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余姚虞氏(2 / 2)

加入书签

听完之后,虞喜叹道:”此子凭一己之力,克定中原,也是异数,哎,这江东大好河山,焉知能安定到几时,若是杨彦之渡江南下,恐怕余姚亦非乐土啊。“

虞潭问道:”仲宁(虞喜表字)通天象,可是上天有所启示?“

虞喜摇摇头道:“天之高远,非凡人所能窥见,侄浸淫半生,竟一无所成,说来惭愧啊。“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虞潭不由想到了自己钻研的经学,越是深究,越是不明白,比如最基本的天人感应,天会根据人的行为善恶下应于人,这是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

这里问题来了。

晋室一统天下,结束汉末百年战乱,有大功于社稷,太康盛世,又歌舞升平,民间安居乐业,却为何两代即崩?

要说起因于贾后乱政,诸王混战,汉初也是吕后当政,也有七王之乱啊,为何汉朝能开创太平盛世,大晋却落个江山半倾,苟延残喘于江东,又有权臣篡逆之厄?

再纵观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元帝,包括废浔阳王并无失德之举,为何仁主明君不得好报,上天的责罚从何而来?

其实不仅止于虞潭,很多经学大家都以天人感应来诠释晋室现状,却发现对不上号,也就是说,他们浸淫一生,当作传家宝的经学失灵了,不能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这种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和难以言述的恐慌,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玄学和释道的兴起。

虞潭竟陷入了思索当中。

虞仡一看气氛有些沉闷,便道:“阿翁,儿从郯城带来了一些新鲜玩意儿,阿翁从此以后,都不必再饱受凛冬之苦了。“

”哦?“

虞潭抬起了眼皮。

”抬上来!“

虞仡转回身喝道。

有仆役抬着煤炉、管道和煤基入殿。

”这……“

虞潭和虞喜交换了个不解的眼神。

”把炭盆搬出去,于殿角安装煤炉。”

“诺!”

仆役开始忙碌。

在郯城,虞仡已经把安装煤炉的流程了解清楚了,趁着仆役在安装,他狠讲了一通煤炉的好处,然后把碱拿出来,呈上道:“此物名碱,可用于洗涤去油与和面,和出的面,松软香甜,可蒸成馒头、花卷、包子等各式面食,目前郯城家家户户用碱,麦粥麦饭几无人食用,哪怕平民,也是餐餐吃馒头花卷,若是仅论食物,哪怕建康的上等良人亦有不如,这碱和煤炉皆由杨彦之制出。“

”哦?“

虞潭接到手里,仔细打量。

碱被制成了两寸方圆的圆块,散发出晶莹的光泽,一掰就碎,没有味道。

“郯城竟人人吃饱?”

虞潭现出了不敢置信之色,把碱递给了虞喜。

是的,吃饱对于当下的大数多人来说,是个奢望,贫苦良人不提,哪怕江东老牌士族顾忌名声,一般不会过于苛待家里的佃农,但通常也只能吃个六七分饱,还都是麦饭,麦粥一类的粗劣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白米饭不是一般人能吃的起,也没有功夫去吃,这不仅仅是米价高于麦价,更重要的是,市场上卖的米都是带皮的谷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皮去糠,佃农和贫苦良人整日劳作,回到家天都快黑了,人累的和狗一样,就算有米也没耐心研磨。

麦饭则不同,麦子便宜,麦皮也能吃,困此平民多食麦饭,逢年节能吃碗白米饭,就算是狠狠的镐劳自己了。

“若果是如此,杨彦之当有大功德啊!”

虞喜把碱接来,细细赏玩。

不片刻,煤炉管道已经装好,虞仡亲自把点燃的煤基用火钳置入煤炉,上面再放两只生煤基,孔洞对好之后,盖上铁板,凳上一瓮清水,这才转头笑道:“阿翁,煤炉好就好在不用时不必熄火,把水凳下即可,以后阿翁可以随时随地取水煮茶了。”

虞潭还未开口,虞喜却是现出了凝重之色,直直望着那炉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