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决战之地(1 / 2)
许多事,单凭武人出面是做不成的,礼部尚书陈文静偏巧就弥补了那个‘匹夫’圈的不足。
有他出头,许多事就轻松惬意了许多,一个个衙门终于开始正常的运转起来,差役们开始挨家挨户地寻找人手,府库也纷纷打开,分发粮秣,分发武器,分发号衣。
陈文静亲自带着北直隶的府尹走上了城楼,一个个巡视,雪太大,他的官靴子里进了雪,随即融化,脚都泡烂了,可是京师许多的城楼上却多了许多的人,这些人被组织起来,日夜在城墙道上来回巡视,打着旌旗,倒也有了几分样子。
数万人就这样组织起来,男人上城楼,妇人生炊造饭,便是孩子也混杂起来,负责擂鼓传递一些简单的口令。
对此,陈文静颇感欣慰,可是对赵王和郝风楼,却依旧还是抱着几分怀疑的态度,他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在鼓捣什么东西,他心里只有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感觉。
倒是其他不少的士人和大臣见陈文静如此这般,不免会有风言风语传出,据闻北京兵部尚书已和大家凑在一起,弄出了个守城的方案,本是要裹挟着各个衙门实施,谁知道陈文静和赵王郝风楼厮混一起,却是抢了先机,如今有诸多人不禁义愤填膺,甚至是陈文静的一个门生,直接上门去质问回到府邸的陈文静,怒斥道:“恩府不要脸皮,学生却还是要的。与那赵王郝风楼狼狈为奸,难道不怕被人取笑么?恩府若是肯悬崖勒马,学生尚且敬你。如若不然,就只好割袍断义了。”
学生对恩师这样说话,这在礼教思想严重的大明,是极为稀有的,可是有时候却又不同,比如现在……大抵上可以称得上是大义灭亲。
陈文静刚刚回到府邸,坐在花厅。将自己的官靴脱下来,顿时,把靴子一斜。里头冰水都倒了出来,有府中的人连忙端来了热水,陈文静的脚已是冻僵了,急不可耐的放进去。这才舒服了一些。
他看着自己的门生。突然笑了,道:“子义啊,外人怎么说,于老夫有什么干系?老夫不过是尽自己的本份而已,事到如今,北京危如累卵,这时候还喋喋不休的争议这些,徒劳无益。你方才的话,老夫权当没有听说过。不可再任性了。”
这学生一听,反而暴怒,道:“什么叫做徒劳无益,汉贼不两立,陈公,咱们再见。”
说罢,这人便扬长而去,他最后没有称陈文静为恩府,反而是叫陈公,看上去似乎显得更加尊敬了一些,实则这师生之情是彻底割裂了。
陈文静也唯有苦笑以对,毫无形象地将双脚泡在温水之中,感受着这暖意,只是这心里却是一阵阵的发寒。
这事儿很快传出去,倒是一下子成了一段佳话,都说这位兄台大义灭亲,不趋炎附势,实乃典范。
一些个大臣倒不是不担心外头的瓦剌和鞑靼人,因此在兵部真有一些人凑在一起,洽商各种退敌妙策,从三十六计,到武穆兵法,什么十面埋伏,一个个口若悬河,日日都是如此,紧接着北京兵部隔三差五就下条子去,让城中官兵如何如何,好在这些个丘八倒也不傻,比如一大清早,兵部竟是送来文书,让天津卫开了城门,以为疑兵,多半是想玩一把空城计,吓得那天津卫指挥使脸都变了,你娘的,这人人都把自己当成了诸葛亮,可你他娘的是诸葛亮,人家也未必就是司马懿,什么空城计,都他娘的是臆想出来的东西,你把城门一开,一个人跑去城楼上弹琴,你当人家是傻子,即便是觉得你在城中埋伏了兵马,可是只需派几百个斥候先入城来,城中的虚实便可摸个一清二楚,你还敢跑去城楼上弹琴?几个刀斧手斥候,就可以把你脑袋挂在城门上。
由此可见,文武殊途,文人虽是聪明,却大多不知实际,什么十面埋伏什么空城计其实都是扯淡,倒是丘八们虽然脑子总是有不是很灵光的时候,却也知道绝不能和这些人勾搭一起,跟着他们去胡闹,反倒是郝大人和赵王殿下,虽然也荒唐,却终究靠谱一些。
如今北京城倒也有了几分声势,在大家一日一夜的努力之下,城楼和城墙上已是旌旗招展,人影幢幢,仿佛一下子多了数万精兵,看着花哨,有心人心底也明白,这些人被瓦剌和鞑靼人一冲,绝大多数人立即会原形毕露。不过没什么真正用处,但声势造了起来,终究使城中的人安心了一些。
而赵王则是亲自驻在了天津卫的大营,为的就是居中调度,这天津卫的兵马算是勉强能打仗的,瓦剌和鞑靼人攻哪座城门,赵王便将这些预备队压上去,哪座城门的压力大一些,他便带着人去哪里救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