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351节(2 / 2)

加入书签

当时,部队指战员的生活非常艰苦,伙食标准很低,每人每天粮食一斤多一点,菜金不到2角钱。

在这样的标准中,每人每天节约粮食半斤,菜金9.9分。按当时的物价,每位指战员每年为国家节约人民币91.2 元,这部分节约资金合计2900万元,全部用于新疆工业化建设。

而为了解决新疆当地相关工业缺乏技术力量及设备等问题,在中央的支持下,通过自治区政府与内地省区政府的协商,从内地迁移了部分工业企业支援新疆工业发展。

这些人拖家带口,随着工厂,从遥远的东部不远万里迁入天山南北,从此他们成了新疆人,新疆也成了他们的家。

1951年上海将新慎昌机器厂、范元记模型厂、练成机械厂、美新工具厂和益华钢铁厂的机械设备迁移至新疆,并以此为基础组建新疆八一钢铁厂。

195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把湖南省广播电台服务部所属电池厂迁到乌鲁木齐,组建乌鲁木齐电池厂。当时有员工15人,设备简单,固定资产4000元,当年就生产 r40 型电池 90.1万只,填补了新疆电池生产的空白。

1956年长春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迁往新疆,组建自治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1960年上海市汇新、汇建、汇成、汇群织布厂迁往新疆阿克苏,组建农一师沙井子胜利棉织厂(后为阿克苏大光毛纺织厂)。

1961年上海弘伦织染厂迁移新疆,组建乌鲁木齐天山织染厂。

1962年上海同德盛色织厂迁往库尔勒组建农二师纺织厂(后改为新疆库尔勒湖光纺织针织厂)。

1962年上海富华织造厂迁往奎屯,组建奎屯针织厂 。

1963 年北京大兴棉纺厂迁移奎屯,组建奎屯纺织厂。

1965 年天津市抽调第四建筑公司迁往新疆,组建自治区新疆二建。

1965年上海新丰电器厂迁往乌鲁木齐,组建新疆低压电器厂 。

1966年天津毛麻纺织厂迁往新疆北屯,组建北屯东方红毛纺厂。

1966年河北宣化龙烟钢铁公司迁往哈密,组建跃进钢铁厂

1966 年广东华南牙膏厂迁乌鲁木齐,组建新疆牙膏厂(后更名为新疆日用化工厂),并开始生产“红山”牌牙膏。

除了这些工厂的整体迁入,还有一些行业成建制的抽调划转,为新疆工业夯实了基础。

七一棉纺织厂该厂从厂长、总工程师、纺部、织部工程师和各工段技术人员,都是上海的华东纺管局从局里和各工厂抽调去的。

1956年电力工业部西安电力基本建设局第三十六工程处的职工384人进疆支援苇湖梁电厂二期工程安装。这批电力职工在完成任务后扎根边疆。

1978年伴随着新疆油田的开发从四川、江汉油田调入了成建制的钻井、石油队伍总人数达 2920人。

这些遍及天山南北的工厂,从进入新疆的那一刻,就在这广袤多的大地上,开始书写自己的传奇。

除此之外,后来还有很多支边青年。

第300章 起码得投资两千万

老白车子开得飞快, 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就停在了木材厂门口。

周秋萍一下车,就感觉这木材厂规模不小,院子就很大, 里面还堆了不少木材。

这会儿太阳已经往西边跑, 但还不到下山的时候,阳光金灿灿的, 照在人身上还挺舒服。

只这明媚的好天气, 厂里却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唯有一位看门的老头伸出了脑袋,喊了一声:“我们厂停工了,不要跑来了。”

老白喊了一声:“老图,我,你们厂长呢?我带人过来看看厂。”

老图立刻警惕起来:“你们是啥来路?你们买了厂想干啥呀?别又开饭店开疗养院, 让我们工人怎么办?”

卢振军开口道:“你们厂的主要经营范围是什么?都有哪些工种?”

老图本来没什么好气, 一听人家问到工种, 到底还是回答了:“干啥呢?当然是做木材的,大料做大门窗, 小料做小门窗。以前生意好的不得了, 现在不知道咋回事, 东西也没坏,说不行就不行了。”

周秋萍心中猜测,这跟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缩减基建项目有关。等到以后房地产项目起来, 做门窗的又会受欢迎。只不过到那会儿估计大家青睐的是铝合金而不是木头了。

他们这趟来不是做木材生意的,并不关心市场行情。

卢振军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 十分满意:“也就是说你们厂里的木匠师傅特别多, 对吗?”

看门大爷点头:“那当然了, 我们就是干这行的。对了, 你们打算怎么给我们安排工作?”

“那巧了。”张国富笑道,“我们就是盖房子的,你说盖房子能少得了木匠吗?”

老图却并没有因此而欣喜若狂,反而相当警惕:“盖完房子呢?房子盖好之后让我们喝西北风吗?砖头瓦块又不能当饭吃。”

张国富解释道:“我们就是专业盖房子的,这处盖完了还要去别处盖。到时候看你们自己怎么想。是继续跟着我们走,还是怎样?”

卢振军在旁边补充说明:“我们盖的是商贸城,如果房子盖好以后不想再搞建筑的话,也可以在商贸城弄个摊位,自己做生意。”

然而老图头摇得跟波浪鼓一样,他才不要做买卖呢,私营经济那都是剥削。前年还查过一个义乌的走私犯,前前后后折腾了半年,后来人家打官司打赢了。这一看不就不是好的,好人没事打什么官司。

张国富急了,想和对方强调摆摊子算什么剥削。打官司那是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武器,打赢了就说明他不是坏人。

周秋萍抢先一步开口:“不想做买卖也没关系。市场运营需要很多人,比方说打扫卫生、维持秩序还有帮忙搬货,这些事情都可以做。将来我们要成立一个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协调这些事,还有些写写算算的文职工作,照样得有人做。到时候看大家的能力,适合干啥就干啥。”

这话听着倒靠谱些,他们老头可算满意了,还夸奖了句老白:“白老板,还是你像样子,找来的人实在。你说上回来的人想干啥呀?要在我们这儿开饭店,弄个度假庄,开的还是海鲜饭店。咱乌鲁木齐有海鲜吗?像你们这样才对,把咱们的人都安排好了。”

周秋萍打着哈哈。

这种事情还真说不准。越是没海鲜的地方,海鲜越贵呀,而且还容易被顾客当成身份的象征,物以稀为贵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