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皇兄何故造反 第841节(第1 / 2页)

第926章 以民为本圣天子

文华殿中,天子清朗的声音回荡四周,令得在场的一众大臣,都不由自主的端正起了态度。

自从土木之役以后,朝局纷乱,群臣和天子之间虽然说是磕磕绊绊,但是,终归是渐渐磨合出了节奏。

对于在场的一帮老大人们来说,他们这两年掌握的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要跟着天子的方向走。

虽然说天子是以藩王登基,但是,从登基以后呃种种表现来看,母庸置疑,天子早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施政方针。

从一件件朝政事务的处理当中,老大人们其实也渐渐总结出了一些处事的原则和天子的底线。

而这些,是在朝堂上进行政治斗争的根本。

上次陈循在殿上发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那场早朝,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是雾里看花,只觉得里头深不见底,捉摸不透一众重臣大老们的立场谋算。

但是,对于现在在场的这些人来说,他们心里却是跟明镜一样。

陈循之所以敢先骂吏部,再明目张胆的对上内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摸准了天子的脉搏。

朝野上下风气不振,已非一日。

一方面,是因为当初王振擅权,惯于用各种手段铲除异己,朝中不少忠直之臣,或被罢斥,或被杀害,能够留下来的,多是明哲保身之辈。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土木之役死了太多的大臣,这才两年多的时间,远远不足以恢复几乎断代了的文武大臣。

这一点,在勋贵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但是事实上,文臣这边,其实也没有好多少,哪怕在土木之役后,朝廷对于铨选的标准已经一放再方,但是如今的文臣一脉,也仍然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

这种情况下,朝廷又有一桩桩的大事亟待解决,单是维持朝局的正常运转,已是不易,何况再谈官场风气?

但是,这种情况肯定是暂时的。

以这些老大人们对天子的了解,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天子的施政方针的话,那么母庸置疑,是以民为本。

虽然说,他们没有听到朱祁玉对杜宁说的那一番话,但是到了他们这等地步,自然会自己去看。

自天子登基以来,所作所为,皆是以朝廷社稷为重,以百姓民生为念。

不提迎回太上皇,命太子出阁这种象征意义更大的事,单说实事,无论是匠户改制,修筑大渠,还是开放互市,整饬军屯,这些事情固然是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某些困境,但是更要明白的是,如果不是天子坚持,这些事情原本都不必如此大动干戈。

要修复边墙,那么加征一部分徭役,再选紧要关隘优先营建,其余隘口先放着便是,反正,紫荆关之战后,瓦剌也是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可能再起大军,南下攻明。

当然,这些小关隘的边墙不修,那些小股的部族劫掠,百姓抵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可是,从大局出发,朝廷也难,百姓们的日子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再坚持坚持便是,等过上几年朝廷宽松了,自会慢慢修复边墙的。

完全没有必要大动干戈,甚至要改掉朝廷长久以来的匠户制度,只为了在尽量少加徭役的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修复边墙。

以土木之役后的国库枯竭状况,朝廷上下,完全不会对此有何异议。

但是,天子要做!

因为边境的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

黄河泛滥,是朝廷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沙湾口几乎是年年筑堤,年年决堤,年年赈灾。

即便是太上皇在位,国库丰裕之时,想要让黄河改道,从无到有修筑一条大渠引水入沁,也不是容易下的决心。

但是,天子却偏偏不肯萧规曹随,硬是在国库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压着户部拨银出款,将大渠修了起来。

还有开放互市,固然是因为当初和脱脱不花有约,但是,又何尝不是不想苛征税赋,劳苦于民。

互市现在虽由皇店代理,但是,进到国库的银子是实打实的,若没有这些银子撑着,要做这些大事,不知道要加多少苛政。

可天子宁愿去做更难的事,也要以百姓利益的为重。

这是格局,更是胸怀!

这一点,渗透在天子处理的每桩朝务上。

以此为基础,再往下延伸,天子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有脉络可循。

母庸置疑的是,类似修渠筑堤,开互市,整军屯这样的实务很重要,但是,朝堂上的官员风气,也同样重要。

只不过,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做。

土木之役后,桩桩都是急务,所以有些问题,即便是看到了,也只能暂时搁置。

但是,问题只要在,就势必不可能一直放着不理。

自天子登基以来,对待朝臣一向宽厚仁慈。

可这种宽仁,并不代表着天子的性格软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天子希望能够慢慢的改善朝堂上明哲保身的风气。

虽然这么说有非议太上皇的嫌疑,但是,很多大臣都心知肚明,当初太上皇放任王振擅权,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那些屡次劝谏阻拦他的朝臣不满。

或许对他老人家来说,底下大臣们唯唯诺诺,凡事皆称皇上圣明的状况,是一件好事,更有利于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

然而事实证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放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一意孤行的结果,只会将整个大明带入深渊当中。

所以,对于天子来说,他显然是吸取了这种教训。

在场的大臣,有不少都是一直呆在京中,经历了这段时间朝廷发生的大小事务的。

自天子登基以来,或许有雷霆震怒之时,有和群臣意见相左之事。

但是,无论何种状况下,天子都能和群臣好好商议,从无以皇帝权威,强压群臣低头之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