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郭鹏准备灭了鲜卑(1 / 2)

加入书签

宋意的真知灼见没有被采纳,急于为窦宪脱罪的窦太后力主进行北伐战争,于是北伐战争得以推进。

大不如前的北匈奴当然无法抵抗东汉政府军的强力打击,窦宪本人在用兵方面也的确有一手,具有很不错的军事才能。

如此一来,北匈奴断然没有胜利的机会。

一番苦战之后,窦宪成功打败北匈奴,将衰落到无法对抗东汉帝国的北匈奴赶出草原,迫其西迁。

从此,北匈奴就再也没有威胁东汉帝国的可能了。

他们被东汉帝国彻底打败,远远的离开了居住的故地,向西前去,给同一时代的西方统治者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麻烦。

可东汉帝国的麻烦也没有就此结束。

之后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宋意的看法是对的。

失去了北匈奴的钳制,东汉政府军又根本没有占据草原的打算和规划,草原成为了发展真空地区。

北匈奴彻底被打跑,南匈奴继续待在北方边境不走,窦宪很快也被汉和帝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最后得到大便宜的就是鲜卑人。

鲜卑就此开始了快速发展。

人口,体量大大增加,很快就变成了汉帝国无论如何都不能小看的存在。

檀石槐以前,鲜卑就和东汉政府时战时和,已经成为东汉帝国的重大边患,等檀石槐出现之后,鲜卑更是一度恢复了极盛时期的匈奴对汉帝国的压迫力。

只可惜那个时候鲜卑的运势不好。

汉帝国虽然没了,但是底子还在,汉末军阀们拥有强大的武力,尚且还能钳制鲜卑,檀石槐终究没活多久,使得鲜卑错过了中原大乱。

第二次机会在重新统一鲜卑的柯比能,不过柯比能同样没有运势,被刺客韩龙杀死了。

这两次都可以说是老天爷在帮着中原帝国。

直到西晋末年,晋室内乱,中原王朝的国力在内斗中消耗殆尽,鲜卑人在中国北方接连建立了七个国家,其同源后代吐谷浑到唐朝为止还在存在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数百年之久。

可究其根本,不是鲜卑人有多强大,而是中原王朝的掌权者们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占据优势的时候没有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反而昏招迭出,对待草原部落总是打赢了就开始蔑视,完全不曾想到他们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所以读完史料之后,郭鹏就非常无奈的对身旁侍立的郭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没有占据当地控制当地的十足把握之前,就不该轻易破坏当地的政治生态,需知鹬蚌相争渔翁才能得利,若无鹬蚌,渔翁得什么利?

窦太后和窦宪为一己私利发动北伐之战,获得的是战术上的胜利,是一时的胜利和威名,但是最大的胜利果实,却为鲜卑人所取得。

鲜卑人几乎得到了北匈奴人所留下的一切,人口大增,三十年以后,终成大患,为祸北疆至今,这如何不是窦太后和窦宪的过错呢?”

郭瑾支持了父亲的看法。

他认为窦宪和窦太后因为政治原因而决定讨伐北匈奴,把讨伐北匈奴当做政治筹码。

他们出征的立意就不是为了整个国家,而是为了自己家族可以继续执政,掌握权柄,这首先就不是正确的。

获得战术上的胜利之后,却没有从中获取多少利益,没有利用好草原发展草原畜牧经济,等于打了一场一次性战争,获得了一次性名望,然后给后人埋了雷。

战略上,这场战争显然是不成功的,至少他们的眼光看得不够远。

而时人提出的真知灼见也在政治因素下没有被采纳。

这使得东汉帝国之后的几代帝王为鲜卑问题伤透了脑筋,想要打击鲜卑,反而被鲜卑所打败。

汉灵帝时期三万东汉骑兵北伐鲜卑之败是郭某人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那是一次很难不失败的战斗,就算勉强获胜,也不能动摇鲜卑的优势。

所以也给后来的郭某人带来了麻烦。

当下的鲜卑,经过郭某人持续十余年不间断的打击之后,已经基本上退出了漠南地区,折损人丁何止二十万。

不过这并没有真的打败鲜卑人。

郭某人只是一时间扫清了边疆,让边疆一带看不到鲜卑人而已,鲜卑人还有很多,都躲在漠北,还有繁衍和战斗能力。

他们受到魏(张)军(飞)在边疆的活跃所影响,不敢大规模南下。

但是这只是一时的。

不过十几年后,当小冰河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的时候,当鲜卑人在漠北完全养不活自己的时候,就算再怎么恐惧,他们也会被逼着南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