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2)

加入书签

宣康帝伸箸挟了菜入口,吃完,问道:“你说,朕该当如何赏赐顾明?”

听他提起顾明,林如海心中一沉,暗暗叹息。这回能洞悉四皇子之意,皆是顾明之功,早些年,他原和四皇子极好,未尝没有想过从龙之功,想来见四皇子近年来越发不如太子殿下了,他立时为自己寻了后路,竟而通风报信,说四皇子意图谋反。

四皇子嫉恨太子深受宣康帝宠爱,但是百善孝为先,他却没有想过对宣康帝下手,只是想取代太子罢了。所以他的原意是让人假装刺杀宣康帝,自己替宣康帝挡开,其中还打算好了一件事,让刺客对宣康帝下手轻,对太子和皇长孙下狠手。这样一来,太子父子死了,自己又救了宣康帝,还怕宣康帝不对他另眼相看?

四皇子的计划十分周密,主要是利用了早年他母亲安插在宣康帝身边的太监,外面的刺客容易防范,离宣康帝最近的贴身太监呢?宣康帝怎么防范得了?

可惜的是,顾明将他的计划都泄露给宣康帝知道了,这也是宣康帝南巡前,令太子坐镇京城的缘故,皇长孙虽伴驾,却命心腹侍卫保护他,这次游湖时,宣康帝又命九皇子送皇长孙回行宫,就是怕皇长孙遭了毒手。

四皇子前些日子在瘦西湖上救驾,人人都看在眼内,宣康帝明知都是四皇子之计,一时却不能动他,一则家丑不可外扬,宣康帝最注重颜面,被儿子如此对待,岂不是笑话皇家父子兄弟相残?二则那计划外人不知道,顾明也没有证据,四皇子完全可以反咬一口,三则世人都知道四皇子替自己抵挡刺客,若是立即处置,不明是非黑白之下,难免有人胡说八道。

林如海沉吟片刻,道:“依微臣看,竟是别声张的好,顾明旧年才升职,今年忽然又得重赏,身上没有功绩,在陛下才遇刺的时候如此,外人必定十分揣测原因,若是知道了这事倒不好。不如等些日子,陛下另寻个名目赏赐。”

宣康帝点头道:“卿家说得也有道理。”

自己臣子的人品如何,宣康帝心里都明白,不过正直有正直的好处,奸猾也有奸猾的好处,端的看如何用,如何制衡。然而顾明就是个小人,他能背叛四皇子,将来未必不能背叛自己,因此宣康帝心里不大喜他,正打算赏他时要明升实降。

林如海近来伴随宣康帝左右,隐约猜测到了宣康帝的心意,不说宣康帝,就是自己,也会提前防范顾明这样的人物,谁知道他将来会不会再投靠他人,谋害自己。

他主管调查刺客案件,白天明察暗访,晚间都住在行宫,屈指一算,已有三日了,外面大约都问完了,宣康帝笑道:“明日你就来回禀案件,替那些无辜的盐商脱罪,好生送他们回去,他们必然对你感激不已,将来你在这里为官,他们自然更加拥护你了。”

林如海道:“都是陛下的恩典,叫微臣白得他们的好处。”

至于四皇子,林如海压根就不问,他料想宣康帝心中早就有了决断,自己万不能插手。

☆、第068章:

君臣二人商议得当,次日各自行事。

诸盐商本无辜,林如海第二日假作来回禀已查清,当即便得宣康帝的意思,撤了各地四处查探的兵士,又命林如海前去抚慰吴越等人。因宣康帝遇刺,整个扬州人心惶惶,闻得此消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面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见到林如海亲自过来,言明与他们无关,吴越等人感激涕零,幸亏遇到的是林如海主管,若是别人,不知道得往他们家里勒索多少银子。他们被羁押的时候,家里没少上下打点,也送了许多银子去林家求情,不过贾敏都没收,反而安慰了他们家眷许多,说清者自清,且等上面查清了再说,不必如此耗费银钱。

林如海道:“圣上知晓各位无辜,已命人赐下御膳御酒给各位压惊。”

吴越等人听了,连忙磕头谢恩。

扬州刘瑛等官员并贾敏等一干命妇也都放下心来,先前几日人人都不敢出门走动,唯恐惹祸上身,宣康帝在他们这里出事,便是没事,也是大错,现今查明白了非本地之过,又额外开恩安抚他们,心头块石登时落地。

那些随着宣康帝南巡的官员见此事了结,虽觉得纳闷,怎么轻轻放下,但是彼时刺客皆死,实在是查不到什么,因此都不在意了。

因四皇子受伤,圣驾到此不过只有半个多月,照料四皇子,故暂不回銮。数日后,四皇子伤势略痊,宣康帝忽然晋其为亲王,封号为义忠,又赏赐无数财物。

刺杀宣康帝的太监早在当时自刎了,其他刺客也没有活口,四皇子当众立功,自觉此计天衣无缝,又见宣康帝对自己和颜悦色,封自己为亲王,顿时大喜过望,除了太子外,诸位皇子本就只有他一人得了郡王的爵位,如今晋升为亲王,愈加风光无限,只是太子未曾随驾,皇长孙当时不在,未能一并解决,颇有几分美中不足。

顾明却暗自惊骇,四皇子做下这等不忠之事,圣上竟然不处置,这是什么意思?他暗暗戒备,行事愈加小心,也不敢在宣康帝出头了。

林如海心里闪过一丝诧异,没想到上辈子太子行事不忠暴露后得到的封号,今生竟落在了四皇子身上。当然了,上辈子四皇子也做了这些事,仅是软禁在明郡王府。其实较之四皇子的手段,太子的手段更狠,真正的谋反,在铁网山上发动,只是被宣康帝镇压了下去,饶是这般,宣康帝还是舍不得杀他,只是幽禁在宫中。

