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帝心(1 / 2)

加入书签

对王安来说,这事儿实在透着蹊跷。

莫名其妙的出现了船队,而且在松江附近海域显露出了动静,这船队哪里来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扶桑倭国,理由呢,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只有扶桑的大船才会穿过汪洋直抵宁波松江一带。

这一部海域其实还算平稳,就如地中海一般,几乎没什么大风大浪,所以较适合航行。可是在其他地方,一般的海船是承受不了风暴的,所以这个时代的海路往往都是贴着陆地,沿着陆地航行,即便是大食人来这大明也尽都是如此。

可问题在于,松江那边报的乃是船队,既然是船队,就有蹊跷了,倭人是没有船队的,哪里来的船?可假若是船队,就势必是从泉州等地一路沿着陆地巡航,那么就势必会经过大明沿岸的各州各府,只怕还没有到宁波就已有奏报。

对于这件事,王安可不敢怠慢,怎么看这船队都是从天而降,不知是什么来路,他心里不免有点狐疑。

这事儿可大可小,往大里说,说不定就是外寇,往小里说,或许只是虚报。

不管如何,东厂这边要及早的递进去消息。

“哦,这可不是小事,咱家还是得入宫一趟才好。”

王安站起来,起身要走。倒是那掌班却是道:“督主,还有一件事,卑下尚需督主做主。”

王安已没兴致在这儿坐班了,便道:“你但说无妨。”

掌班道:“这几日。下头的人是有点不听管教,毕竟这班子才刚刚搭起来……眼下有许多御使上奏,弹劾检举的都有不少咱们东厂的事。督主,这只怕不妙啊,衙门新建就遭受抨击,一旦陛下那边……只怕督主不好交代,督主是不是想个法子治一治下头,省得大家给督主添麻烦。督主如今掌着东缉事厂,风口浪尖。何必授人以柄,下头人听话了……”

这掌班说的正是最近朝野抨击东厂的事,其实遭受抨击也早在预料之中。一方面本来大家就不喜欢锦衣卫,结果又出了个比锦衣卫还恶劣的东厂,再加上王安一直对下头人惹是生非采取的是漠视态度,使得下头人完全没有顾忌。正好授人以柄。结果可想而知。

谁知王安反而非但不忧,抿嘴一笑,很不在乎地道:“他们要弹劾就让他们弹劾好了。你呀,糊涂。好歹你也是跟着咱家的人,怎么连这点道理都不懂,陛下设东厂为的是什么?说得好听点叫查探谋逆妖言之事,其实嘛,说穿了。就是监察朝野百官人等,咱们是陛下的鞭子。是棍棒,专门用来敲打这些文武官员的,他们越是闹越是骂,岂不正好说咱们东厂虽然是初创,却颇有成效么?”

王安顿了一下,继续道:“再有,东厂创建是陛下的心思,而陛下乃是圣明天子,并非昏聩之君,他既然拿定了主意筹建东厂,那么就必定是深思熟虑,东厂刚刚建了起来,大家反对东厂,岂不是让陛下的脸面无光?陛下自然有他的主意,东厂起来,要成为陛下的左膀右臂,就得有权威,想要有权威,就不能轻易处置东厂上下人等,不但要包庇,还要纵容。所以那些个奏书弹劾得越厉害,陛下非但不会见怪,反而更加包庇。咱们东厂嘛,不必怕,放心大胆地办事,不立威,何以服众?不杀几个人,不让人痛不欲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怎么显示手段?告诉下头,他们还是太轻了,还不够狠,得杀几个人,放点儿血,才当得起东厂二字。这话儿,你传下去,没什么可遮掩的,咱家就是这么个意思,也不怕别人知道。”

说罢,王安脚步匆匆地入宫去了。

谁知这王安其实还是晚了一步,毕竟他的东厂是初创,人员配备不齐,也不足够专业,消息的传递自然远远不及锦衣卫,这些时日,锦衣卫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那船队的消息一到,立即便来了精神,火速上奏。

而此时,朱棣手里拿着这份奏书,已召来了指挥使纪纲和内阁的几个阁员,见王安进来,只是颌首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