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令我们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这个洞窟比我们想象中不止大了多少倍,我们四艘船只在洞窟里面可以随意打转,根本不用担心会碰撞在一起。
洞窟里面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水潭,水潭上面飘荡着溟濛的水汽,让人感觉阴寒刻骨。这里常年照射不进阳光,温度非常低,不过片刻的工夫,船身上面便笼罩着一层晶莹的寒霜,就像穿了一件透明的冰甲。
我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吸着鼻子说道:“这里可真冷呀!”
古枚笛摩挲着臂膀道:“是呀,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冰窟窿!”
由于天长日久受到水汽的侵蚀,溶洞四壁的石头都变得乌黑发亮,不少岩石表面都爬满了苔藓,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洞窟顶上倒悬着许许多多的石钟乳,有的像倒插的宝剑,有的像倒挂的猴子,有的像圆圆的蟠桃,形状各异,姿态万千,令人目不暇接。潮湿的水汽顺着那些石钟乳不断滴落,吧嗒吧嗒地落在水面上,就像在弹奏诡异的乐曲。圈圈涟漪荡漾开来,水面上如同盛开了一朵又一朵的莲花。
我们跟着前面的渔船慢慢向前驶去,没有人说话,洞窟里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毛。
我一边搓手一边呵气,吐出的气息喷在玻璃窗上都变成了霜花。
爷爷从驾驶舱里拎出一瓶老白干,猛灌了一大口,然后递给我:“来,你也喝点,暖暖身子,别被这寒气冻坏了身子骨!”
我接过老白干,咚咚咚喝了一大口,大概是喝太急了,辛辣的酒味呛得我眼泪横流,不过打从心底热和了许多。
古枚笛和叶教授也相继喝了一口,一斤装的老白干在我们四人的手里传递一圈之后竟然见了底。
我打了个酒嗝,抬头往船舱外面看去,只见我们的船只已经往溶洞里深入了近百米。前方不远处再次出现了一个黑黢黢的洞窟,不过这个洞窟比外面那个洞窟要大上数倍,就是千吨级的货轮也能够轻易驶入。
第二十五章 鱼骨庙
我们这才发现,这山腹里的溶洞竟然是一个葫芦造型。外面是一个狭小的入口,里面有两个一大一小的套洞,现在我们的船只通过了第一个较小的溶洞,缓缓驶入了第二个更大的溶洞。
这种地形构造在风水学上是有名的“八仙葫芦”,是一处大大的吉穴。如果在此风水穴上建座陵墓的话,必能保后世子孙福泽。
最近我经常翻阅《邪兵谱》,脑子里也装了不少关于风水的知识,现在看见这样的地形构造,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八仙葫芦。
里面的那个溶洞巨大无比,抬起头来看不见洞顶,就像整座山体都被掏空了一样,空旷的让人感到害怕。洞顶上方黑漆漆的一片,就连探照灯打上去都无法穿透黑暗,只能映照出模糊的光景。
这个溶洞更加阴冷,溶洞的四壁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寒霜,使得这里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冷藏柜,而我们就像是冷藏柜里的冰冻猪肉。
让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溶洞的最深处竟然有一座高大的平台,一座恢弘雄伟的鱼骨庙伫立在平台上面。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忍不住惊呼失声:“天呐!快看呀,那是鱼骨庙!这里怎么会修建一座鱼骨庙呀?”
是呀!这也是我心中深深的疑问,在这个不见天日、极度隐蔽的水溶洞里面,怎么会出现这样一座气势恢宏的鱼骨庙?是谁修建了这座鱼骨庙?修建这座鱼骨庙的目的又是什么?
我们怔怔地看着前方不远处的鱼骨庙,惊愕地说不出话来。
鱼骨庙相传是用大鱼的骨头搭建,非常独特,它是渔民敬奉的特殊神庙,鱼骨庙和龙王庙一样里面也是供奉着龙王。鱼骨庙始建于什么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据原先眯的石碑记载,“鱼骨庙”在隋朝就已存在,如此算来,鱼骨庙的历史至少有1400多年。
中国最有名的鱼骨庙当属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沙岭子村的鱼骨庙。此庙位于涛雒镇东两公里的大海边上,庙后是大岭,大岭是由九条小岭组成。岭为沙地,拥地五千余亩,全为松林所覆盖。庙前是川子河、青墩河、巨峰河、卜落河、竹子河、高旺河、林子河等百水汇集、东奔入海的长流海江口。
只不过这座鱼骨庙在几十年前已经倒塌,只剩鱼骨梁,昔日“鱼鳞做瓦、鱼骨做梁”的鱼骨庙残存鱼骨梁的一段,如今保存在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政府会议室里。
时至今日,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鱼骨庙。这些鱼骨庙通常修建在河边或者海边,人们在庙里烧香拜祭,保佑风调雨顺、船行平安。由于用来修建庙宇的鱼骨非常罕见,所以不少鱼骨庙虽然打着这个称号,但并不是用真正的鱼骨所修建。
但是我们此时此刻在溶洞里看见的鱼骨庙,却是一座货真价实的鱼骨庙。这座鱼骨庙伫立在一座高达三丈有余的平台上面。平台用巨大的方形岩石垒砌而成,外面用青色方砖镶嵌,每块方砖长宽都在两米左右,非常巨大,方砖表面凿刻着古怪的纹饰。
平台的中央有一条石阶,石阶下面伫立着一排石刻的鱼头石雕,这些鱼头石雕是用来停船的桩子。当船只停靠在平台下面之后,为了避免船只漂离岸边,可以将船上的缆绳缠绕捆绑在这些石刻的鱼头石雕上面。
铁皮船缓缓靠在岸边,我跳上甲板,正准备伸手去拉缆绳。忽然我斜眼瞥见水下掠过一张诡异的脸庞,那张脸庞苍白肿胀,流露出狰狞而恐怖的表情,看上去就像是一张魔鬼的脸。我蓦地就愣住了,赶紧揉了揉眼睛,再次往水下看去。这一次,水下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那张诡异的脸庞仿佛消失了。
“娃子,你在做什么呢?赶紧把缆绳捆好!”爷爷从驾驶舱探出头来。
我应了一声,将甲板上面的缆绳捆绑在一尊鱼头石雕上面,我没有对其他人说起这件事,我甩了甩昏胀的脑袋,认为自己肯定是眼花了。
我们停好船只以后,沿着石阶一路往上,来到了鱼骨庙正门。
站在正门瞻望鱼骨庙,更是感觉气势恢宏,令人心生敬畏之意。
这座鱼骨庙差不多有三层楼那么高,让人称奇惊叹的是,整座鱼骨庙都是用真正的鱼骨搭建起来的。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鱼骨,最小的鱼骨都有成年人的手臂粗细,而最大的那根用来当做庙宇脊梁的鱼骨更是巨大无比,长度竟然达到了十多二十米。我们不禁暗暗吃惊,这些鱼骨都是从哪里找来的?拥有如此粗壮骨骼的鱼类,那该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呀?
