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2 / 2)
“姑娘,怎么了?”玉梨见明媚眉头微蹙,不免担心。
“玉梨,此番进宫,凶险万分,你可千万得管住自己的嘴,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要和旁人去说,知道吗?”明媚叮嘱她,玉梨有时候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性格,可不适合在后宫生活。
“姑娘,我知道了。”玉梨看着明媚脸色凝重,心里也知这事的重要性,咬着嘴唇点了点头,心里也对那皇宫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上回进宫帮自家姑娘打下手给秦太后切除背上的瘤子,那次来去匆匆,只觉得皇宫好大,很气派,也到处都能遇到美貌的女子,现在听姑娘这么警告着,方才觉得原来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马车辘辘,在将暮未暮的黄昏里,那声音显得格外凄凉而悠长,伴着那晚归的行人的脚步声,一点点融进了那远处寺庙的暮鼓中。
明媚再一次进宫了,下了马车见着这熟悉的楼阁池台,便感慨着自己和皇宫真是有缘,不想来,却一次又一次的进来,每次进宫,都有一些让自己难忘的回忆,都让自己更深的体会到这里的阴暗,鬼影绰绰的映在雕花窗上,烙在人的心底。
秦太后显然不知道明媚已经把皇宫看做一个修罗场,见着明媚过来,很开心的拉着她的手道:“十小姐,快来给哀家看看,听说你去玉门关了,那边关生活清苦,看看你有没有变瘦?”
明媚笑着回答:“劳秦太后挂念,臣女应约去玉门关寻郭家九小姐,玉门关虽比不上京城富庶,可镇国将军府恁般客气,倒没少吃少穿。”
两人谈话里都很机警的避过了柳府四房被查抄的事情,只是说些场面话儿。秦太后见莫姑姑也去接了明媚,很是高兴,对她说:“你去回皇后话,便说哀家知道她一心想皇上病体早日康复,她有心了。”
莫姑姑抬眼望了下明媚,应了一声“是”,又对秦太后说:“皇后娘娘已经准备了房间,打算让十小姐住在碧水阁,离清华宫不远,方便照顾皇上,太后娘娘觉得如何?”
秦太后想了想,沉吟着说:“哀家原还想让十小姐继续住到我这万寿宫里,但皇后这安排倒也不错,就是要离清华宫近些才好。”看了看明媚婷婷的站在那里,秦太后笑了笑:“听说十小姐和乔世子已经议亲了,姑姑照顾侄媳妇也是应当的。”
明媚只能应景儿一般装出脸红的情状来,心里却在轮着秦太后这句话,她突然如此说,可是话里有话?唉,这宫里生活就是乏味,听句话儿都要揣摩上好几遍才成。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子多情自惆怅
此时已是暮色朦胧,一线晚霞在天边慢慢的延伸开来,淡淡的暮霭萦绕在人身边,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之感。万寿宫中繁花早已落尽,只有靠着院墙那边有一排香樟,碧绿的叶子在这暮色里格外青翠了。
秦太后见着明媚站在面前,身姿纤细,犹如一支嫩柳般,脸上浮现出一抹红晕,她心里也有些感慨,毕竟这柳家十小姐也只是个年轻姑娘,脸皮薄,听自己说起议亲之事便会脸红,蓦然生出一种怜惜之情来,以后可要在她大婚的时候送件珍贵的添妆礼,也不能让英王妃小觑了她。
朝着明媚微微一笑,秦太后慈眉善目道:“绣容姑姑,那你先把十小姐送去碧水阁,放好东西再带她去清华宫,哀家会在那里等她。”
绣容姑姑应了一声,便和绣春姑姑一道把明媚和玉梨送去碧水阁,刚刚将东西放了下来,她便招呼了碧水阁的管事宫女过来:“秀梅,柳家十小姐这些日子便住在这里了,你要尽心伺候着,可不得怠慢,十小姐是太后娘娘特地请来给皇上看病的。”
