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大明嫡子 第971节(第1 / 2页)

这是这个东方帝国,权力最大的三个人之一说的话。

按照阿丽娅在应天掌握到的消息,大明的老皇帝已经退位,不再处理帝国政务。

新皇帝是眼前这位年轻太子的父亲,对其提出的帝国新政,无比的赞同和支持。

而这位年轻的太子,被整个帝国寄予厚望。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说的话更加的重要。

阿丽娅很乖顺的再次行礼。

然后才带着身边的女官,慢慢退后了几步,方才转身,在此地大营的官员带领下,走向营区。

送走了阿丽娅。

朱允熥和朱高炽依旧等在铁路旁。

自从北伐结束,朝廷便开始陆续裁撤九边兵马。

大多数的九边边军,在后来陆续南下,成为了拱卫京师的主要军事力量。

这一次西征,抽调的兵马,也是以当初驻守九边的将士为主。

在如今的应天城,有那么一句戏称。

说这些重新以九边南下将士为主整编的京军,乃是中央野战军。

而在讲武堂里,大多结业的武生,也是首先被充实进京军内部。

大都督府则是在计划,以新整编的京军为纽带,扩大整编地方卫所官兵。

在最后,大概率是要彻底终结已经在大明施行三十多年的军户制度。

火车上的军械物资,都已经被卸载了下来。

火车也开始在铁路指导员的指挥下,行驶进了车站内部的停靠点。

这些火车需要通过检修,才会继续沿着原路返回河南府车站,继续执行装载运输任务。

不多时。

铁路远处,又有一阵蒸汽机的轰鸣声传来。

新的一列火车,满载西征官兵和各类军械粮草抵达陇西城外的车站。

新一轮的卸载任务,又要开始。

在漫长的西部铁路上,无数的火车前仆后继的开足马力,为帝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

而在陇西城以西,人们看不见的地方。

还有更多的修路工人,才刚刚停工,返回营地用餐歇息。

来自帝国内阁次辅的指令,早已下达。

帝国如今无法将所有人直接通过铁路投送到关西七卫。但是,次辅已经立下军令状,等日后大军班师回朝,必须要在关西七卫的地盘上登车,一路乘坐火车直达京师对岸。

甚至,是直接乘坐火车跨越长江,抵达京师大营。

……

第七百三十七章 西出阳关【大结局】

越明年。

大明改元。

乃永盛元年也。

帝国新元,普天同庆。而在距离帝都万里之遥的西域故地,却是兵戈阵阵,旌旗招展,战马嘶鸣,火炮隆隆,兵甲磨刀。

出了嘉峪关,便算是到了西域这片脱离中原掌控数百年的故地。

再出玉门关和阳关,便可吟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诗篇了。

大明集结了二十万精锐之师,终于是第一次开出关西七卫,踏足这片古老却依旧蕴藏着无限活力的戈壁土地之上。

千里戈壁,大漠飞沙。

在遥远的天际线上,是终年盖雪的天山山脉,将西域分割成了南北两方。

天山东南侧,已经被风沙侵蚀的不成模样的旧日高昌故城,无力的屹立在火焰山下。

不论是突厥人还是蒙古人,都是不会治沙的。

离着高昌故城东边不远处的库木塔格沙漠这些年里,正在不断的向着西边侵犯。

若不是有白杨河、哈尔甘孜郭勒河、喀让郭勒河,这三条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冰川融雪河流滋养,恐怕整个吐鲁番地区早已被风沙吞噬了。

此时正值日出时分。

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朝阳如火,透彻的洒在戈壁滩和绿洲上,也同样印在了远处的天山山脉上。

整个火焰山从东到西,分别被三条沟谷切割开。

而在离着高昌故城最近,位于火焰山最西侧的黑沟沟谷里。

正有一支着甲驾马的大军,沉默的踩着被风吹进谷中的沙土,缓缓的压向高昌故城方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