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加入书签

再到后来他用良种种出来的粮食酿造出的美酒,在西北为了打探消息开设的数家茶楼酒肆。看起来,倒是桩桩件件都堵在了马家的财路上。难怪直到如今都硬着脖子和自己对抗。

李廷恩淡淡一笑,语气十分温和的感慨了一句,“原以为这脖子当会硬到底,没想竟然选中了余慈航。”

高作英听到前面一句,已经打了一个寒颤,后头就更不敢说话了。

以前他们是不晓得,可在余慈航写了那篇轰动天下上奏朝廷的讨逆书之后,他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这余慈航,出生江南世代书香人家,当官兢兢业业,颇为尽心,当年是自请来到西北,可惜能力有限,好在品性极好,这些年也算为西北做了一些事。奈何此人性情耿介,极为看不惯李廷恩这跋扈掌权,拥兵自重的大将军,时常上书朝廷要小心李廷恩这武将有不臣之心。在朝廷人命李廷恩为大都督之前,余慈航听到消息,更割腕取血,写了一封讨逆书。内中直言李廷恩数年在西北经营,如今西北人人皆知大将军,早已忘了朝廷,麾下将领目中无人,全然不听朝廷调遣。蛮人封李廷恩为主,却不是向朝廷归顺,祈求朝廷将李廷恩调回京师严加看管,派人接手李廷恩手中兵权,以免酿成大祸。

这些年参奏李廷恩的人实在太多,余慈航并不是头一个。然而敢直言不讳的说李廷恩就要谋逆的,余慈航却实打实的是第一人。吸引天下人注意的,还在于余慈航特别的身份。余慈航乃是石定生三弟子吴和林的关门弟子。算来,余慈航应当是李廷恩师侄。

时人讲究天地君亲师,同一门下,并且是长辈,却被晚辈以血书弹劾,对李廷恩的名声是个巨大的冲击。若非李廷恩此时已经是武将不再是文官,这一封血书,不仅可以阻断李廷恩的仕途,甚至能让李廷恩身败名裂,家族不保。

只可惜让许多人失望的是,朝廷接到这封血书,虽说多日在朝议都争执不断,最终昭帝还是下旨安抚了李廷恩,相信李廷恩向朝廷效忠之心,并且斥责余慈航逾职,将余慈航降为从六品,暂且留待原职,罚俸三年以此作为惩戒。原本昭帝还要让余慈航亲自向李廷恩斟酒赔罪,奈何余慈航宁死不从,最后吴和林写了一封书信与李廷恩,代余慈航赔礼,李廷恩又上书朝廷,道余慈航是一片效忠朝廷之意,他一身肝胆并不惧怕流言,这才将此事慢慢压了下去。

不过经此一事,余慈航名闻天下,西北亦人人都晓得,哪怕余慈航在安郅城已经是个空架子,却照常是个硬骨头,且李廷恩还对这块骨头颇有些没办法。

此后不用李廷恩发话,下面的人在李廷恩面前,从来都不敢提前余慈航三个字,这一回,高作英算是实属无奈。

只是要叫高作英相信外面的传言,说李廷恩顾忌颇多,拿余慈航没法子,高作英是全然不信的。

李廷恩沉默了一会儿,眼神有些微放空,忽低声叹息,“老师门生无数,正经收入门墙的弟子却少。昔年,我也是老师关门弟子……”

正是因关门弟子四字,他当初对余慈航轻轻放下。可惜了……余慈航,原本算是一个好官。

“高作英……”

听得李廷恩一声唤,高作英忙正色束手待命。

李廷恩扬了扬眉,缓声下令,“你亲自带人去马家要人。”

“是。”虽说没有证据,一应只是推测,这样上门难免会空手而回,高作英却依旧没有丝毫的犹豫。

“本官会让人跟在你们身后。本官倒要看看,马家上下的脖子,到底有多硬。”李廷恩冷笑一声,继续道:“若马家请出余慈航,你不用再管,本官自有定夺。”

“小人知道了。”

李廷恩停了一会儿,目光落在高作英头顶,温声道了一句,“高家的姑娘,还需好好教养。”

高作英心中一个激灵,立时表了立场,“大都督放心,小人往后定当严加约束。”

毕竟是高家的家事。再说这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早就不是小儿女之间的私情争斗。李廷恩没有多言,嗯了一声道:“廷逸今日本就要去高家,你出去之后便叫上去他。今日之事,不要在他面前露了口风。”

高作英一一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他离开之后,李廷恩细细思量了所得来的线索,从中捕捉出不少看起来模糊的讯息。突的,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有道看不见的线,像是把什么东东隐隐约约连在了一处。