秀梅偷偷看了明媚一眼,见她形容尚小,心中奇怪,这柳府十小姐这般年轻,竟有替皇上看病的本领不成?只不过原先便听人说过,柳太傅家的十小姐妙手仁心,替太后娘娘治好了背上的暗疮,看起来人不可貌相,她还真是有几分本领。
“十小姐,你跟我来。”绣容姑姑交代过后便带着明媚走了出去,碧水阁在御花园湖畔的旁边,所以才得了这个名字,实际上现在已经瞧不见碧绿的水面,只是淡淡的银白色,上边的荷叶只剩下一些枯枝,叶子全残了。
“这湖泊若是在夏日,肯定很美,荷叶挤挤密密的,瞧着都舒服。”明媚感叹了一声:“只可惜现在都是残荷了。”留得残荷听雨声,多么萧瑟的景象,初冬看什么都觉得有些伤感,没有春夏两季生机勃勃,也没有秋天那般满眼收获的喜悦。
“十小姐,你等会马上就能见到碧绿的荷叶了。”绣容姑姑笑了笑,领着明媚往前边走了去:“那可真是奇景。”
明媚有几分惊诧,可当她走进清华宫的时候,她便明白了。
清华宫可能是后宫里最气派的宫殿,从进门就能够感觉到,那雕花的汉白玉石板从院子门口一直延伸到宫殿门口,院子也比万寿宫和储秀宫的院子更大些,左边还有一个极大的池苑,荷叶亭亭如盖,在这暮色里边依然看得很清楚,远远看着就像一幅工笔水墨画,微风吹过,就见一道波痕从池子的对面传了过来,似乎把水面劈成两半,颤抖了一下,那片盈盈的绿意马上又恢复了平静。
绣容姑姑见明媚贪看着那池荷花,笑着说:“十小姐可看到了?这荷花是皇上亲手种植的,当年明妃娘娘最喜欢这花。”说到这里,突然又觉懊悔,明妃,那个神秘死去的宠妃,自己无端在这里提她做什么?岂不是晦气!
明媚不知道绣容姑姑心里的后悔,只是笑着说:“这个月份,别处的荷叶都已经残了,这清华宫的荷叶却还是这般密密匝匝的,真让人诧异。”
“那是当年明妃娘娘自己种出来的品种,叫十月莲,刚刚才过了开花的季节,荷叶却没凋零。”绣容姑姑望了望那一池荷叶,也有些惆怅,这十月盛放的莲花,其余地方也是少见吧,明妃可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竟然能培植出这样的花来。
明妃娘娘,明媚这才反应出来绣容姑姑方才脸色为何那般奇怪,她又想到了体弱多病的四皇子许炆旻,那个有着一双乌黑眼睛的少年,那个喜欢做木工活的少年,不知道他最近身子好些了没有?
还没等她想太多,绣容姑姑已经带着她进了主殿。主殿极为阔大,四角大柱子上都装饰着金龙的浮雕,主殿里已经点上了明油烛火,照得屋子一片明亮,暖黄的光打在人的脸上,显得格外温润。
秦太后和乔皇后已经坐在主殿的正座上等着她,明媚走上前去行了大礼:“太后娘娘安好,皇后娘娘安好!”
“十小姐不必拘礼了,快进去给皇上诊诊脉。”秦太后心里头着急,哪里还在意明媚的礼节,赶紧让她平身。吩咐绣容姑姑带她进内室去给皇上看诊。
乔皇后的目光一动也不动的盯着明媚,眼里有一种说不清的寒光,明媚看着她那眼神十分阴鸷,似乎是一只老鹰看到了地上的猎物,一个俯冲过来要把她撕碎似的。心里微微一寒,她不敢多看乔皇后,只能站起身来跟着绣容姑姑走进了内室。
徐熙躺在床上,面容清矍,双眼浑浊无光。
明媚站在床头看了看这样的徐熙,心里暗自叹气,若是他不这样一意孤行,或者也不会落到今日这种地步。三皇子徐炆玔也算是个不错的年轻人,立她做太子当然要比立许炆旻做太子强,皇上要是早认清形势,立了徐炆玔为太子,那帝后生活肯定会和谐得多,这才真正是大陈之福呢。
床前有两个太医正在忙碌,看见明媚进来,皆是一愣,不知道这位年轻姑娘是谁,绣春姑姑带她来做什么。
“王太医,李太医,麻烦让开些,这是太后娘娘请来给皇上看诊的柳太傅家的十小姐,先让她给皇上把脉罢。”绣容姑姑走上前去,很不客气的把太医遣开,王太医和李太医又看了看明媚,眼睛里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这么小的一个姑娘家,能给皇上看病?秦太后是急病乱投医罢?
