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2 / 2)
余下一个穿着青色官服,面容清秀,应该就是今科探花,年方十七的杨瓒。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杨瓒得弘治帝看好,也相当得朱厚照的眼缘。非但不觉得杨小探花如传言中古板,反倒有几分可亲。
一场歌舞罢,朱厚照举杯,按照弘治帝的交代,先敬三位阁臣,再敬与宴进士。
众进士举盏,同生谢天子圣恩,太子厚意。满场之内,唯独杨瓒例外。
见杨瓒没有举杯,朱厚照并未生气,只觉得奇怪。
“杨探花为何不饮?”
杨瓒连忙起身,道:“殿下恕罪,微臣实不能饮酒。”
“哦?”朱厚照更加好奇,“可是酒量不佳?”
“实是因臣族中之事,不可饮酒。”
“一盏也不行。”
“殿下恕罪。”杨瓒老实摇头,等着太子继续问。
没承想朱厚照竟然笑了,丝毫不觉杨瓒无礼,更不觉他古板,对身边中官道:“谷伴伴,你去取茶来。”
“奴婢遵命。”
谷大用领命,退步离开。
朱厚照转向杨瓒,道:“既然不能饮酒,便以茶代酒。”
就这么完了?
不问罪?也不追根究底?
看着朱厚照,杨瓒顿觉无力。先时打好的腹稿,预备下的各种方案,竟是都用不上了。这位太子殿下,行事当真不拘一格,心不是一般的宽。
待谷大用取来茶,杨瓒又行礼谢恩。
朱厚照摆摆手,道:“杨探花是性情中人,孤很是欣赏。”
两句不到,他又成了性情中人?
杨瓒再生无力,接过茶盏,不忘向谷大用点点头。虽然不知道这位是谁,但太子身边的人,客气些总是没错。
待杨瓒落座,邻近的李东阳忽然问道:“若老夫没有记错,杨探花祖籍可是宣府?”
“小子确是祖籍宣府,世居涿鹿。”
殿试之时,他已自报过家门。以李东阳的头脑,不会记不住。此番再问,究竟是何缘故?
杨瓒心生疑问,李东阳却没有为他解惑之意,转而举杯,道:“杨探花可同饮?”
阁老相邀,不能没有表示。杨瓒端起银盏,一饮而尽。
别人酒醉他水饱。反正宫里茶好,不亏。
“杨探花若担心族中之事,诣先师庙之后,可向吏部告假,回乡省亲。”
“多谢李相公提点,小子感激不尽。”
“不必忙着谢。”李东阳抚过长须,继续道,“杨探花殿试时的文章,老夫亦曾览阅。虽是可圈可点,仍有几分冒进莽撞。”
“小子受教,还请李相公指点。”
“待杨探花省亲归来,可入户部观政。”李东阳微笑道,“韩贯道关心民瘼,从他学政,尔必有所得。”
入户部?
杨瓒痛快点头,压根没注意到,邻座的刘健正瞪着李东阳,火花劈啪作响。
好你个李宾之,比马文升那厮还要厚脸皮!
李阁老举起酒盏,遥敬刘阁老,分明在说:先下手为强,希贤兄理当自勉。
第二十四章 复设弘文馆
酉时中,宴上已是酒过三巡。
鼓乐声中,众人推杯换盏,吟诗唱词声不绝。但皇太子在前,阁老在侧,众人多少懂得自制,美酒再好,也不敢放量畅饮,大醉当场。
再没心眼也知道,不能在一国储君面前酒醉失态。
纵然皇太子不在意,落到阁老和六部尚书眼中,也会留下恃才狂放,好杯中物的印象。对立志朝堂的进士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整场宴会,尽兴的大概只有朱厚照。
为文气熏陶,太子殿下兴致高涨,诗兴大发,当场做了一首五言绝句。至于通与不通……观三位阁老的表情便可知端的。
思及曾为太子讲学,三人都有以袖掩面的冲动。
六部官员的心思也不在宴饮之上,观人选才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在此事上,有人称心如意,也有人失之交臂。
前者如李阁老,三言两语将杨瓒拐到户部,还让韩文欠下人情。后者如刘阁老,慢了一步,坐失良机,只能干瞪眼,丝毫没有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