作者有话要说:事情太烦躁,我也很暴躁。我继续写,明早还有一章。说一下,高素敏的事情是一个大副本的开端,也是一个转折点,大家耐心点。

☆、第140章 局面

万重文早上起来,先饮了一杯玉泉山上送来的冷泉水。甘甜清冽的气息顺着喉管进入肺腑之中,激的他心神一荡,整个人立时从还有些混沌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丫鬟服侍着更衣过后,在兰芝轩燃好万重文惯用的松香,才将万重文请过去,数个幕僚早已在那里等候。

甫一盘腿坐下,幕僚宋岩就开了口,“裴叔阑那头已打点好,上官家这半年一直紧闭门户,家中子弟轻易不得出门。小人几个还在寻找时机。”

宋岩的意思是静待良机,奈何万重文等不了了。

端起面前的清茶品了一口,万重文秀如远山重影的眉蹙了起来,他沉默片刻方道:“告诉方琴,手上的人该动一动了。”

“世子……”宋岩大吃一惊,和几个幕僚互看一眼,开口劝阻,“方琴是咱们费了多少心思才安□□上官家的人,她那儿要是动了,往后再要把人弄进去,只怕不容易。”

不是不容易,而是根本就不行。

当朝太师,一品大学士上官睿亦是出身大族,而且上官氏世居关内道。说句难听的话,上官氏在关内道名声赫赫之时,皇族宣氏的老祖宗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放马牧牛。这样的人家,用的都是世仆,当然随着子孙繁衍,亦是需要新进人手。不过纵然要进新人,都会仔细挑拣,数年前便买回来精心培养,暗中查探,确定没有异心后才会放到主子们身边使唤。沐恩伯府以前只想安居与江北,更不想结仇,对这些京中重臣的人家一直都疏于打点。这两年为了撬开一道口子,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暂且不少,光是用来收买这些世家世仆的银子,就可以堆成一座银山。

这方琴乃是沐恩伯府花费重金,打通无数条关节,才成功将身份挂在一个上官氏颇受重用的管事婆子娘家人身上。沐恩伯府从手上细作中挑选出和这管事婆子样貌有五六分相似的方琴,给她改换身份借着投亲的缘故送去上官氏为仆。有人为内应,方琴本身又机敏,才能成功跃升为上官夫人身边贴身服侍之人。

上官夫人十分受上官睿敬重,本身又极有些本事,不仅管着内宅之事,外头的动静也是插手的。正因如此,方琴的作用就尤其重要了。

这一些,万重文当然也知道,若非万不得已,他舍不得坏了这步好棋。

“不要再说。”万重文伸出如玉指尖按了按眉心,淡淡道:“沐恩伯府选了人,就只能走到底。师弟交托此事,是对沐恩伯府的信任,无论如何,一定要办好。”

幕僚们面面相觑。

他们都是依托沐恩伯府之人,当然明白万重文话中之意。眼下西北几近自立为王,只差一层薄薄的窗户纸隔在那儿,与朝廷已成水火之势。

事实上,一开始那位李大都督到西北去之时,他们谁也没想到短短近四年时光,局势居然就会走到如今这一步。初到西北,李大都督处境艰难,世子自然是看在当初的情分上,也有心想为沐恩伯府留一条后路,沐恩伯府多年根基不倒,靠的就是广结善缘,安居江北道,因而当初在朝廷多加援手,金银等物更是没有吝啬。谁能想到这位李大都督不仅文治厉害,武功更是超群。三年时间就能定了西北,把西疆都纳入囊中。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别人担心的他能在朝廷重压之下苟延残喘多长时日,而是西北与朝廷面上的平静会何时一触即发。

自古以来,武将军功过重,权柄过重,下场无非就是三种,要么就是自发告老还乡交出兵权,在朝廷时不时的敲打软禁中郁郁度过一生,后代子孙都低着头过日子,要么就是宁死不交兵权,守着一地顽抗,最后等朝廷抽出手,满族俱灭。最后一种,当然就是举兵谋逆,成则为帝,败则为寇。单看李廷恩之前一路落到逆境中的行事,就是最糊涂的人都清楚明白李廷恩的选择。

至此,沐恩伯府因早年对李廷恩的帮扶,也就没了退路。

他们这些幕僚,既然效力与沐恩伯府,命运便息息相关,成就是从龙之功,败,谁也别想独善其身。这会儿都是拼了老命的把浑身功夫都使了出来。

只是要动方琴这颗重要的棋子,他们依旧是有点顾虑,。

宋岩犹豫了一会儿后道:“世子,依小人的意思,事关朝政大事,只怕一桩儿女姻缘落在上官睿眼中着实无关紧要啊。”方琴这颗棋子舍便舍了,怕的就是舍了还毫无用处。

闻言万重文轻忽一笑,语气十分让人玩味,“放心罢,上官氏这样的人家,恰要这样的棋路才可让他们恼羞成怒,来不及斟酌旁的事情。”

既然上头的主子坚持,下面的人也没有必要非僵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