想到这里,林如海微微一叹,宣康帝忌惮底下儿子与朝臣勾结,可到底是慈父,虎毒不食子,儿子做出此等事宣康帝都没有杀了他们,软禁中亦是不缺衣食,不肯让人怠慢。

义忠亲王受伤不轻,将养了一个多月方好,宣康帝知道儿子做的这些事,也没心情再留在江南,于六月中旬起驾回京。

从得知宣康帝意欲南巡,到宣康帝抵达,然后回銮,这半年来扬州真是人人忙得筋疲力尽,等他们走了,还得收拾行宫,安插人手打扫看守,往后,倘或宣康帝等皇家人不至,这耗费一二百万的行宫便闲置在这里了。

又忙了几近半月,林如海终于清闲下来。

七月正值夏日,烈日炎炎,酷热难当,黛玉亲手拿了一块切好的西瓜递到林如海跟前,见林如海穿旧年的衣裳如今穿在身上竟显得有些空荡荡的,不由得十分心疼,道:“爹爹须得好生歇息歇息,忙这么半年,瘦了一圈不止。”

说着,又对贾敏道:“妈不是一大早就叫下面采买了许多新鲜菜蔬瓜果鸡鸭鱼肉么?早些儿叫人坐上来,给爹爹补一补。”她语笑嫣然,说得贾敏瞪了她一眼,林如海在外面忙碌的时候,她怎能不担心,早就安排妥当了,偏这黛玉竟在黛玉跟前说破。

林如海接了西瓜,心里涌现一阵温暖,妻女的关怀,自是让他觉得贴心。

抬眼望着女儿坐回下面椅上,形容袅娜,态度风流,行动处如同弱柳扶风,哪里有在荣国府的半点凄楚,林如海想到自己错过女儿自六七岁到十岁的几年,总是自责不已,今生今世,他的儿女平平安安,黛玉终不必寄人篱下了。

林如海笑道:“你们娘儿俩的心意,我都明白。”

黛玉听了,嘻嘻一笑,贾敏亦觉得心中平安喜乐,果然灵台师父所言不错,自己这一生,真真当得起这四个字了。

贾敏吩咐丫鬟道:“将冰镇的西瓜再切一个,给方先生和智儿送去。”

丫鬟答应一声,去料理了。

今日林睿和俞恒都去曾家请教曾明,不在家。曾明有些年纪了,又犯了旧疾,没再出去,他学问极好,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家教导曾冼时,林如海索性送林睿和俞恒过去。

宣康帝来扬州时,听说曾明亦在,想起当日曾明的学问,感慨万千,特特宣到跟前相见,还见了曾冼,考校了几句,当即命曾冼参加科举考试,虽不能参加殿试,然而考中举人即可做官,等他考中贡生亦足矣。曾明心想自己家和林家结了亲,总不能娘家无人,也便点头了,他儿子学问不差,只是不在山东住,故没去参加考试而已。

曾冼比林睿大两岁,尚未娶亲,却已定了一门亲事,只等一年后进京迎娶,近几年他和林睿俞恒常相见,志趣相投,如今一处用功,常常联床夜话,高谈阔论,自是欢喜。

至于林智亦不见,乃因他正在上课,而黛玉却是中了暑气,在家休养,不曾去上学。

黛玉长到今年八岁,虚岁却是九岁了,林如海疼她,除了跟贾敏学习管家女工外,仍旧上学读书,只有歇息的那日方跟贾敏学。现今她已经将府试的题目做得令方先生拍案叫绝了,诗词更是极佳,方先生常常叹息她不是个公子。

吃完西瓜,洗了手,贾敏忽然喟叹道:“元丫头终究还是留在宫里了。”

自那日起始,姑侄二人虽在宫中见过,却没有过话,元春亦不提出宫之意,自己不提,料想她不敢提出让自己替她筹谋,倒也聪明。

听妻子提到元春,林如海面色淡淡,没有接口。

虽然上辈子二宝联姻皆是王氏姐妹二人之意,但是林如海忘不了元春待黛玉的态度,先前省亲时,黛玉和宝钗皆是初见,所得赏赐都是一视同仁,然而住进大观园时元春便待他们截然不同了。说来好笑,迎春三姐妹是贾家之主,宝钗是客,身份又不比黛玉三春等,偏被元春点名道姓地令其住进园中,反不提黛玉三春。又有端午节礼时,元春赏赐唯独宝玉宝钗一般无二,亦极丰厚,黛玉三春却都寥寥,仅有两把扇子和两串珠子,别无他物。

林如海还记得自己飘荡于宫闱之时,常见王夫人二六之期进宫给元春请安时,流露出自己的意思,说金玉良缘的好处,将黛玉贬得一无是处。

王夫人当初是怎么说的?林如海隐约记得她对元春道:“宝丫头知书达理,稳重端庄,又能劝谏宝玉读书上进,最是贤惠不过了,哪里是林丫头能比得上的?宝丫头是我嫡亲的外甥女,进了门,自然和我一心,不似林丫头向着老太太。我这么大的年纪,将五十岁了,还在老太太跟前立规矩,难道还要让她们压着我不成?再说了,林家已经无人了,连家业都没了,林丫头能带什么进门帮衬宝玉?反观宝丫头,薛家百万之富,嫁妆自然是极多的。”

林如海冷笑不已,他林家数百万的家资,悉数进了贾家,他们怎么都只字不提呢?想来是花光了自己家的家业,黛玉一无所有了,便对其弃若敝屣。元春和王夫人常相见,又怎会不知省亲别墅从何而来,一个个道貌岸然,让人不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