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总结与奖赏(1 / 1)
张政稳定住了安德城的局势,又将目光对准了齐国其他的城池。这年头地盘和人口基本上代表了国力,能占据更多的地盘,是一定要努力争取的。
不过在这之前张政还要开一次战争的总结大会,战后总结已经成为了汉军的传统。
张政明白如果光讲文韬武略八个他也不是那些绝世名将的对手。现在要打赢战争,就要靠汉军基层军官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提高队伍的执行力。
汉军的战斗总结会是自下向上开的。战斗一结束,士卒们就开始总结,同时也评定功绩。总结的情况一级级报上来,现在该轮到张政等高级军官的总结了。
“我认为通过安德之战反应出我军的重炮还是太少,炮兵对城墙轰击了多时,最后还是靠炸药包炸开的城墙。所以我们应该增加火炮,特别是重型火炮的数量。”炮兵队长第一个站出来发言了。这次战斗炮兵立的功劳不小,给予了齐军巨大的杀伤。但最后没能炸开安德城的城墙,炮兵队长心有不甘。
“火炮是要增加的,但现在工厂的生产能力有限,炮兵需要暂时忍耐一下。”张政也希望汉军拥有强大的炮兵部队,可火炮这东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起来实在是困难。制造火炮的炮管采用的还是铸造的方式,在制造过程要出一堆的废品,才能制出一个质量优良的炮管,特别是重型火炮的炮管在制造时不是有裂缝,就是有气泡形成的沙眼。铸了一大堆炮管都是不能用的,只能回炉重铸,运气好才能制造出一两根能用的。
“火枪队士卒的纪律性还要加强,在实战对敌时还存在临阵慌张乱开枪的现象,另外火枪在发射时产生的烟雾太大,使得火枪队的指挥官都看不清前方的状况,指挥时发布命令不及时。”火枪队队长开展了自我批评。
“这是汉军的火枪队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战斗,士卒紧张一点儿是很正常的。关于火枪手指挥官被烟雾遮挡视野的问题,我倒想到了一个办法。从今以后给火枪队每一小队的队长配备马匹。小队长骑在马上指挥。这样既可以让小队长看清前方敌人的状况,也可以使得队员们看清队长的指挥。”张政对于火枪队初登战场的表现还是满意的。战争一打响,火枪队完全被自己的火枪发射时产生的烟雾所笼罩的情况张政也发现了。头脑中想起了在电影中看到的指挥官骑着高头大马,手拿指挥刀的形象,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有这两位功劳最大的军官开了头,其他人说起话来也轻松了许多。骑兵也对没能堵住韩信作了检讨。张政倒觉得这不算骑兵的问题,只是韩信的运气比较好罢了。
张政强调,这次战斗中步兵始终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实际上他们的压力也很大,齐军的一次次冲锋被炮兵和火枪队给拦了下来,如果真让齐军冲上来,还要靠步卒的拼杀,步卒的训练一定要加强。
最后主管后勤的军官例行的开始报怨,现在汉军这种打仗方式太贵了,各种物资的消耗太多。特别是火药和枪弹的消耗更是惊人。张政这几年来让工厂拼命的生产储存,一场大战下来,汉军火药的储量被消耗了大半。后勤军官强烈要求增加火药工厂的数量。同时要求后方运送更多的枪弹上来。
对于后勤部军官的报怨张政也是很无奈。经过安德一战,张政发现要用一支使用枪炮的军队作战,必须有相应的工业基础作支撑。枪、炮、子弹不但能够在工厂里制造出来,而且还要形成质量稳定的批量生产。光靠敲敲打打的小作坊也能生产出几条枪来,那样却无法使部队形成战斗力。安德这一战下来,不但消耗了大量的火药、子弹、炮弹,士卒所使用的火炮也损坏了一批。光更换这些损坏的火枪又要让工厂忙碌一阵子。火枪队长喊着扩充队伍的事只能延后。
总结会弄到最后张政发现压力最大的还是自己,他不但要带领队伍打好仗,而且还要保证汉军的稳定,为前线的部队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资。
自我批评是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通过总结会将战场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一点儿点儿改进,汉军必然变得更加强大。
总结会开完到了众人盼望已久的表彰时刻。为了鼓舞士气,张政集合人马召开了声势浩大的表彰会。
“通过这一战显示出来了我们汉军的战斗力。韩信打败了,项羽平定了,各国同样不是我们的对手。只要大家万众一心必将战无不胜。”在表彰会上张政发表了富有鼓动性的讲话。然后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士卒代表上台接受张亲自授予的爵位和奖励的土地。
张政发现秦国的爵位制对激励人上进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此时人们对爵位也很认可,所以张政刻意保存了秦朝的爵位制度。在汉国人们通过头顶上冠的不同形状就可以知道对方的身份。在每次战斗中总会有士卒被授予低等的爵位,从而成为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这些人也成了其他人的榜样。获得爵位便成了大部分士卒奋斗的目标。
在战斗中立功的士卒站在台上一个个脸上都乐开了花。台下的士卒也激动不已。他们出生入死终于得到了大王的认可。不管以前身份如何,今后这些人都是汉国有地位的人。
在战斗中立功不光得了荣誉,张政同样也给了这些人实惠。在给士卒封爵的同时,张政还赏赐给士卒一定数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交给士卒的家人耕种,可以保证士卒今后衣食无忧。
张政封赏的土地摊到每个士卒并不多,但受到赏赐的士卒数量很多。这是张政有意为之。张政要借着战争的机会收回旧贵族手中的土地,然后分给士卒,这样每一个优秀的士卒后边就有着一个拥有土地的土地家庭。从而加速由贵族占有土地向中小地主占有土地的所有制方式的转化。历史发展的规律已经证明了,在今后的几千年中都将是在皇帝的领导下地主占有土地,雇佣农民进行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