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2)
罗定十三岁的时候参军,退役的时候已经二十一岁了,当兵八年时间挺长,但是级别不高,好在他的家乡历来都是地广人稀,只长草不长庄稼的荒滩到处都是,所以负责给他们分派土地的官员显得格外的大方,如同罗定这样条件的,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三十亩的土地。
听着挺多的吧,其实那些土地之中大部分都是盐碱地,根本就不适合庄稼的生长,罗定分到的那三十亩的土地当中,能够正常耕种的最多也就四五亩,剩下的那些全部都是只能长草的废田。
把这些废田全部分配出去之后,当地负责民生的官员心情很是舒畅,虽然朝廷为了显示自己对这些退伍士兵的优待,给了他们三年免五年减的税收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总有过去的时候,等到那时,不论那些田地能种出什么东西来,只要它是田地,就得有税收,这样一来他们衙门的开支就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了。
身无分文的罗定在归乡之后,先是在破窑洞里与虎子一起冒了一个多月,等到身上的伤养好了之后,罗定便带着虎子来到了分配给自己的那些‘良田’里,将能够耕种的土地都中上粮食之后,罗定看着剩下的那些荒滩有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
他想起了师傅留给自己的那些牧草的种子,想着既然都是草,没理由荒草可以长,牧草却长不了的,那些废田荒着也是荒着,还不如试一试种植一下牧草,若是能够长的起来,冬天饲草少的时候,就可以试着把这些牧草买给那些牛羊多的人家,这样好歹也算是一份收成,怎么也比啥都没有要强的多。
这一个在当初看起来有些天真的想法,去给罗定打开了财富的大门,他种植下去的那些牧草的产量,比罗定预计中的要大的多,而且在凉州这种干旱低温又少雨的环境之中,这种神奇的牧草居然可以一年两收,亩产更是超过了5000斤。
当年罗定卖饲草赚的钱,可比他种出的粮食要多出不少,而且据买他牧草回去喂养牲口的那些人说,他种出来的那些牧草,牲口们特别爱吃,吃过他的牧草之后,那些牲口不但上膘快,毛色还好,看着就要比别人家的牲口精神不少。
这样的饲草当然是供不应求,第二年罗定的种子刚刚撒入田地里面,过来要定牧草的人就已经有不少了。
这样大的客源量让罗定迅速就意识到钱不可能让他都赚了,不然就太打眼了,于是他迅速的联系了当初与自己一起卸甲归田的那些昔日的同袍们,讲明白了种子和技术他白送,但是种出来的牧草得有四分之一归他所有。
荒滩里面能够种出值钱的东西来,这样的好事找上门了,自然不会有人能够拒绝,于是一个以罗定为中心的二十几个人的利益团体马上就形成了,这些人的手头上加起来能有七、八百亩废田,多亏上一年罗定长了一个心眼,多留了一些种子,要不然还真不够用的。
等到那些种下去的牧草在长出来的时候,罗定看着成片的草场不仅有些出神,他是想起了他早已离开的师傅,这么好的种子,这样好的牧草,若不是师傅生不逢时,来到了那个动荡不安,人都尚且要苟活的时代,想必以他老人家的本事,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出来。
将牧草的种子发给别人耕种,罗定并不害怕这些种子留传出去,因为想要这种饲草高产,就必须进过一种特殊溶液的浸泡,没经过这种溶液浸泡的种子种下去之后,虽然也会正常的成长,但是却只长草却不会开花,草死之后只会留下很少的种子,而那些种子就算栽种下去也不会在发芽。
罗定不知道,这种现象是现代的种子公司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手段,为的就是保证自己公司种子的独一无二,而这种溶液的配比方法,是老马夫在生前手把手传授给他的,如今的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人知道。
七、八百亩的饲草草场,给包括罗定在内的众人都带来了十分丰厚的收益,之后的一两年里,罗定又扩充了人手,将原本草场的面积增加了至少一倍,腰包渐渐鼓起来之后,罗定面对着大草场却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他想别人从我的手里买草,然后回去喂牲口赚钱,那我为什么不能直接用自己草去将牲口赚钱那
罗定是学过的,他很肯定自己一定能把牲口给喂好,而且他喂牲口绝对比别人便宜,卖一样的价钱,他一定比别人赚的多。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罗定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家猪上面,本来牛羊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凉州里养它们的人家太多了,什么东西一旦多了,就不好赚钱了。
猪就不一样了,每家每户多说也就一两头,养着也是准备过年的时候自己家里食用的。而切猪不挑食,好上膘,猪肉的价格要比牛羊便宜,老百姓能够接受,这样的东西卖起来才会快。
前两年罗定盖房子的时候,就在自己家不远的地方搭起了一个猪棚,当时只是试一试,里面不过养了十几头的猪,后来生意火爆,罗定不但自己加大了投入,还将跟着他干的那些人都给发展起来了。
罗定嫌每天跟猪贩子谈判太麻烦,干脆就自己在凤城里面买了一个大铺面,操刀子亲身上阵直接杀猪,这下子连销售的环节也成了罗定自己的了,于是他在凤城里才有了罗屠户这么个混号。
罗定在凤城里面发展的好,看着眼热的人真是有不少,无奈罗定那边也不是吃素的,从老板、掌柜的到伙计,基本都是当过兵的。体格子壮实不说,有不少人家都是凤城里面土生土长的,真要拼起人脉来,那也是不差什么的。
那些人看着明着沾不着利,有缺德的就给罗家村罗定的老家送口信,说他们村子里的罗定发达了,你们赶紧过去投靠吧。
有村里人顺着信找过来的,罗定都是热情接待,并表示想找个活干可以,他这里正缺人手,不想离家的也行,拿着饲草回去养猪,养出来的那些肥猪罗定全部收购,有多少要多少。
唯独他的兄嫂找过来的时候,罗定的脸色是不大好看的,但是他也没有特别的苛待他们,给出的条件还是与其他的乡亲们一样,但是这种的一视同仁的态度,却惹恼了那对夫妇,也给罗定招惹了不少的麻烦。
☆、第 18 章
要说罗定他大哥和他大嫂,那时间还得往回倒,回到罗定刚刚被人带着离开罗家村的时候。
话说当时罗定前脚刚刚被人给带走,后脚罗妈妈便开始四处托人给她大儿子说媒,那时的罗妈妈真的是被吓怕了,眼看着自家的男人一个又一个的被人带走,走了之后就在也没人能回来,如今家里只剩下一个儿子的罗妈妈害怕了,心说要是自己的大儿子突然有个万一,那她这下半辈子还能再去指望谁?
