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亮剑(2 / 2)
这时节,看来大局已定,无论是判官黄劲松,还是左军巡使顾风也不可能跳出来。
所谓民愤难平嘛,所况开封正堂看着已是要将彭孙轻轻放过。
因为已定义了自首,那就是降二等,流徒罢了,不用杀头。
李肃之又使文吏去问百姓,这厢吏平日恶行,搞不好就是为民除害的节奏。
但想起黄劲松那嘴脸,刘瑜隐隐却就觉得不对劲,对方必定有后手的。
要不为何现在还不跳出来?
眼看开封正堂李肃之,就要定下判词,然后将彭孙收监。
刘瑜脑中灵光一动,大喝道:“慢!此案有隐情!”
在人群外的黄劲松冷笑望着刘瑜挤了进去,对着身边的顾风说道:“这厮今天却是无法收场了。恶了你我,却想一子不弃,岂有此理?不愿弃子,便是全盘皆输!”
顾风摇了摇头:“年兄这是欺负人了,其实不论刘某怎么做,弃子不弃子,年兄早有成计于胸,他不出头又如何?只要彭某人一收监,到了牢里,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黄劲松“扑哧”一笑,点头道:“便是如此!现时百姓头脑发热,又是从众,一并过来求情,我等出去硬抗,闹得民怨声起,倒是不美;过上几日,百姓一冷静下来,又无带头的,谁敢来出头惹事?到时彭某人一攀咬,再有其他厢吏出来作证,刘某人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这便是刘瑜心中不安的根本原因了。
没错,现在黄劲松也好,顾风也好,出来指责彭孙,那就是正面硬抗民意,绝对落不了好。如果惹得民变,他们更是要吃挂落的。但过几天呢?过几天,又不是自己亲友,谁还记得这事!谁还会来替彭孙不平,过来求情?
说话间,刘瑜已挤到堂前,向着李肃之拱手道:“刘瑜见过李公。”
如是称包拯就叫包公一样道理,李肃之也是天章阁待制,当得起这尊称。
“刘瑜刘子瑾?”想不到李肃之听着刘瑜的名字,却一下子叫出他的字来。
“正是小子。”
李肃之摇头失笑道:“大理寺丞,听于馆阁读书,刘瑜刘子瑾,你不好好读书,来此做甚?”
外面听得懂的,如黄劲松和顾风,无不笑了出声来。
因为李肃之明显在怪刘瑜不务正业,他把不是差遣的“听于馆阁读书”,当成了刘瑜的差遣,意思就是跟他说,这是皇帝给的殊荣,要好好珍惜!看,得到这殊荣的人是如何之少?连开封府正堂,一听名字都能叫出字来,换句话说,就是让刘瑜没事快滚蛋了,好好去读书了。
刘瑜听着,脸上也不禁通红,如果可以,他倒是想滚蛋的。
可他知道,一旦滚蛋,麻烦就大了。
所以他硬着头皮拱手道:“瑜实有不得已之处,请李公容禀。”
“你且说来,只是若无道理,下旬老夫得闲,却便要绰上藤条,去监督馆阁学子一番才是。”李肃之把身子往后靠,指着刘瑜这么说道。说不好,那李肃之本就是天章阁待制,他当然有资格,指导“听于馆阁读书”的刘瑜,嗯,就算用藤条指导,这年月,老师这么指导学生,是不会有任何指责,甚至还被认为严师,好事来着。
黄劲松和顾风是笑到腰都直不起来:“这厮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谁不知道,李公最恨不务正业的?笑死我了,只恐不等你我动手,倒先让李公抽残了!”
那些百姓,有些开过蒙识字的,听得个大概,在人群里分说起来,一众人等,无不暗暗为刘瑜担忧:这刘老爷,怕是要吃藤条了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