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2 / 2)

加入书签

虽然赵宗武很想造飞机大炮,但是没有这样的根底,一切都不过是空谈罢了。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赵宗武在这段时间也是苦心搜集相关人才,终于在调动各方资源后,成功将赋闲在家的徐光启,郁郁不得志的宋应星,在辽西做官的孙元化,小有名气的毕懋康尽皆笼络到东海镇。

为了能够让上述四人来到东海镇,赵宗武也是损失了一些利益,但是在他看来,只要能够让他们来到东海镇,并且根据自己的提议进行相关的火器研究、地理研究、天文研究等等科研研究,那么沉淀个三五载之后,他们能给东海镇带来的收获将是巨大的!

在火器一道拥有独到见解的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宋应星,为了能够彻底解决燧发枪量产这一根本,他们已经进行了长达月余的探讨、碰撞!

在火器研究的支持上,赵宗武做到了在大明谁都给不了的支持,不管是银子,还是人才供给,他都是尽最大可能的去满足,只要能够解决相关火器的实际缺陷,那么不管是付出多少,那都是值得的事情。

毕懋康眉头微皱,言语中带着几分亢奋:“想要解决伯爷说的撞针问题,那么对于东海镇现有钢材发展,必须要加大力度去支持,如果说单单凭借着人工去锻打,那么想要量产燧发枪,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除了宋应星的年龄相对来说小一点,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的年纪其实都不小了,对于这些国宝级的存在,些许的言语亢奋赵宗武还是不在意的。

赵宗武这脸上带有笑意,看向毕懋康认真讲道:“毕老说的这一点本伯心中很清楚,早在半月前,东海镇地方衙署已经开始筹建第一炼钢厂的相关准备。

或许在工艺上存在着些许问题,但是只要有时间的沉淀,本伯相信东海镇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去满足各类火器对于特殊钢材的需求!”

既然是研究科学的狂人,那必然在人情世故上存在着欠缺,不然他们怎么可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一道上。

“除了对于钢材拥有需求以外,对于机床的研制也必须加大力度,如果想要做到伯爷说的那种需求,真正量产铳管,这需要的硬性条件有很多,而标准化生产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徐光启眉目间带着坚定,看向赵宗武讲述道。

确保铳管能够量产的根本前提,就在于能否拥有稳定的刻量标准,而维系这一根本的基础,就在于是否存在标准化的机床。

如果说不能拥有这些基础,那么想要获取大的飞跃,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一纸空谈罢了。

“这一点本伯相信能够做到,机床的相关研制已经进展到关键阶段,相信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突破,如果说解决了这一点,那燧发枪的量产就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赵宗武心中很清楚,在东海镇发展燧发枪的关键是什么,如果说不能解决这些的话,那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量产问题。

拥有徐光启这些重要的科研人才,这才使得东海镇能够拥有强大的发展底蕴,如果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么根本就做不到突飞猛进的改变。

想要解决建奴之患,彻底完成东海镇的崛起,这样的基础才是关键,一旦做不好这些所在,那么所有的筹划都是不行滴,所有的事情都是虚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