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2)

加入书签

齐王张嘴想说:他不一样——一句话未出口已经泄了气,他知道他和卫贵妃说不清楚,卫贵妃就是个内宫格局,而他意在天下,两者差之千里,怎么能以前者的手段来逐鹿后者?恨只恨他养于母妃膝下,被带歪了太久,如今醒悟过来,已是晚了。

卫贵妃看出他内心的不安来了,为了安抚他,又喋喋不休地说了一阵,她不知道的是,她这些话齐王已经一点都听不进去,越是说,齐王越是反感。

——他心魔已生。

**

皇帝这回病发得虽急,但不甚重,又好生养上半个月,便痊愈了。

照旧上朝,他卒中的消息已经传出,满朝文武不免多有慰问,请皇帝保重身体之余,因这病不奈操劳,有人出列请求太子分担也是题中之义了,皇帝当时回绝,但随后折子便如雪片般飞来。这发力的主力倒不是太子派,太子派斗争多年,知晓轻重,当此敏感时机,并不是太子出头良机,因此大半都掩了声息,写折奏请的,多是自认只忠心于皇帝的中间派。

帖子的结局是一概留中,皇帝既不接招,他看着身体又恢复得不错,此事便就消了下去。

只是无人得知的是,这在齐王焦灼的心中加了一瓢滚油:诸臣只记得太子,竟没有一个人提一提他,连向着他的齐王派都没人出一出头!

齐王这个想法就是陷入魔障了,太子既在,他一个藩王靠边站是理所应当之事,这一点连齐王派都是默认的,齐王派能做的,只是尽力拉太子后腿,让太子把先前皇帝养病时迈前的那两步重新缩回去而已。

这也是齐王派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成效其实不错,但齐王已经看不到眼里,因为他实在是,等不及了。

压垮齐王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皇帝。

此时距齐王回京大约两个多月,又有一地出了乱子,年根底下,皇帝本不太舍得派出爱子,但他病倒那一场,虽然治愈,自己却觉得身体底子有所耗损,总和以前有些不能比了似地,为了加紧给齐王铺路,还是下了令命齐王领兵出京。

☆、第130章

皇帝长到现在这么大年纪,父母的苦心被子女当做驴肝肺这种事,他是很听过几桩的,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变作这故事里的其中一个主角。

面对着披甲而来的爱子,他一瞬间恍惚如在梦中,几乎想要掐自己一把,看痛是不痛。

齐王领着兵士进来,来势虽然汹汹,齐王本人的态度却还十分恭敬,跪下行了大礼,开始表白。

又说是“心忧皇爷身体,恐操劳致旧病复发”,又说是“往后一应供给如常,绝不敢有半点怠慢”,拉拉杂杂说上无数,然而皇帝的眼睛,只盯视在了摆在他身侧的一张空白诏书上——他将在他非常熟悉、漫长为君生涯中书写过无数次的那张锦帛上,写下退位成太上皇的圣旨。

列祖列宗都没有干过的事,在他这里开了先河了。

齐王说话途中,卫贵妃几回打断,试图劝他悬崖勒马,齐王起事前没和她通过气,她和皇帝一样被瞒在鼓里。

齐王一概当做没有听闻,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不如卫贵妃幼稚,清楚已经走到这一步,只许成功,失败就是万劫不复。

张太监摇摇欲坠地站在一边,玉年宫里的地龙烧得温暖如春,然而他全身寒彻入骨,几乎要克制不住发出格格的牙齿打战声来。

齐王这一手太出人意料了,哪怕是太子反了,他都不至惊颤成这样,可是齐王——他怎么会呢?

