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风暴来临(1 / 2)
讨伐朱高燧的榜文已经开始散布出去。
而虽有了广州这个立足点,不过要经略广东,却还需要一些时日。
郝风楼依旧是打了时间差,他知道朝廷没有这么快反应,因而这就给了神机卫足够的时间。时间就成了关键。
而更重要的是,郝风楼虽在广东,可是对他来说,真正致命的并不在这里,决定胜负的关键既不在谅山,也不在广西,更不在于此,决定命运的乃是江西!
不错,就是江西!
就在几日前,江西已经炸开了锅。
这几年,江西人民苦啊,好生生的鱼米之乡,如今却是哀鸿遍野。
江西乃是朝廷最重要的赋税大省,一年押解入京的钱粮可以抵得上数省之合,不只是如此,这里也是朝廷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读书人极多,且考霸多如牛毛,读书人多是因为士绅多,因而这里如今早已成为了理学的基地。
这里是对抗陈学的桥头堡,自岭北以来,就几乎充斥了顽固的理学士绅和读书人,每日变着花样,各种编排陈学。
至于商贾,在这里倍加被歧视起来,若是说从前对于商贾的歧视还只是出于天然的士农工商心理,而如今,当许多士绅发现商贸兴起之后,逃户日多,纵是江西这鱼米之乡,也有些吃不消了,人力暴增,使得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小户人家抛了地去经营买卖,就使得地价暴跌。地价一跌,从而使士绅们利益受损。
对于一些大的士绅。他们当然也做买卖,不过他们的买卖和别人不同。他们的买卖叫做垄断,利用朝中的一些关系,做的是别人做不得,而自己却做得的买卖,只是可惜这些买卖亦开始有人搀和进来,人家的价格比你更低,质量比你更好,这等于是将自己的饭碗都给砸了。
士绅们受了损,自然是要嗷嗷叫的。他们当然清楚,这一切的祸根都在郝家,都在谅山。
只是郝家势大,根基盘根错节,即便是他们,暂时亦都是无可奈何。
倒是近一些时日,各地流传出一个消息,说是新君登基后对郝家越来越不满起来,郝家嚣张跋扈。已有不臣之心,朝廷绝不能姑息纵容,必须废黜谅山重商之策,绝禁贸易往来。
一开始。这还是小声议论,到了后来,越发的嚣张起来。
终于。有人有了动作,紧接着要求联名上奏。公车上书,士绅们本来还没有底气。这时候突然闹了这么一出,顿时也都胆大起来,一些理学的大儒和名士领了头,四处联名,短短十几天功夫,便具名一千九百七十余人,随后,这一份字字泣血,声泪俱下的奏文便送到了金陵。
……………………………………………………………………………………………………………………………………………………………………………………………………………………………………………………………………………………………………………………………………
江西那儿打了头,其他各省亦是开始心动了,其实自那谅山兴起起来,又何止是一地的士绅受损,如今有人打头,此后大家纷纷跟进,湖南浙江乃至于安徽山东等地,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可谓风云涌动,一块小石掀起了千层巨浪。
金陵这儿,契机终于来了,士绅和大臣之间,其实分界并不明显,可以说大臣就是士绅,士绅也是大臣,朝中诸公,哪一个家里没有万亩良田,哪一个亲朋好友不是士绅?
这里本就是保守派的大本营,以黄淮为首,此时终于下定了决心。
黄淮为首的一批人已经没有选择了,此时他们若是再不做声,不免被士林和士绅们失望,此等孚民望之举,若是错过,将来可是有人要骂娘的。
更不必说,那些联名之人中有不少都是黄淮的江西同乡亲戚同族,大家本来就是休戚与共,血浓于水。
黄淮上书,痛斥通商之策。
随即,大臣们纷纷跟进,一场浩大的反攻倒算已经迫在眉睫。
朱高燧此时看着这些沉甸甸的奏书,他心里明白,自己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