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朝廷交锋(2 / 2)

加入书签

病已命群臣推举丞相人选,大将军霍光上奏道:“启禀陛下,御史大夫精通经文,曾以明经给事大将军府,微臣对他十分了解。先帝在世时,曾召见蔡义说诗,因其有才,擢拔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后又升任少府、御史大夫。如今放眼朝堂,没有比御史大夫更适合为相者,望陛下纳谏!”

病已询问群臣,众人纷纷附议,唯独车骑将军张安世、宗正刘德、太仆杜延年、大鸿胪韦贤等一言不发。见众人都不敢提出异议,病已只好自己提道:“朕在民间之时,曾听闻大鸿胪是一代大儒。大将军,你觉得大鸿胪如何?”霍光一愣,皱眉道:“大鸿胪也不错,只不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似乎更为妥当。”病已笑道:“朕只是想问为什么没有人推荐他,而不是问他是否比御史大夫更适合当丞相。”

霍光虎躯一震,陡然明白病已的意思。这时蔡义起身道:“微臣荐举大鸿胪!论学问造诣,微臣远在大鸿胪之下。大鸿胪既有家学渊源,又笃志好学,对《诗经》《礼记》《尚书》都颇有研究,被誉为邹鲁大儒。微臣钦佩万分,愿推举大鸿胪出任丞相。”

病已原本以为蔡义是霍光的人,听他一席话,顿时明白,他虽然被霍光提拔上来,骨子里却有文人的傲骨。

这时韦贤也起身道:“微臣资历不及蔡大夫,加之已经年近七十六,老眼昏花,听力不济,没有蔡大夫精力旺盛,恐怕无法胜任丞相职位,望陛下三思!”

两人谦虚一番,病已笑道:“既然大将军推举御史大夫,朕没有异议,准了!不过御史大夫空缺,谁可以胜任?大将军,你荐举个人吧!”

霍光权衡一二,扬声道:“微臣以为,左冯翊田广明可以胜任。田广明早年因为治理河南郡有功,担任淮阳郡太守。孝武帝时,由于及时平灭叛乱,被先帝擢拔为大鸿胪。其后先镇压益州叛军,后平定氐人造反,功勋卓著,升为卫尉,又迁为京兆尹。此人治理国政十分有能力,而且这次拥立陛下出力不少。”

病已点点头道:“大将军说的是,此人朕也听说过。既然大将军亲口荐举,朕也不能拂了大将军面子,就这么定了!大将军已经荐举了两个人,可否让朕也举荐两个人?”

霍光一惊,忙笑道:“微臣不敢,请陛下示下!”病已娓娓道:“一个是水衡都尉赵充国,一个是水衡都尉光禄大夫韩增。水衡都尉,下属钟官、辨铜、山林、技巧等官,掌上林苑,主要负责皇室财政收支和铸钱。朕如果没有记错,这二人都有军事本领,却跑去执掌财政和负责奏议,岂不是有些浪费人才?大将军,你觉得呢?”

霍光早想起二人,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只不过赵充国已经七十四岁,恐怕不适合鞍马劳顿。至于韩增,他是游击将军韩说的子嗣,至于韩说,曾被卫太子宾客斩杀。”

病已虎躯一震,顿时明白。过了许久,又望向张安世道:“车骑将军,这二人有什么功劳?”

张安世瞅了瞅霍光,娓娓道:“赵充国最初作为六郡良家子补任羽林卫,因为有勇有谋,又通晓四夷事务,被孝武帝任命为假司马,辅佐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后来汉军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陷入绝境,赵充国亲率一百多名壮士突破包围,救出汉军。孝武帝得知赵充国身上二十多处剑伤,亲自探视,擢拔为中郎,后升任大将军都尉等。后来武都氐族叛乱,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身份带兵平定叛乱,升任中郎将。不久匈奴入侵,赵充国一马当先,击溃匈奴,俘虏了西祁王,迁为水衡都尉。”

病已又问韩增,张安世接着道:“韩增是韩王信的玄孙,为人忠诚勇敢,宽和自谦,起初为郎官,后来益州叛乱,随军出征,平定叛乱有功,升为光禄大夫。先帝即位后,韩增因击破匈奴有功,授予水衡都尉,照旧兼任光禄大夫。”

病已感慨道:“朕想起了姜太公垂钓和赵国灭亡的故事,诸位大臣可有人知道其中的详情?宗正,你可知道?”宗正刘德起身道:“微臣知道。姜太公七十二岁在渭水之滨磻溪垂钓,被周文王赏识,辅佐武王伐纣,帮助周朝奠定八百年基业。至于廉颇,当初秦攻赵国,赵王想启用廉颇,但廉颇已经八十二岁,于是赵王派使者试探廉颇,使者回报赵王,廉颇虽然能吃,但一顿饭的功夫去了三次茅房。赵王以为廉颇老了,于是不再重用廉颇,数年后赵国灭亡。”

霍光早已品出滋味,面色凝重。这时太仆杜延年起身道:“陛下,赵充国虽然年迈,却与一样廉颇有勇有谋。韩增虽然与陛下有仇,但举贤不避仇,齐桓公重用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最后依靠管仲改革使齐国富强,终成春秋五霸之首!望陛下重用二人!”

病已没有立刻答应,反倒望向霍光,笑问:“大将军,你意下如何?车骑将军,你觉得呢?”张安世起身道:“陛下,还是听大将军的意思吧!不过,微臣觉得陛下所言极是!”霍光皱眉道:“既然二人有才,不妨擢拔韩增为前将军,赵充国为后将军,让他们一心掌兵。”病已立即道:“准了!”出了朝廷,霍光面色冰寒,大步离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