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武侠电影新模式四更(1 / 2)
武侠片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电影的金牌类型,同时也是和电脑特效结合最不紧密的一种类型。
1983年徐可顶着很多电影人“特技是外国人用的”观念逆风而行,史无前例地花巨资从好莱坞请来的特技小组拍摄,在整个香港电影工业还没有技术准备的情况下,最早使用蓝光布景、模型、光学特技和电脑辅助等,创造出了气势恢弘、飘逸浪漫、生动精彩的神仙境界的影像画面,使得武侠电影与电脑特效有了第一次深度结合。.
纵然对后来的香港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票房成绩反应平淡,对于电影投资方嘉禾公司而言,这部电影只是赔本赚吆喝,远不如洪劲宝、程龙制作的大量低成本高票房的功夫类型片来得实惠。
经此一役,便是徐可自己都对电脑特技与武侠电影的结合道路是否行得通产生了怀疑,旁人更是没有谁敢在这条道路进行尝试。
此后的1984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
这一年上映,在全球引发巨大轰动,此后香港电影每年出产的大制作电影数量逐年增加,大制作电影超高的票房收益和观众日益提升的观影口味,硬生生的扭转了香港电影界对电脑特效的认识,而经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一些普通电影特效的制作成本已经大幅降低,电脑特效在香港电影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常见,除了武侠片。
当然这也和市场有关,武侠题材基本只在亚洲地区有市场,难以承载大制作的电影。便是对特效技术情有独钟的徐可也不得不承认,武侠电影与特效技术结合必须要有一个很巧妙的形式,所以在和这两部重新掀起武侠片热潮的电影里,他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拍摄手法。
作为香港第二部与电脑特效深度结合的武侠电影,的票房表现确实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影片上映一周票房突破3000万,虽然这其中固然有票价提高50的因素影响,但要支撑起这个票房数据,影片的观影人数同样叫其他电影望尘莫及。
按照这个趋势,影片在香港下画前至少能有6000万的票房,加上东、南亚地区的卖埠收入,制片方和发行方都能够大赚一笔。
而与电影上映同期出版的漫画第一期就卖出了25万册的破纪录销量,参与这部影片投资的玉郎国际成了这部电影走红最大的受益者。
在电影的庆功宴上,黄玉郞成了很多电影公司追捧的对象。创造了“漫画+武侠+电脑特技”这一全新的现代武侠电影成功模式,而当下适合改编成电影的优质漫画作品,很多都掌握在黄玉郞手上,特别是和这两部经典漫画书,便是三大电影公司都有些心动。
不过事情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武行出身的洪劲宝、袁合平两人来说,电脑特效在武侠电影里的成功运用,对武指这一行却是有不小的冲击。
作为的武术指导,袁合平对此感触最深,这电影中的武打场面,演员基本上只需要摆几个动作,更多的招式变化都是由电脑特技来完成,可以说影片只是借用了演员的一个架子、一张脸谱,在这其中,武术指导几乎发挥了不了什么作用。
“再过几年,等电影特效可以完全模拟真人的时候,我们这一帮人就都可以回家去养老了。”洪劲宝凑到袁合平面前,小声抱怨说道。
“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像我们当年那样专心练武的本来就不多,电脑特效发展起来,以后恐怕要找一个有点功夫底子的演员都难了。”袁合平轻轻叹了一口气。
“你们袁家班还好了,现在还有一个赵闻卓可以撑场面,要说后继无人,谁能比我洪家班更惨?”洪劲宝苦着脸说道。
面对无节制的跟风抢拍,洪劲宝亦不能免俗,宝禾最近出品的作品质量下滑很厉害,而徐可的新武侠电影突然盛行,令渐显老派的他摸不准观众的口味,和同门师兄弟程龙的风光不同的是,这一年洪劲宝基本都是在走下坡路。
这才几年不到的光景,很多老派电影人都已经跟不上了香港电影发展的节奏,聊起此事,洪劲宝和袁合平都是唏嘘不已。
“林先生来了。”
旁边不知谁说了一句,洪劲宝、袁合平齐齐止住话头,和大厅里其他人一样,都将目光投向门口处那对并肩而来的男女身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