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汉世祖 第143节(第2 / 2页)

“遵命!”

一句话结束此次御前会议,刘承祐将王章留下来,咨之以秋税事。根据他之前的诏令,秋税自十月初一起征,而今十一月已过半。中原各州,尤其是京畿州镇已陆续向东京输送了一部分钱粮,而更多的还需开春之后,再行输送。

朝廷穷困潦倒,对于钱粮一道,自是格外重视。与王章商议了不短的时间,两人再度琢磨出了一条政策,为解各州府运粮之劳,朝廷于各道州设置转运使,专事各道州夏、秋粮赋转运,统筹调度,节约人物力,提高效率。

一如既往,从朝廷掌控程度较高的京畿州县开始施行。到如今,基本上朝廷有什么新的政策与法令,都是先拿京畿州县来试行看效果,这已然成为了刘承祐的一种治政习惯了。

王章去后,刘承祐又拿起一本名册,认真地看起来,面上略怀期许之色,似有心安之状。这是殿前司与侍卫司诸军将校名单,涉及到目前为止调迁之将校军职,说到底,此次整军,最核心的动作,便是对这些中下级军官的升迁任用。

孙立、向训、韩通、马全义、李崇矩……这些名字一一恍入眼帘,足以让刘承祐安心。辅以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赵延进、王汉伦这些军校。

而在两衙诸军之中,刘承祐看到了更多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俱在低级军官之列,比如韩令坤、王审琦……总的来说,此次整军,是对禁军更新换代的一次过程。

当然,纵使大力提拔年轻将校,但军队,在短时间内,还不是一干年轻人说了算的。对于那些功臣宿将,刘承祐也不是完全抱有打压的心态,尤其是那些正值壮年,历经沙场,或勇猛,或将才的名将,仍旧重用。

似王全斌、王彦超、史彦超、王殷、杜汉徽、王彦升、白延遇、郭崇、赵弘殷……这些人,在接下来很长的年限内,仍旧是大汉禁军的骨干基石。

……

午后的时光,难得地犯了懒,没有宅在殿中,摆脱繁琐的朝政,刘承祐招呼着内侍,随他出殿转悠一圈。

并没有走远,就在垂拱殿周遭。汴宫虽说规模不算大,但宫室楼台,又减奢华。人处其间,满目所见,殿影重重,有那么一个恍惚,刘承祐忽觉他这个皇帝的卑微与渺小。

说起来,对整个汴宫,刘承祐还不怎么熟悉,继位以来,他的活动范围,永远是那几栋殿宇,连宫中花苑都甚少去。若是放他一个人在宫中闲逛,绝对能走丢。

正处冬中,冬月正酣,天气愈显森寒,宫殿周遭的冬景,着实不怎么样,尤其在看腻了的情况下。

朝手心哈了口热汽,刘承祐缩在已经穿了一个半月的裘袍之下,回首扫了眼垂拱殿。霜寒天下,薄雾笼罩,但清晰可见,肃穆的宫殿,没有华丽的装饰,反而透着股失修的味道。

见此景,刘承祐忽然兴致一起,指着宫殿,满脸“动情”地感慨道:“朕不以宫室华丽为美,实因此俭朴之状为傲啊!”

闻其感慨,侍候在身旁的张德钧立刻上前,小作逢迎:“官家的俭朴,早已闻名朝野,东京的市民百姓,都在夸官家圣明仁德!”

闻言,刘承祐当即问道:“你也久居宫内,侍候御前,从哪儿听得市井之言?”