除了这些鱼骨令人感到惊奇以外,鱼骨庙的造型设计也让人称奇不已。整座鱼骨庙修建成了一个巨大的鱼头造型,张开的鱼嘴就是庙门,进鱼骨庙,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摆设,中央放置着一尊青铜大鼎,这是用来烧香拜祭的器皿,大概是年代太久远了,青铜大鼎里的蜡灰都凝固成了黑色。正对着青铜大鼎立着一个青石案,石案上面雕刻着具有立体感的浪花,足以可见当时工匠们精湛的技艺。石案上面塑着一尊龙王石雕,石雕外面包裹着彩绘鎏金,使得这尊龙王石雕看上去栩栩如生,尤其是那颗龙头,龙须飞扬,怒目圆睁,更添威风凛凛之感,仿佛只要一阵风吹过,龙王就能够御风而去。
外面的暴风雨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停歇,在这溶洞深处,已然听不见滚滚雷声,这里寂静的就像一个亘古世界。在这般宁静的环境下,疲惫感很快就涌了上来,于是我们拣了庙里的一处角落休息。
那只送鬼亲的船队人马差不多有二十人,他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脸上也写满了疲惫之色。有人擦拭着脸上的水汽,有人抱着臂膀打起了哆嗦,还有人摇头苦叹,暗骂着晦气。
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冲我们招呼道:“萍水相逢都是朋友,不知几位怎么称呼?”
叶教授还礼道:“我们是西北考古队的,准备沿着黄河古道进行一次考察工作,没想到走到这里碰上暴风雨了!我叫叶盛,这是我的两个弟子,拓跋孤和古枚笛,这位老者是我们的船长,他叫拓跋烈!”
中年男子点点头,自我介绍道:“我叫于光炜,祖上三代都在这黄河边上打渔为生。说来也真是令人痛心,前些日子我的大女儿回家探亲,结果很不幸在这条河段坠河身亡。我的大女儿可是大学生呢,人长得也挺乖巧,马上就要毕业了,就准备回家看看,谁曾想到……哎……”
于光炜脸上的神色非常悲戚,隐隐有泪光闪烁。不过他赶紧吸了吸鼻子,强颜欢笑道:“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我是不能哭的!”
“什么大喜的日子?”我故意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于光炜说:“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只要是死在黄河里的女孩,那就是被黄河大王看上了,而我们就要把女孩献给黄河大王做妻子,让黄河大王保佑我们全家平安!这种习俗在我们这里叫做‘送鬼亲’,今天我们就是来送鬼亲的。本来准备把女儿的尸体沉入黄河,献给黄河大王,结果还没到沉尸地呢,就碰上暴风雨了。唉,这真是让我担忧不已呀,不知道黄河大王是不是发怒了?”
于光炜只要提及“黄河大王”的时候,满脸都是虔诚之色。黄河大王作为黄河古道里的河神,这些常年在黄河上行走的渔民自然是非常信奉的。
不远处,一个中年妇女突然间嚎啕大哭起来:“呜呜呜!呜呜呜!我的女儿呀,你死的好惨呀!”
哭声打破了鱼骨庙的宁静,那个山羊胡老头快步来到中年妇女面前,急急忙忙地劝诫道:“大花她妈,哭不得,哭不得呀,你这一哭黄河大王会不高兴的!”
中年妇女哭得更厉害了:“黄河大王,你怎么就偏偏看上我家大花了呢?我们好不容易把大花供养成了大学生,你……你怎么就把我们大花带走了呢?”
山羊胡老头道:“大花她妈,你可小心些说话,能被黄河大王看上的闺女,那可是非常幸运的。只要你们好好把大花的尸体给沉了,以后你们家一定能风调雨顺、万事亨通!”
中年妇女卦呜呜咽咽的哭个不停,于光炜的脸色变了变,冲我抱拳说道:“那是我家媳妇向琴梅,不好意思,我先过去看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