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1 / 2)

加入书签

利益部门有自己的小算盘是无可厚非的,但危言耸听就不对了,但郑克臧并没有直接处理内廷经理处和两家钱庄的高层,毕竟换人来做,日后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因此关键在于华夏朝廷如何进行利润导向——华夏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这是因为华夏有足够多的土地等着失地流民填充,也是因为失地流民同样是工商业的所需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郑克臧默许投资土地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很快,农政衙门根据郑克臧的指令对提高全国田赋征收水平进行了讨论并征询了各省各府州各县农政部门的意见——华夏的田赋收取量是在清代田赋收取量的基础上进行摊丁入亩后得到的,因此实际赋税压力是很高的,只是华夏不收取正赋以外的折色、火耗、鼠雀耗等杂赋、摊派等加征,所以才显得较明季和清代略低——正是因为原本的赋税压力已经很沉重了,地方农政衙门有致一心的共同表示不能再增加百姓的负担,更有不少的地方主官出于忧国忧民或沽名钓誉等原因连发奏章请求朝廷适当减税,当然意图阿附郑克臧的官员也有,因此整个武成十九年的上半年,华夏朝野因为田赋加征的问题乱成了一团。

对于朝野的担心,作为秘书机构的翰林学士院几名翰林学士向郑克臧提出一个实施梯级税率的建议:以户口内人均耕地在十(夏)亩及以下的,按原有征收水平征收田赋;户内人均耕地在十(夏)亩至五十(夏)亩之间的,超过十(夏)亩的部分按原额定田赋的百分之一百零五征收田赋;户内人均耕地在五十(夏)亩至五百(夏)亩之间的,超过五十(夏)亩的部分按原额定田赋的百分之一百零七点五征收田赋;户内人均耕地在五百(夏)亩至五千(夏)亩之间的,超过五百(夏)亩的部分按原额定田赋的百分之一百一十征收田赋;户内人均耕地在五千(夏)亩以上的,超过五千(夏)亩部分一律按原额定田赋的百分之十二点五征收田赋;功民、爵民应缴田赋将在扣除其免税部分后再行计算;另外原来对非自营性土地执行的百分之十五的额外加征依旧照常执行。

依据这个方案,个人拥有田亩数量越多,缴纳税赋总额越高,不过加征的幅度并不大,因而对土地投资有一定的抑制,却不会动摇郑克臧利用土地兼并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的最初目的,理所当然的为郑克臧郑克臧所采纳。但由于华夏国内最大的田主正是皇室、宗室和权贵,所以新的田赋制度首当其冲的加征对象就是皇庄,故而农政衙门的新税制一出台就遭到了内廷经理处的极大反对。然而郑克臧却一力支持农政衙门,胳膊拗不过大腿的内廷经理处便联合部分宗室及权贵,绕开郑克臧直接向农政衙门施压。

考虑到土地政策是最容易反复的,只是迫于郑克臧的压力才不得已出台新政的农政衙门并不愿意过度刺激内廷和权贵,以免日后遭到清算和反扑。所以在双方一拍即合的情况下,农政衙门暗中下文给地方,宣布今后核算户均耕地、山林、湖塘面积时核算权由县一级下放到巡检司一级,这样一来就在起征点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大田主在单个征收区的土地占有量,从而降低了田赋的总额,以保证不至过度损害大田主方的利益。

高高在上的郑克臧并不知道下面已经背着自己妥协了,或许他知道,但无力阻止利益集团的行动,但不管怎么说,他将土地收益从超额利润转变为正常利润的行动还是部分成功了,至少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在当时人眼中看来,经营土地是求稳,若想求富还是要经营工商、海贸、金融等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

只是郑克臧在经济方面推行的微调是否真正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在眼下,他倡导的政府机构大改革却遭到了文官集团的一致反对——在日后看来,国家政府部门进行增减是一件正常的事,经济环境的改变、精兵简政的需要、政治分肥的落实等等等等,都可能导致一国政府机构的变化,然而在这个时代看来,郑克臧动辄更张衙署的行动只能用轻佻来形容——尽管郑克臧之前也在招讨大将军府和大都督府的框架下设置了不少类似的古怪机构,但那是混乱时代的临时体制,两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由于历朝历代闹得像郑克臧一样决策为群臣共同反对的也只有明代正德下令寡妇出嫁、明代的万历坚持收取矿税以及另一个时空中清代雍正实现士绅一体纳粮、士绅一体当差等寥寥少数几宗。所以看不下去的皇后陈纤巧也曾几番相劝,可明知道根本无法驯服官僚集团、也不想驯服官僚集团的郑克臧却在功民会、乡贤会等制衡官僚集团的力量尚未完全成长起来之前找不到合适的代言人,所以不得不继续赤膊上阵。

但就算郑克臧把阳奉阴违的多名内阁大臣、内阁参赞大臣踢到海外就藩,可继林维荣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李沧却依旧不肯在郑克臧的诏令上副签。正当郑克臧不排除用进一步清洗来执行自己政策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从武成十七年起就缠绵病榻的童春娘病危,在弥留之际之时,这位从不过问政务的昭妃娘娘突然恳请郑克臧善待臣下。

为了让这位从小陪伴自己的贴心人走时不留遗憾,郑克臧终于对群臣作出了一些让步,同意今后不再变动朝廷机构。生怕继续顶牛会让郑克臧亮出屠刀的文臣集团也趁机后退了一步,于是皇帝和臣子们就朝廷改制终于取得了共识。

