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95章(第2 / 2页)

油泼面一出来,米粉的生意直接被打骨折,变成了三钱一碗。

两种食物迅速在大江南北传开,做法也很快具备了当地特色。

大兴城也渐渐变得如同一座熔炉一般,东南西北各种风格的东西在这里融合。

这几年大秦没有战乱,全国上下一心一意的种田放牧,饥饿问题终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百姓总算能吃上一口饭。

杨峥特别在意地方上的天灾人祸,但凡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都会对当地官吏的政绩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反,如果地方人口增加,则作为地方官吏第一升迁的标准。

人口不会说谎。

每个郡报上来的数字都会由文学馆的算士根据上缴赋税、均田再次核算。

一旦数据对不上,镇抚司、宣义司、御史台三管齐下,从头到脚把当地查一遍。

全国上下的人口都在不断增长,说明大秦的大环境还是可以的。

饱不忘饥,有备无患,粮食储备在后世都是关乎国家命运。

杨峥下令在各地修建四大粮仓。

华阴建广通仓,用以储藏关东输入关中的粮食,这个仓库也是最大的,最高可储藏一千万石粮食。

雁门郡建阴山仓,用以经营漠南,随时支援漠北。

敦煌修建玉门仓,辐射西域。

渤海郡修建海东仓。

四大粮仓不归当地管辖,由仓储司直辖,最主要的功能便是把南方的粮食输送到北方。

每座粮仓都是建立在雄关后面,或者坚城之中。

遇到灾荒,可以直接开仓放粮。

地方发生叛乱,或者外敌入侵,大兴的中军可以快速反应,不需要“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伴随粮仓,地方上迅速崛起了漕运行业。

江南、蜀中的粮食要送到北方无疑是个巨大而长期的工程,一去一回,动辄半年,若是征发徭役,对百姓自然伤筋动骨。

杨峥干脆放开,允许民间承办漕运事务。

物流从古至今都是吸纳就业的行业,一条漕运线就是一条生态链,可以制造十几万的工作岗位,养活十几万人家。

朝廷得到战略贮备,百姓得到稳定的饭碗,也算是一举两得。

工钱,直接给硬通货粮食。

杨峥也不求短期内就把四大粮仓装满,主要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加强南北之间的联系,盘活经济。

现在江淮、荆襄、岭南、交趾地广人稀,也消耗不了这么多粮食,与其积压在当地发霉,还不如拿出来打造漕运命脉。

将来人口多的北方顺着漕运线,自然会流入人口少的南方。

顺便发展一下造船业,一举多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