找到证明自我、实现价值的机会是我们的荣誉所在!”

对于这种温情场面,安德里作为前盖世太保的部门长官和如今的帝国情报长官实在不太感冒,等林恩端起杯子润口,他径直对军官吩咐:“说说情况吧!”

“说说情况”其实是个很宽泛的概念,这位苏军装束的特遣队军官没有多问,他不急不慢地说道:“我们的特遣部队代号‘索尔’,意指北欧神话中的雷神。除了外围警戒的11名士兵和负责通讯联络的4名军官,其余人员长官们刚刚都已经见过了。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坚定可靠的,并且精通各种武器,都能够说芬兰语和俄语。战争时期,我们曾经实施过三次敌后渗透,除有一次很不幸遭致失败,另外两次基本上都达成了作战目的。我们这里距离苏俄边境有130公里,越境抵达斯摩棱斯克-列宁格勒铁路线需要徒步行进一个星期。”

除了第一句话,其余每一句都包含了林恩他们最需要得到的信息,尤其是时间。算算距离苏军的红军节只有十天时间了,.潜回苏俄的米蒂戈少校那边新传来的第一批情报仍没有捕捉到真正的关键点,若是再晚就得重新寻找机会了。

安德里道:“我记得1943年的时候,你们曾策划过对苏俄领导者的暗杀行动,那一次……”

“就是我们失败的唯一一次。”军官毫不避讳地回答说。

安德里点点头:“虽然没能成功,但我相信你们对苏俄那边的警戒体系以及苏联领导者的作息等方面都有着比其他人更深入的研究,现在再让你们执行这样的任务,把握有多大?”

从安德里这样的口气中,林恩推测他此前应该是对这支索尔特遣队有较多了解的,说不定和这位军官还是认识的。作为一名情报高官,他脑袋里必然储藏着许多自己想要知道又暂不能获知的信息,要是自己有读心术该多好。

军官随之答道:“如今已经过去了快3年时间,我相信苏俄的警戒体系已经和1943年时大不相同了。我们并不惧怕挑战,我们都甘愿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生命,但不是作无谓的牺牲。在行动之前,我希望长官能够批准我派遣几名最得力的手下先行潜入苏俄,用他们的手段去探察所需要的情报信息,并且提前寻觅好沿途的隐蔽点、中转站。至于苏俄领导者的活动方式,我们所知的实在有限,要么蹲点守候,要么针对某次公开的庆祝活动。”

这思路倒是和林恩之前所设想的基本一致,不过,派手下先行这一来一回可得花费不少时间,而且暴露意图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了。如此看来,最好的方式是将米蒂戈少校那边残存的情报力量和这支特遣队充分联合起来,融合他们的力量完成这次难于上青天的任务。

“这方面我们的专职情报人员已经在倾力进行了,相信不久就会有充分的情报传回,但现在的关键是时间紧迫……2月23曰,红军节,列宁格勒。”在布置工作时,安德里的话总是这样直接而简洁,不像是林恩向他打听情况,一件事非得绕老绕去,绕不开就干脆装聋作哑。

军官听了并不惊讶:“每年苏俄军政高层都会出席这个活动,而且列宁格勒的戒备不像是首都莫斯科那样密不透风,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长官确信准确的情报能够在23曰前获得,我们不妨提前出发,在苏俄境内和情报人员接头,根据情报就地谋划行动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这种大胆而果决的思维方式是林恩一贯青睐和欣赏的,也难怪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能够担当元首直属秘密部队的指挥官,更让自己堂堂大本营首席战略参谋官直到最后一刻才从任务指令中获悉他们的存在。以其人之干练,若此次行动能够成功,前途亦是不可限量的。

安德里转头看了看林恩,以副指挥官的身份征询正牌指挥官的意见:“我建议让他们直接出发,到列宁格勒外围的指定地点和米蒂戈少校他们会合,一起执行这次行动。这样在时间上应该是来得及的,就是临场决断……”

在“避难所”基地,林恩的北美之行已经以连载的方式刊登在了爱娃.符特里奇主编的《德意志报》上,经过宣传手法的渲染修饰,变得比真实情况更加曲折的小说体,这也让林恩的声望疾速攀升,并且获得了官兵们给予的各种美誉,以至于人人都觉得他是个临危不乱、智力和决断力超群的厉害人物,却忽略了他所作出的每一个抉择背后都存在着概率和运气的影响,而并非是剖析透彻、十拿九稳的。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