武成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郑克臧发布诏令,重组中央各部衙门,其中将礼部改组为礼仪院、吏部归并考试院后改组为审官院、度支衙门改成度支省、盐铁衙门改为盐铁省、农政衙门改为农林省、刑部拆分为律政省和捕盗衙门、兵部改为军务省、学部改为文教省、厚生衙门归并原刑部户政司后改为厚生省、邮传衙门改称邮传省。

改制后的各省置正三品侍中一名、从三品侍郎两名;各衙门设正三品尚书一人、从三品侍郎一人;省和衙门之下设曹,曹设正四品郎中一人、从四品员外郎一人;曹下设司,司设正五品主事一人、从五品副主事一人;司下设房,各房设正六品都事一人、从六品副都事一人;除各级主官外省、曹、司、房另设堂下官若干、吏员若干。

如此一来,华夏朝的外朝设内阁和度支、盐铁、农林、律政、军务、文教、厚生、邮传等八个省及大审院、监察院等两个院、总督衙门、捕盗衙门、都水衙门、营建衙门等四个衙门;华夏朝中朝设审官院、礼仪院、通政院、格致院、弼德院、枢密院等六个院;华夏朝内廷则设宗人府、内侍省以及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翰林学士院。

此外根据华夏中枢的改制结果,地方行政机构也做了相应的变动——各省在都督行台之下设曹、司、房;各府、直隶州在知府、知州之下设司、房;各县在知县之下设房;地方各曹设从四品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地方各司设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副主事一人,地方各房设从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副都事一人;至于县之下各巡检司,则设各房派出所,另有正八品所正、从八品所丞、正九品所主簿等官员……

至此,郑克臧终于将华夏朝廷的官僚机构变得跟他前世时类似了,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一样要后人来评说……

第684章 夏俄边境谈判(一)

郑克臧掀起的政经浪潮在全国引起了偌大的反响,但这些朝政的是是非非却影响不到偏远的北海——主管大都护府兵马的王瑛、慕容敬明两人在五月化冻之后依旧按部就班的轮番出击,在将下贝加尔地区残存的俄国据点一一烧毁的同时,又夏军再度进入上贝加尔地区并沿着安加拉河流域北上,在俄国定居者深恶痛绝的目光中持续破坏俄国人的春夏农作,给本地区的俄国人带来饥荒的威胁。

“快撤!”华夏武成十九年六月十二日,慕容敬明率一千八百名蒙古义从军抵达叶尼塞河上的俄国重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郊外,结果未曾想一头撞上了从俄国本土开来的一万二千名俄军、八千名哥萨克骑兵。“好多罗刹兵……”

但是要在敌前撤退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俄军麾下拥有高速骑兵的情况下:“容梅新,我命令你立刻带一个哨向南脱离。”

看着紧追不舍的哥萨克骑兵,慕容敬明对身边的参谋命令道:“若是能避开罗刹鬼的追击,你立刻东返西河城(切列姆霍沃),让骆文镜大人通知湖西蒙部尽可能的撤往湖东。”

年轻的守阙校尉并没有领命反而脸色通红的建议道:“大人,还是由下官引开敌军。”

“执行命令!”慕容敬明恶狠狠的瞪了对方一眼,直到荣梅新心不甘情不愿的领着近百名夏蒙骑兵脱离大队后才稍敛怒意,随即他向身边人宣布道。“走,我们向北引一引……”

“尊敬的马格尼托戈尔伯爵阁下,我们已经发现了中国人的前哨部队。”俄军指挥官之一的波萨耶夫·波波夫·安德罗·拉泽尔尼将军表情凝重的向俄国边境谈判团团长亚历山大·罗夫库尔·马格尼托戈尔伯爵通报道,说起来这位全权议和大臣本该去年7月份就抵达上贝加尔地区的,然而认为与军队在一起行动可以更好的威慑敌人的伯爵大人最终为军队迟缓的集结和行军所拖累,以至于才行到了鄂毕河畔重镇托木斯克地区就遇到了降雪,使得原本可以提早开始的夏俄谈判拖宕至今,进而导致了奥尔斯克伯爵的死亡和整个上贝加尔地区落入夏军之手。“上贝加尔地区的形势显然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恶劣。”

“将军阁下,康斯坦丁·亚历山大·斯基洛夫·斯拉基诺夫子爵和安东尼·普里奥·谢尔盖耶夫斯基男爵对此已经有了详细的报告。”五十岁的马格尼托戈尔伯爵此时也没有了离开彼得堡前的意气风发。“他们已经预料到中国人会在春季重新发动进攻,所以已经尽可能的将布拉茨克、泰舍特、坎斯克等地的俄国居民安排到雅库茨克、别斯佳赫、奥缪尔明斯克、连斯克、佩列杜伊、基廉斯克等勒拿河以北地区了。”

幸存的伊尔库茨克辖省的官员已经在信件中把王瑛提出的边境要求告之了马格尼托戈尔伯爵,并且附上了他们的判断,而将安加拉河流域的俄国居民遣散至勒拿河北岸各城也是依据这个判断得出的,但对于兴冲冲从彼得堡赶来的马格尼托戈尔伯爵来说,哪怕是接受华夏方面最低的要求都是不可想象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