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1 / 2)
刘宇浩无奈的耸耸肩,淡淡道:“吴少,金镶玉有金玉良缘之寓意,是我国文化中美好与尊贵的象征,也是我华夏特有的工艺与文化传统,如果你真想知道答案,可以把这挂坠送到浩怡珠宝,让琢玉师傅帮你看一眼就知道了。”
第0732章 古玩交流
吴凌松突然压低声音,凑上前来低声说:“刘宇浩,你胆子也太大了吧?你在外面这么样我不管,但你如果想踩着我的肩膀往上爬那就大错特错了。”
尽管吴凌松的声音不大,但是边上的人大约一定都能隐约的听见。这一刻刘宇浩颇有无语之感,随之,他对吴凌松最后的一点好感也荡然无存了。
脸上露出一丝浅浅的苦笑,刘宇浩低声对吴凌松说:“吴少,你太高估你自己了,我可从来没有说过我什么时候看得上你。”
吴凌松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放在口袋里的右手指节也业已经显出了白色,顿时,屋内的气氛再次有了一种让人说不出的压抑。
江雪正待要说点什么,可刚站起身子就被一旁的贺嘉怡拉住了,她只好微微张着小嘴,眸子中有些茫然,更是好奇的打量起刘宇浩来。
要知道,刘宇浩还是第一个敢用刚才那种口气和吴凌松说话的人,在四九城的纨绔圈子里,吴大少爷可是出了名的睚疵必报之辈,轻易也不敢有人会去招惹他呢。
刘宇浩丝毫不以为意,淡淡笑着,道:“吴少,其实金镶玉的手法最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乾隆宠爱的香妃带到中原,清末渐渐失传。当时由外国进贡的玉器中,一些俱有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其中就有几件金镶玉。”
“那些和我的挂坠是不是潘先生的作品有什么关系?”
吴凌松阴冷的看了眼一直端坐在那里无动于衷的贺旭东,回过头来死死的盯着刘宇浩,那目光中满是冰冷的阴森之色。
刘宇浩忍不住笑了起来,道:“吴少,我不但知道你的这个挂坠不仅不是潘先生的作品,而且还知道,你的这个挂坠只要是被黄金包裹的地方都有裂痕,你信吗?”
吴凌松略显吃惊,皱了皱眉,道:“这怎么可能呢?”
刘宇浩做了次深呼吸,将思绪整理一番,然后开口道:“因为二哥告诉我说你的这个挂坠是在苏富比拍回来的,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没去细看,直刚才把挂坠放到桌子上时发出了一声哑响,我才开始怀疑的。”
“哑响?什么哑响?”吴凌松问道。
贺旭东忽然站了起来,淡淡一笑说道:“凌松,你大概应该听说过一些,我这个兄弟之所以能成为翡翠圣手,完全是因为他能听音辨玉吧?”
吴凌松有些犹豫了,端起旁边的水杯喝了一口,道:“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总不能刘宇浩说什么我都要相信吧?”
其实吴凌松对刘宇浩以前的事也是有所耳闻的,所以贺旭东刚才说出听音辨玉的事后他倒没有显得特别吃惊。
连刘宇浩自己都没想到,所谓的听音辨玉无非就是当时他自己用来搪塞戚康的一个借口罢了,但现在却被圈子内传得神乎其神的,版本都不下数十种之多。
“咳咳咳!”
想到自己以前为异能开脱找出的那些蹩脚借口,刘宇浩的脸微微红了一下,摆摆手笑道:“吴少,我赌石还从来都没失手过,所以,我相信自己这次也一样没有听错。”
“这么才能证明你说的是真的?”
尽管吴凌松还不想承认,但语气上以及开始有些松动了,起码已经没有了刚才的那种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江雪撇撇嘴,在一旁反唇讥讽道:“拆开看了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贺旭东瞪了江雪一眼,道:“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
“我哪小了?表哥,你说话的时候要负责任哟!”
江雪一听贺旭东的话马上急眼了,下意识的挺了挺高耸的酥胸,小脸胀红为自己辩解着。
“呃”贺旭东无奈的摇摇头,挂着几分笑示意江雪不要在这个时候乱说话。
刘宇浩却重重点点头,道:“其实小雪说的办法是最实际,也是最简单可行的。”
“你不是吧?”
吴凌松差点没把刚喝到口中的一口水喷出来,本以为刘宇浩是这方面的专家,提出的建议会有建设性一点,可没想到他居然会赞同一个小屁丫头的话。
六七百万拍回来的翡翠挂件拆开,只是为了看看真假。
娘地,这个举动未免也太有点疯狂了。
刘宇浩呵呵一笑,道:“吴少,这点你可以放心,如果拆开以后证明我说的是错的,我三倍赔偿你的这个挂坠。”
吴凌松偷偷看了眼面庞精致的贺嘉怡,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道:“好,我倒要看看翡翠圣手是不是真的名副其实。”
倒不是吴凌松看得上刘宇浩说的那三倍的赔偿,而是他实在丢不起那个人,尤其是在贺嘉怡的面前更是这样。
刘宇浩笑了笑,无比镇定的从桌子上拿起了吴凌松的那个挂坠,慢慢的将附在上面的金框一点一点的拆开来。
看着吴凌松那挂坠,刘宇浩好像想起了自己在齐老爷子家见过的那些莹薄如纸,嵌有金银丝和各色宝石、玻璃的器皿一般慢慢眯起了眼睛。
当年,乾隆皇帝看到这种玉器镶嵌技术后爱不释手,当即做出了一项决定,即金镶玉只为宫中所有,不予外传,并命内务府造办处仿制。
后来,宫中的玉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结合乾隆工的宫廷技艺,终于创造出了象征皇家的金镶玉玉器。乾隆还写了很多诗赞美其精致的做工。
清代末期,皇族没落,大批的宫廷技艺就在这个时期失传了,乾隆工金镶玉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之一。
令人非常惋惜的是,过去的手工艺者大都是些没怎么上过学的人,根本不是电视电影上所演绎的那样,但凡是真正的手工匠人,他们压根就写不出什么心得和“秘笈”来。
于是乎,那些精湛的技艺便只能靠口传心授来完成传承,可由于传统手工艺人禁锢的思想,往往不是传男不传女,在么就是传一点留一点,好为自己以后打算。
结果,还不到百年的时间,世上就再也没有真正懂得金镶玉手艺的工匠了,就算是在如今的文献中,大概也只能找到对金镶玉很简单的只言片语而已。
四十年代,玉器界“四怪”之一的潘秉衡大师曾经恢复了金镶玉的制作方法,但是,潘秉衡也不愿把手艺外传,后来金镶玉的制作再次失传。
目前有琢玉大师花费数年时间,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金镶玉器物,是一串108颗镂空金镶玉佛珠,拍卖行给那串佛珠的估价为1600万。
几经风雨,再也没有人能懂沉寂数百年的金镶玉也就只能沉睡于人们美好的回忆和想象之中了,究竟“乾隆工”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大家也只能在无限的想象中才能偶尔出现一次半次。
“吧嗒!”
挂坠终于被刘宇浩完全拆开了,屋子里的五个人不约而同的凑到了一起,瞪大眼睛往那翡翠上看去。
刘宇浩轻轻舒了一口气,笑道:“吴少,现在不用我再多说什么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