张德钧一愣,他只是借机迎合一下皇帝,哪里晓得刘承祐反应这么认真,支吾了一下,给出一个稍微合理些的回答:“奴婢尝闻觐见的百官,私底下议论过。”

刘承祐玩味一笑,却是放过了他,心情也稍微好了些。他的俭朴,虽谈不上完全发乎真心,但身为天子,都这样“苦”着自己了,若还不能博得一个好名声,那可就太亏了。

事实上,汴宫与东京市井,其间并没有千山万水的隔绝,宫内的消息,也是偶有传出。得益于宣传到位,民间对刘承祐的赞誉,还真的不少,圣主明君的人设,已经差不多立起来了。

见刘承祐没有深究下去,张德钧也是松了口气,他可怕这官家,再突然来问一句,是听那些臣子传的。

“快到冬至了吧!”突然,刘承祐问道。

“回官家,还差五日,冬至便至!”张德钧赶忙答道。

“今岁冬至,朕当与民同乐啊!”刘承祐说道。

这个时代,对于冬至这个节气,可是看得十分重,朝里民间,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

“官家,冯相公求见!”没让刘承祐晃悠多久,垂拱殿内侍急急忙忙地前来通禀。

在殿外,吹着冷风,头脑清醒,刘承祐原本想召冯道,君臣二人在冬风中来场“论道”的,不过思及老狐狸岁高,怕他冻坏了身体,也就将生起的趣味给压下了。

快步一回到殿中,一股在热意扑面而来,解开披在身上的裘袍,立刻有侍者接过,拿下去收置好。

“老臣冯道,参见——”望见刘承祐,正自品御茶的冯道,赶忙起身,规规矩矩地行礼。

刘承祐直接抬手打断,示意他:“冯卿免礼。”

别看在殿外吹着北风挺潇洒,回到室内,还是习惯性地往暖炉上靠。炉子内,静静地燃烧着炭火,火烧得还挺旺,加了香料,两手贴近,烤了一会儿,冻得有些僵硬的手,方才活络了不少。

“天寒地冻的,冯卿还当保重身体!”刘承祐随手同冯道寒暄着。

天子这般关切,冯道老脸上顿时面露感激,很自然地表现一副动容的模样,拜道:“多谢陛下关怀。”

见老狐狸躬着腰候在那儿,挺辛苦的样子,刘承祐当即摆手:“冯卿但坐!”

刘承祐站着,冯道哪儿敢言坐,摇着头,定要恪守人臣之礼。见状,刘承祐只得归御座,冯道这才恭谨地坐下。

“不知陛下召臣,有何吩咐?”冯道问起正事。

“淮阳郡王开府,太后不放心,欲给他选一个王太傅,此事落在朕身上。皇室血脉不丰,朕就这么一个弟弟,虽独立出宫,但年纪尚幼,心性不定,需严师约束管教……”刘承祐也不多废话,直接道明意图。

前不久,经过太后允许,刘承祐正式将皇弟刘承勋放出宫去,封为淮阳郡王,遥领淮南尹。一个封号,都难掩刘承祐蠢动之心。

对于刘承勋,刘承祐表现得十分重视,给淮阳王府中,配齐了上下属官属吏,辅助其读书习武,还自控鹤军中调了一队精卒充当王府卫士。眼下,就差一个总领教习的太傅了。

说句不吉利的话,刘承祐若有个意外,就眼下的情况,能继大统者,非刘承勋莫属。

而在这个问题上,宰相杨邠,又犯了一条大忌,竟然主动请命,愿亲自教习刘承勋。这让刘承祐心中原本稍有所缓的忌刻,再度攀至顶峰,不是针对刘承勋那懵懂小子,就是针对杨邠。

而眼下,冯道闻其言,心里则嘀咕了起来,听天子的意思,貌似是想要他去教刘承勋?老狐狸迅速往利弊方向琢磨……

不过,很快便闻刘承祐说:“冯卿于当世素有元老之名,多晓上下贤能俊达,可有人选荐上?”

闻言,冯道反应过来,是自己想多了,迎着刘承祐的目光,认真地琢磨了一会儿,拱手应道:“集贤殿学士李崧,历仕唐、晋,位至宰辅,向具名望,功才考实,陛下以为如何?”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