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98节(第2 / 2页)

萧晅坐在对面,沉吟片刻,道。

“其实最初见到这份奏疏的时候,我的确是想,先将其压下,待下衙之后,再来和陈师商议一番,然后再做打算……”

闻听此言,陈循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毕竟,这份奏疏虽然涉及到了他,但是,上奏之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科道官,不算什么大事,还不至于让萧晅正当着值,就跑过来给他通风报信。

“所以,是什么让萧阁老改变了心意呢?”

看着略显不悦的陈循,萧晅苦笑一声,开口道。

“就在我刚刚处理完这份奏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人,给我带来了一个消息。”

“谁?说了什么?”

陈循眉头一皱,俯了俯身子开口问道。

萧晅似乎有些犹豫,但是,也只是稍一踌躇,他便开口,道。

“此人陈师也熟悉,他就是……太子府少詹事,徐有贞!”

这个名字一出,陈循的脸色也是一变,他早就料到,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有人操纵……

但是,却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徐有贞!

第1160章 山雨欲来

陈府的书房当中,随着徐有贞的名字出现,陈循也陷入了沉默当中。

对于这个学生,他的感情十分复杂。

最初的时候,陈循觉得徐有贞机敏过人,又热忱于仕宦之途,跟周围人的关系都颇佳,而且,也还算是有能力,应该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所以,他对此人是很看重的。

哪怕是在土木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徐有贞冒冒失失的提出了南迁的建议,惹得圣母皇太后和天子皆是不悦,陈循也没有放弃他,只是觉得他初入官场,还需要磨炼。

再加上,他为人颇有实干之才,所以,陈循在修筑大渠的时候,特意选了他来做副手,大渠修成之后,陈循还借此机会,向朝廷举荐过徐有贞。

甚至于,朝中早先流言纷纷,都说是陈循的竭力举荐,才有了徐有贞能够进入东宫的好前程。

虽然陈循一直觉得并非如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是尽了力的。

可是,这个学生的所作所为,却着实是让他失望,先是不理他的劝告,屡屡和亲近太上皇的朱鉴牵扯不清,后来,又渲染清流的处境,想要算计杜宁,为自己牟利。

被他骂了一顿之后,还不死心,返回来又鼓动他在宋文毅之前的皇庄上做文章,如果不是陈循见机的早,只怕他现在人在不在京师,都不一定。

更不要提,近来他屡屡出入南宫,被太上皇召见,时时刻刻都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这段时间以来,陈循基本上已经和徐有贞断了往来,此刻猛然听到这个名字,颇是失神了片刻,才反应了过来。

“他说了什么?”

陈循也是久经沉浮之人,今天的事,他岂会看不出来,是有人在背后算计他。

所以,徐有贞牵涉其中,如果不是被人利用,那么,就只能说明,他也是幕后的黑手之一了。

以陈循对他这个学生的了解,只怕大概率,会是后者。

萧晅沉默片刻,开口道。

“他跟我说,今日清晨,王铉已经去了刑部投案,这桩事情,很快便会上达天听,而周鉴的奏疏,是昨日上的,只不过因为要处理的奏疏太多,所以积压到了今日,所以……”

所以,如果内阁的动作慢于刑部,那么,负责票拟的萧晅必然会要受到责难。

这中间的道理并不复杂,陈循稍稍一想就明白了。

萧晅和他是同乡,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萧晅此前一直在外为官,此次回京可算得上是孤立无援,为了尽快站稳脚跟,他时常到陈府来走动,所以,满朝上下都知道,他们两个的关系好。

王铉和周鉴两个人,一个去刑部投案,一个往内阁递奏疏,就是为了防着奏疏被萧晅给压下来。

而且,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刑部率先将此事揭开,那么,追查下来,势必会有人攻讦萧晅结党营私,欺上瞒下。

所以,萧晅必须要立刻做出反应,在这件事情当中,萧晅选择的,是去找俞士悦和张敏做人证,如果能够把这份奏疏给递出去,那么,无论到了谁的手里,就算是积压几天,也没有大碍。

不过……

陈循拧着眉头,若有所思的看着面前的萧晅,脸色慢慢缓和下来,但是,心中的芥蒂,却仍旧没有尽解。

因为,萧晅的这个解释,虽然看似合理,可是,却经不住细想。

虽然说在殿上的时候,并没有细说这份奏疏到底是如何呈到御前的,但是,陈循毕竟是内阁出来的人,想要打探个消息,并不困难。

这半日的时间,他早已经把其中的细节弄的清清楚楚,萧晅先去找俞士悦,然后二人一同去寻张敏,这个举动,着实是耐人寻味。

如果说,萧晅仅仅只是为了摆脱嫌疑的话,他理应去找张敏才对,毕竟,对于萧晅来说,他需要的,只是有人证明,他并没有徇私压下这份奏疏而已。

无论是从内阁如今的势力划分,还是阁臣之间的排序来看,张敏都是最合适的人。

但是,萧晅却先去找了俞士悦。

这小小的差别看似无伤大雅,可若是细细想来,却未必那么简单。

首先,俞士悦和萧晅的关系并不算好,萧晅这么贸然找上去,俞士悦必然会质疑他的动机,所以,为了避免被人设计,俞士悦大概率会选择,再找一个旁证。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