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485节(第1 / 2页)

“着李牟接替曹文诏驻守潼关,谨防山西巡抚吴甡偷袭,不得有误!”

张顺这一通命令下达下来,顿时听得众人目瞪口呆,唯有洪承畴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别看张顺一通操作眼花缭乱,其实一系列政策全都围绕西安府和延绥镇两处展开。

前者乃是关中精华之地,有地有粮,值得张顺优先深耕。

后者乃是陕西精兵名将所在,故而只要降服了延绥籍诸将,整个陕西等于被义军拿下泰半。

而固原地处三边要地,便于尽快处理甘肃、宁夏军务,所以张顺便派遣自己最为信任的陈长梃前去担任。

所谓的“先斩后奏”之权,其实就是授予他尽快平定叛乱的权利。

而庆阳、凤翔两地,则是进入西安府的军事要地,故而张顺又派遣张天琳、李自成前去驻守。

至于甘肃和临洮两镇,全属意外之喜,张顺暂且也不去管他。

不管众人神色如何,等草拟完军令以后,张顺便将一干人等打发出去依令行事去了,独留下洪承畴、张伯鲸和吕维祺三人。

张顺这才张口问道:“我欲大治西安,不知诸公以何策教我?”

吕维祺其实现在就是事实上的西安知府,闻言不由连忙道:“其首要在征,先征粮草,再言其他,不然士卒无所食,必生乱矣!”

“其次在清,依典按册清查诸王府产业,将其财货田亩登记造册,然后按图索将财货纳入内府,将田亩核查明白,以律征粮。”

“其他诸卫田产,多为豪强大户所据,必先晓以利害,再以武临之,方可清查干净。”

“其三在运。陕西三边四镇素来穷苦,入不敷出。如今义军方据,更是百废待兴,诸灾待救。”

“事虽千头万绪,实则唯兵粮二事。”

“有兵有将,则陕西不足乱;有粮有饷,则陕西不足惧。待舜王提拔干练之臣,上下官吏各司其职,这陕西全数为我所有矣!”

自义军占据西安以来,军政事务繁杂,千头万绪。

虽然每件事都很重要,但是有些事情则是更加重要。

吕维祺的这些提议大体延续了张顺先前的思路,提纲挈领,先谈钱粮,再谈清屯。

等手里有了钱粮,清理核查完毕西安的耕地、延绥的兵额,再拿其他各处开刀不迟。

第8章 我有一物唤作夹棍

提纲挈领,纲张则目举!

连在张顺麾下做事的吕维祺都深受张顺思想影响,更不要说洪承畴常常伴随左右,对张顺的善于从繁杂的事务中一把抓住关键的本事,那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何派遣丁启睿和魏从义前往延安?

除了明面上往榆林镇输送粮草以外,最关键的是魏从义是张顺嫡系中的嫡系。

他既可以配合张凤仪监督榆林,又能防备山西巡抚吴甡渡河侵入陕北,可谓是一举多得。

所以洪承畴闻言不由笑道:“吕公所言切中要害,吾不及也!”

“不过多年前我亦腆居伪明三边总督一职,对陕西亦颇有了解,就请舜王言之。”

“西安府下六州三十县,卫所有五。”

“分别为西安右护卫、西安左卫、西安前卫、西安后卫和潼关卫。”

“大率每卫五千六百人,该屯兵两万八千员名,膳军腴地三万两千五百顷,且多为豪右所占,卫所兵丁亦皆为虚籍。”

“多少?”张顺刚听了一半,眼睛都红了。

明代一顷一百亩,光卫所一处就能清出来三百万亩肥田,年产粮食至少五百万石以上,如何不让缺粮严重的张顺眼红?

洪承畴没理他,继续说道:“陕西又有秦藩、韩藩、肃藩、庆藩及瑞藩诸王,大小田产在五万顷之数。”

“然而陕西人多地狭,不足取,遂又分取河南、山东、四川及湖广等地。”

“以吾估之,西安府亦当有腴田三万顷左右!”

明代官田起科,每亩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亩三升三合五勺,仅这六万顷田赋一项能多征二三十万石。

如果按照大明屯田标准征收,每顷征收十二石,更是可以足足征收七十二万石,差不多接近西安府一府税赋。

按照更不要说这些田地拿到手以后,还能一鱼两吃。

将这些田地分赏给有功士卒,不但能节省一大笔赏金,还能建立自己的军功自耕农,一举数得。

“行,这事儿我记下了!”张顺嘿嘿一笑,倒也没有说些什么。

那张伯鲸见状不由皱了皱眉头,上前道:“只是不知舜王打算将原本占有相应地亩之人如何处置?”

“这……”张顺一愣,也明白过来这倒是个关键,总不能把占地之人全杀了吧?

诸藩王庄田还好,并没有实际持有人。

而西安府下辖五大卫所历经二百余年,所有人早就变更一百遍了,岂有直接抢夺之理?

不过,张顺又转念一想,老子起兵本就是为了造反,要是依旧承认了这些地主豪强的权益,那老子不是白起义了吗?

于是,他便冷笑道:“凡是胆敢抢占、诡寄之人,无不是豪强、士绅、官吏之流,岂有饿死之理?”

“为了以防百姓衣食无着,清理田地以后,若是占有人田亩低于百亩者,准许其继续耕种,但是屯田子粒照常缴纳。”

“若是该户田亩仍然高于百亩者,一发收回,由义军自行招募人手耕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