越想心里越没底的罗妈妈最终决定,要赶快给自己的大儿子娶一房媳妇,媳妇还得快快给她生下几个孙子,这样一来自己的将来才能够保险一些。
当时普通人家要娶媳妇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困难了,因为连年的征战,男丁们死伤无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村里镇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戴孝守寡的。
男丁少了,媳妇就好娶了,像是要求不高的人家,想娶个寡妇就更容易了。
罗定他大嫂便是寡妇再嫁到罗家的,当时媒人说的好,再加上那家人要的聘金也不多,所以虽然人比她大儿子要大上四岁,但是罗妈妈还是点头同意了。
可是把人给娶回家之后,罗妈妈的肠子都快要悔青了,这个儿媳妇好吃懒做不说,还牙尖嘴利,满肚子心眼子没有一个用到正地方的,后来在一打听才知道,她先前的那户婆家,就是为了能够快一些把她给打发出门,才会只是象征性的要了那么一点聘金的。
罗妈妈知道之后是又气又悔,但是人都已经娶回家了,大儿子又被新娶回来的媳妇给拿捏住了,根本就不听她的话,罗妈妈撒泼打滚,那个女人压根就不理会,还常常盼着罗妈妈赶紧死,那样家里的东西就都归她管了。
罗妈妈被气的一身都是病,可这都不算完,自打那个女人进门开始,她娘家的那些人便三不五时的过来打秋风,今天拿只鸡,明天顺只鸭,时不时的还要找上门要些银钱。
罗家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哪里经得起这么吃要,一次两次的还能忍受,次数一多就连罗家大儿子都有些受不了了,开始软言与妻子商量,想让妻子告诫一下她家里面的人。
没想到这下子可算是捅了马蜂窝,新媳妇在家里又哭又闹,高嚎着罗家苛待她,罗大吵不过妻子,最后干脆把门一摔,一个人出去喝闷酒了。
身体刚刚好一些的罗妈妈见儿媳妇把自己的儿子给气走了,立马就不干了,找来亲近的人家将儿媳妇给赶出门外,还让人把她儿子给找回来,说是要休妻。
罗定她大嫂一点都不怕被休,反正这世间没老婆的闲汉多的是,她人长的水灵,不怕嫁不出去,找不到二三十岁的,那不是还有四五十岁的吗,倒是这个死老婆子,敢窜的她儿子休了自己,那就得让他们家大出血,不然别想让自己走人。
被罗妈妈找过来的人家都知道这婆媳二人的脾气秉性,碍于面子不好不过来的人家里,一个想要蹚这趟浑水的人都没有,大家不过就是围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说些不疼不痒的话劝一劝,剩下的那些大多数都是过来看热闹的。
罗定的妈妈与他的大嫂就这么站在自己家大门口吵闹了一上午,吵着吵着罗妈妈突然就捂着胸口倒下了,等到大家把她给抬进屋里,在找来大夫的时候,罗妈妈的身子都已经僵硬了。
罗家的儿媳妇把她婆婆给气死了,这个消息瞬间便在四村八乡里传开了,知道自己闯祸了的罗大嫂抱着丈夫的大腿痛哭流涕,一边道歉一边与丈夫小意温柔,罗家老大拿着藏着钱财地契箱子的钥匙,享受着妻子的柔情,不过几天便把这件事情给忘到脑后了。
罗定的大嫂和她的娘家人到底是心虚,罗妈妈刚刚去世的头几年到是老实了一阵子,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给罗家生下大女儿月桂之后,自觉有功的罗大嫂就又抖了起来。
那时候正是罗定刚刚卸甲归田回到村里的时候,罗大夫妇怕罗定回来分走家产,连门都没有让他进,后来他们听人说罗定在城里面发达了,起初夫妇二人都不相信,那罗定刚回来的时候样子有多狼狈,他要是有本事还能混成那样?
不过后来村里不断的有人找过去,回来之后都说罗定是真的发了,夫妇二人这才信了,赶紧收拾东西找了过去。
两个人找到城里一看,罗定这生意好大的铺面,里面人来人往的一看生意就不错,在往细里面一打听,敢情他手里还掌握着好几千亩的土地和一个养猪的大棚。
这是真的发达了呀,乐疯了的夫妇二人马上就找到了罗定,希望能从他手里面要些钱花,谁知罗定却对他们不咸不淡,给出的帮扶条件也与村里的其他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占不到便宜的两个人顿时就不干了,罗定他大嫂在铺子里又哭又闹,说罗定发达了就忘本,自己在城里面住大房子,干大买卖,吃香的喝辣的,却打发他大哥回村子里面去养猪,简直就是黑了心肝忘恩负义的小人。
罗定他大哥虽然没有吵闹,但是也站在一边满脸不赞同的看着罗定,那意思是你赶紧道歉,我就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原谅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