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新式织物(2 / 2)

加入书签

2个月的时间,一共修建了最少5000公里长的水渠,还有一些河道,支流,灌溉设施的建造和疏浚,在整个中部和东部,等于是大面积的提升。

整体效果非常明显,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之中,在北方中东部的地区,水田的数目会增加10倍,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在北宋的时候,农田水利,还有农业种植的科技,达到了某种程度,甚至有了定海军传授的堆肥和农家肥的技术,旱地的产量,也不会是如同之前那样,只有几十斤的样子,能够多生产好几倍,可是在总体的产量上面,水田比旱田高出了许多。

原因很简单,生物任何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没有了肥料,地力不够,或许会减产,或许会长的不好,可是不会绝收。

水会,一旦发生旱灾,那真的是千里列土,连草都枯死了,你能够产粮食。

水田的大规模的出现,代表着粮食作物的大规模增收,一些不适合改成水田的,也会比寻常的旱田更多,因为有了足够的水,可以生长作物。

同时,大量水利设施的兴建,对于灾害的防治也有巨大的好处,主要是水旱灾害,水灾一旦淹没,只要有几天的时间,庄稼就会被泡坏,旱灾也一样。

有了足够水利设施,大量池塘,各种的水渠,可以把一些白白流入到大海之中得水,截留下来,在旱的时候,提供浇灌所需要的水,在水灾的时候,只要不超过储水的极限,也可以进行调配,一些相当规模的水灾,最多就是些许的影响,或者是低洼地的影响。

一个一公里方圆,10米深的池塘,所容纳的水,比一条河流都要多,湖泊的作用,也就是如此,可以对水旱灾害进行协调,这个时代,远没有后世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测那么的准确,可是这样的水利设施,还是祈祷了相当的作用。

2个月的时间,集中投放和工作,让北宋的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却没有达成最终结果,农忙时间到了,对于水利设施,就不能的大规模的进行,好在大部分的水利建设,已经基本上结束了,剩下只有关键的地方,集中施工而已。

在年度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运河的开挖,这个虽然也兼顾了一部分的水利设施建设,却主要是交通为主,一些大规模的运河开挖,把一个个的水系联系在一起,一旦建成之后,整个北宋,河流通行的范围,将会达到的数万里的程度,大部分的大城市之间,可以通过水运联系,一些关键性的城市,他们甚至可以脱离铁路,单独的依靠水运。

水利设施的兴建,对于整个北宋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可是真正对于北宋提升最大的,还是这些工厂。

之前,北宋就已经感觉到了,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在北宋官方,还有南方的一些贵族们,他们投资兴建的那些工厂,一旦把人集中起来,使用了机器之后,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比起之前的商业和行商来说,这个迅速的超出,成为了投资的重点。

可是这些工厂,跟定海军的工厂相比,完全无法相比,那些工厂,只能够算是手工作坊,有一些机器,也多是单人的,不成体系,他们甚至在摸索之中的,找到了一些工业化的东西。

可是定海军的工厂以来,就把他们引以为傲的经验,给打的支零破碎的,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真正的工业是这个样子的。

定海军承诺的那些工厂,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之中,完成了兴建,定海速度,这个不但在定海军尽显无疑,在整个北宋,也是显现出来了,一个个庞大的,产出巨大的工厂,这么轻易的建设,在最初的截断,就展现了巨大的威力。

在100座工厂之中,最少80座纺织工厂,轻工业工厂,是投入小,见效快,并且利润巨大的工厂的,再加上他跟老百姓密切相关,任何人都要穿衣服,哪怕是再怎么穷困的地方,都有一件可以穿出去的衣服。

在80座纺织工厂之中,棉纺织最多,有一半以上,麻纺织和丝绸纺织,则占据了剩下其他的部分,最关键的是,新式的纺织,虽然这些工厂很少,可是利润可是亮瞎了很多人的眼。

在赵信通过卡牌系统合成之中,没有合成出橡胶,更加没有合成出后世工业得到王者涤纶。可是并不代表的,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都不能利用到织布上面,一部分性能非常出色的,就可以应用上来,目前的,几定海军也米有太多,在化学合成,和天然提取之中,都没有办法获得这样的物质,可是有卡牌系统,稍稍的添加还是可以的,跟天然的纤维材料相比,定海军的这些新产品,在某些方面的性能更加出色。

一部分的新式面料,已经出现在了定海军的商业交流之中,一些高质量的春装,夏爱化妆的从成衣店之中走出啦,并且迅速的在定海军风靡了起来这部分的面料,不可能全部都供给给的北宋,可是唯一的两个高档面料的工厂,立刻成为了整个工厂之中,收益最高的。

新式的面料,物以稀为贵,当然价格高昂,同时,易于加工,很容易产生较高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当然高了。

因为是合作建厂,定海军会占据一部分的利润,可是这一部分的利润,定海军并没有纳入到自己的手中,而是用订单和收购的方法,留在了北宋,这就立刻彰显了这个工厂的利润。

普通的工厂,可能是千万层次的,有些大规模的日用品,甚至还没有达到,可是到了丝绸工厂,可以达到数千万,而这些新的纺织物的工厂,更是可以上亿,两座工厂可以达到别的,十几,几十工厂的程度,让没有重视的北宋立刻重视起来,甚至东府,直接把这两座工厂的控制权,收回到了中枢,不敢轻易的下放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