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2 / 2)
“还真有这个意思。”刘三娘子对卢八娘的敬重是无以伦比的,她既觉得自己有义务要问清王妃遇到了什么事才要离京,又因为谈到了私事有些不自在。毕竟,从追随卢八娘以来,王妃在她眼里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那我就不拦着你了。”卢八娘微微一笑,她其实也有类似的感觉,虽然与刘三娘子相识已经过了二十年,但是她们还真没有在一起谈过心。当然,卢八娘从天性中就带了些与人疏离的特点,她几乎从不与任何人谈心。
但今天,她特别想倾诉。
刘三娘子又喝了几杯酒还是忍不住问道:“有一次我去见王妃,凑巧遇到王妃正在看《史记-吕太后本纪》,我还曾读到王爷在上面写的批注,不知道王妃是不是还记那件事?”
卢八娘怎么会不记得呢?
她无事时将司马十七郎落在雍和殿里的《史记》拿来看,发现他在上面写了不少批注说明他的见解,刚巧刘三娘子去了,两人在一起看了,还曾议论了一番。
司马十七郎在《吕太后本纪》中写道:“吕后乃巾帼英雄,高祖目光短浅不能识之。”刘三娘子读了便笑道:“王妃幸而遇到了王爷。”
那天她坐在淮北王府花园的凉棚下,正是八月桂花飘香的季节,她觉得整个人都被包围在幸福的氛围中,笑吟吟地带了些自得地道:“你这个‘幸而’用得很妙。”
现在提起这件事,似乎当时桂子的香气还在身边莹绕,但往事却已经只是个笑话而已了,卢八娘拿起酒壶将杯子倒满,然后抬手将杯中酒倒入口中,连连饮了几杯,比刘三娘子刚刚喝得还要急。
能问出这句话,可见刘三娘子已经猜想到了卢八娘一定是与王爷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才会带着儿子去青山城的。而矛盾的原因也很明显,王爷和王妃间有了别的女人,除此之外,不会再有别的人或事能让王妃离开平北城。
刘三娘子平民出身,原不不大识字,但这么多年她一直在不断地提高自己,所以学识早已经非同一般,现在她带着酒意评道:“太史氏之书实为千古绝唱,但我最佩服的不只是笔者的才华,还有他的公正,比如他将西楚霸王和吕太后列在本纪中,排在始皇帝与汉高祖之间,非寻常史家能有的胸襟和见识。”
“吕太后虽然不得高祖的喜爱,但是她能在高祖有易储之意时为惠帝谋划,保住儿子太子之位,又能在高祖出征时斩杀韩信等谋反诸将,然后在惠帝后又独掌大权,也是一代人杰。”刘三娘子的话肯定不只是在感慨历史,而是在劝谏卢八娘。
在她看来,王妃不应该离开王府,只要能保住王妃之位,一心为儿子谋划,将来总会有出头之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有事要外出,早点先起来把文发了!
感谢时光不予千秋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07 22:57:16
感谢tianshi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07 15:21:36
感谢tianshi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07 13:38:25
感谢学院派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07 09:32:03
第216章 论古刘三娘苦劝谏 惜今卢八娘
本纪是专门写皇帝的,但是《史记》中却有两个不是皇帝的人也列在本纪中,一个是项羽,一个就是吕太后了。之所以如此安排,大概因为这两个人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
吕太后之路,其实是很多后妃可以借鉴之路。
不只刘三娘子,世上绝大多数人恐怕都不会赞成卢八娘离开淮北王府,就是卢八娘自己也曾非常彷徨迷茫。
但是深思后她已经下了决心,“吕太后确实为一代女杰,但要我说她不过是个苦命的女子,丈夫不爱她,儿子不懂她,娘家人又尽是蠢材,身后凄凉。我虽敬服她,却不愿意成为那样一个可怜人。”
“最不喜的是吕太后唯一的儿子惠帝,明明高祖和戚姬要废了他,吕太后想尽办法方才保住他的太子之位,可是他竟然因为威姬和她的儿子与一直护着他的亲生母亲反目,自甘堕落。而吕家人又不听她的嘱托终于,一败涂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