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卖萧铣(1 / 2)

加入书签

“朕想抹平关陇权贵,但朕知道不能。因为我大唐承受不了关中大乱的代价!所以,朕只能无视世家大族与底层百姓的矛盾。”

李渊发了一通脾气,然后无比凝重,道:“大唐立国至今,战争一直不绝,朝廷的钱粮都到了崩溃边缘,关中人心思定,朕不想再打了,所以不管是在河西,还是在南方都要偃旗息鼓,休养民生。以一个上下一心、士气磅礴的大唐对应隋军的威胁!”

李建成站起身应和道:“父皇说得极对,儿臣走访市井,确实感到民心厌战、怕战的情绪,现在士气低迷,父皇主张停战是顺应民心和军心之举,儿臣坚决赞成。”

李世民见李渊打算放弃河西的大好形势,他心中大急道:“父皇,如今梁师都和薛氏兄弟极为疲弱,正是打通河西的最佳时期,如今我大唐军队的战马多已老迈,正是换马之时,若错过这机会,我大唐将无骑兵可用,到时候又如何应对隋朝骑兵?父皇、大哥,河西的马源实在太重要,我们万万不可因为隋军的威胁而放弃这个良机啊,若是梁师都他们缓过气来,又会成为大唐的负担。”

李建成见父皇一言不发的阴沉着脸,他心里很明白,自己父皇的民生思定、休养生息都是借口,其实说白了,他是被杨侗打怕了。不过李建成本身也比较反对作战,战争对朝廷负担太重。连忙劝李世民道:“二弟,父皇当然不想,只是现在需要考虑大局,与梁师都他们休战也只是暂时的,等我们实力够了,可以再打嘛。”

从前,李渊总觉得唐朝有关中、有陇右、有巴蜀、有荆襄,大军三十余万,实力强大,哪怕被隋朝连连打败,那也只是暂时的。

但自从他亲眼看到杨侗率领五千骑兵在关中如入无人之境,还把宫城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他对杨侗是真的怕了,所以想着把精锐大军放在身边。

“什么叫等实力够了?难道我们实力还不够吗?关中如今有二十五万大军,又有萧关之险,难道还不够防御杨侗吗?”李世民却有些恼了,声音也变得严厉起来,他向李渊恳求道:“父皇,儿臣只要五万军队,开春以后就能拿下整个河西。”

见李渊有发火的兆头,李建成道:“今年粮食歉收,税赋只有去年的一半,还被杨侗一把大火烧了,哪怕独孤氏、窦氏他们捐献了一些,却也不能满足朝廷和官队的日常支出,本来我们在广通仓还有余粮可以支持年终的禄米支付,但不管是在河西还是南方,我们都牺牲了许多将士,我算了一下,广通仓的粮食用来抚恤阵亡将士都不够!二弟是领军的将军,理应知道抚恤金不到位的严重后果。我们是有几十万大军,但日常供养也成了我们沉重负担,如果你在河西陷入僵持,又会如何?我们真的不能再打了,因为我们承担不起战败的后果,哪怕僵持都不行。”

李世民顿时熄火了,李建成的话说到了要害处,连支持日常开销的钱粮都困难,拿什么去打仗?

好半晌,李世民才说道:“不如我们也执行官绅一体纳税!当百姓看到世家大族也都纳了税,百姓也平衡了。世家大族和底层百姓的矛盾,也不会动摇我大唐国基。”

关陇权贵占据关中八九成良田,他们在李渊起兵之初给予大量钱粮、人力支持,所以唐朝建立以后,李渊投桃报李,不征关陇贵族的庄园土地的赋税,而关陇权贵族也时不时拿出大量钱粮资助朝廷,时间久了便形成默契,那就是关陇权贵以捐助取代赋税,而且捐助的数目还远远高于赋税,但这么一来,使得李渊受制于人,不仅要看关陇权贵脸色吃饭,还需要付出更多东西去回报,命脉被关陇掐住,这让李渊很没有安全感。

在是否对关陇权贵庄园征收税赋问题上,父子三人在私底下多次商议,李建成倾向于维持现状,但李世民主张对关陇贵族的土地征税。

李渊比较认同李建成的稳妥之见,因为他也担心征收关陇权贵赋税的话,会引发关陇权贵族强烈反弹,从而导致新建立的唐朝根基不稳,出于稳定基业的考虑,李渊便坚持‘捐献代替赋税’的默契。

应该说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合理稳健的,在开国之初确实不能触动支持者的利益。但李世民说的也有道理,他认为赋税制度改得越晚,阻力越大,还会让强势的关陇权贵进一步仗大,就算最终统一了天下,李唐也会如同杨坚杨广时期的隋朝,处处受制于关陇权贵!

但李渊还是没有改变这种默契,他认为唐朝地盘会不断的扩大,然后把无主良田交给百姓,这样就不会影响朝廷税赋收入。

不料这几年来,疆土非但没有扩大,连龙兴之地并州也丢了,接着是一次次战败,换来了一次次的巨大的赔偿!而巴蜀的税赋需要备战萧铣,这使得朝廷只能指望关中的税赋,但是八九成关中良田都被免交赋税的关陇权贵占据,李唐今年的税赋收入只有去年一半,还被杨侗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这让李渊怎能不急。

李渊听了李世民的说法,也有点动心了,问向李建成道:“如果我们改掉‘捐献代替赋税’的默契,改为官绅征税会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