明媚走上前去,把手指搭在徐熙手腕上,略一诊脉,便知皇上这病和那周老爹的无二,也是属于中风偏瘫,从程度来看,皇上的更严重些,可能在此前受的刺激比周老爹更严重,若坚持吃她的药接受针灸按摩,或许过得几年便能恢复。
可现在她却面临着一个难题,秦太后希望她治好皇上的病,乔皇后却不会让她把皇上的病治好。虽则治病救人悬壶济世是明媚的心愿,可涉及到了自己的安危,这些事情也只是理想中的话了。明媚深深的知道,若是自己说能治好皇上的病,恐怕她会比徐熙走得更早,乔皇后是绝不会放过她的。
望着躺在床上的徐熙,明媚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十小姐,皇上这病如何?可有法子治?”绣容姑姑站在旁边,见明媚神色不对,凑过来关切的问。
“绣容姑姑,你且拿纸和笔过来,我先开个方子,请太医们过目,我们讨论以后再报秦太后。”明媚看了看床上的徐熙,心里有几分难过,看来皇上以后便只能这样了,他不会再有好起来的时候。
这时徐熙忽然慢慢的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珠子转了转,似乎认出了明媚来,突然伸出手来抓住她的手腕,激动得咿咿呀呀的一阵乱说,绣容姑姑同情的看了他一眼,默默转过身去帮明媚拿笔墨纸砚。
明媚见徐熙那手抓住自己手腕,四个手指不断的点着她的手背,心里有些明了,他是在挂念四皇子,不知道四皇子现在是否身体好些了?她朝徐熙点点头道:“皇上不必担心,我想那四皇子应该身体康复了,不会再有大碍。”
听明媚说完这话,徐熙却依然很激动,手颤抖着不住的把三个手指竖起来给明媚看,这弄得她有些莫名其妙,安抚着把他的手平放在床上,然后低声在徐熙耳边说道:“皇上,你且休息好,三皇子人好,就算是当了太子也不会对四皇子怎么样的,臣女会尽心帮你诊治,皇上也要好好配合才是。”
徐熙见着明媚,心中本来很是高兴,他早就相中了明媚,想要让她做四皇子妃,好好的照顾自己的旻儿,现在她到了自己面前,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他必须暗示明媚,他是被乔皇后害了才是这样的,要她去告诉秦太后,将乔皇后与徐炆玔拿下,把许炆旻扶上太子的宝座去。可是他多次暗示全部失败了,徐熙颓然的把手放了下来,默默的闭上眼睛,不再搭理明媚,心里有一丝丝绝望。
身后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一个宫女端着药过来:“皇上,该吃药了。”
徐熙眼睛转了转没有说话,那宫女在绣容姑姑的注视下,用小汤匙舀起药汁来自己先喝了一口,过了一阵光景,她没有什么异样的反应,绣容姑姑这才点了点头:“服侍皇上服药。”
一个宫女走上前去扶着徐熙半坐起来,那试药的宫女这才慢慢的,一小匙一小匙的把药汁喂给徐熙吃。
明媚看着这情景,倒也觉凄凉,一个多月前看看见徐熙,虽说有病在身,可也还是精神矍铄,精力充沛,现在看他这模样,已经风烛残年的老人般,不由得让她感触人世间的一切太过变化无常。
“十小姐,笔墨纸砚准备好了,还请十小姐去开方子。”绣容姑姑笑着将明媚引了出去,旁边的屋子里,靠着窗户有一张小桌子,上边放着一套文房四宝,明媚坐了下来,奋笔疾书写了个方子,吹干墨汁,叫玉梨拿去给王太医和李太医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