张太监直觉想到了太子那一方买通他传的那些话,是的,他后来陆续又往齐王面前吹过几次风,但都是些面上听去绝没有一点问题的话,他是个惜命的人,要不是没有风险,他也不敢当这个传声筒。他心里隐隐知道太子方不会闲着没事给他送钱,有所予必有所图,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导致出齐王谋反的结果来。

张太监紧紧地搂住了轻飘的拂尘,齐王现在没有怎么样他,可他见证了逼宫这一幕,齐王是必定不会放过他的,现在只是还没腾得出手收拾他而已。

他唯一的希望,就在他先前差遣出去取氅衣的那个小徒弟能机灵些,回来的时候能觉察出这里情形不对,立刻往东宫那里去报信。

**

张太监的徒弟跟了张太监的姓,也姓张,诨名小兴子,他现在正蹲在一个花坛底下,遥遥地望着东宫的方向发呆。

不用近前,他就知道东宫也出了事了,因为那里的情形比玉年宫还要诡异,半夜里灯火通明,人影幢幢,杀声混乱。

小兴子至此,终于恍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皇帝和太子都遭了劫,这下手的是谁,只用排除法也排出来了。

小兴子发了会呆后,想要掉头悄悄跑走时,忽然发现前方的地面上似乎有团什么东西,他犹豫片刻,整个人伏倒爬过去。

他躲的这里黑乎乎的,灯光照不过来,直到近前了才发现那不是一团,而是一根铁箭串着个布团,小兴子把那布团取下来,展开看时觉得上面似乎有字,只是看不清楚,但这不妨碍他猜出内容,因为一股血腥之气迎面扑来——这是封血书。

他手一抖,忙把那布团揣到怀里,下意识又往周围地上寻摸一阵,果然又寻到一个,他不再耽搁,爬回原处后迅速起来跑走。

**

玉年宫里,齐王渐渐不耐烦起来,他这主要是心虚闹的,无论事前给自己做了多少心理建设,说服自己他也有为了皇帝考虑之故,毕竟以后皇帝的身体确实不能劳累,与其让太子分忧,不如让他来,这不也是皇爷一直以来的想望吗?

但真的直面皇帝愤怒冰冷的目光时,他没办法泰然处之地还拿那些话来麻痹自己,因为明摆着,皇帝的身体再不好,也是不愿意退位的。

可齐王觉得没有办法了,他并非不想按部就班地先做太子,待皇帝百年后再行登基,可群臣不给他这个机会,而皇帝的身体同样也让他无法再等待,他不知道皇帝下一次的复发在什么时候,如果那时他在京里还有一丝机会,要是不在,那等他再赶回来真是黄花菜都凉了。

他唯一的路只有绕过太子这一步,直接成为皇帝,手握大宝后他能掌控的力量就不一样了,来上几轮清洗,让该闭嘴的闭嘴,剩下的人自然会知道拥护他了。

此时皇帝一直不肯就范,齐王耐心告罄,话语里渐渐带了逼迫之意,他自己不觉得,他长久以来跟皇帝说话本就是比较家常随意的,皇帝也爱他这样。可此一时彼一时,这种时候皇帝怎么受得了这样?

“你这逆子!”

皇帝发了怒,齐王多少有些惧怕,就退缩起来,立在一旁的宿卫将军催道:“请王爷速做决断,我们人手有限,太子那边还不知道得手没有,天亮前不能作定大事的话,就万事皆休了!”

这个宿卫将军是齐王的人,齐王选择在今夜起事正为着是他当值,他守到约定好的时辰,暴起杀了几个有异议不肯从随的副手,领着余下被策反的人跟齐王走上了险道。

皇帝如被蛰了一下,目光猛然转向他:“你们要杀太子?你们——”皇帝捂住了心口,千般悔痛涌上心头,却是为时已晚,只能化作一句愤然话语:“真是好一对逆子逆臣!”

**

与此同时,小兴子敲开了永宁侯府的大门。

小兴子能巴结上张太监,被他收了徒弟,当然是个机灵人。他离开东宫后,发现其它地方的守卫要稀薄上许多,应该是或加入叛乱或与逆党争斗了,便选了个黑黝黝的角落,想法爬出宫墙,一路闪避着五城兵马司的巡丁,径往永宁侯府而来。

他现在两眼一抹黑,不知道京里有多少人卷入了齐王的谋乱中,会选择永宁侯府来报信,是经过了精心考虑的。一则其是亮明旗号的铁杆太子派;二则侯爵府家大业大,且勋贵们住的离皇城近,找起来容易;三则最重要的,他知道周家六爷是带兵之人,那些文官里可信的倒多,可当此乱局,一个个细伶仃的,家里能有百十个家丁了不得了,再可信也派不上用场。

他是个内侍穿戴,不管职分大小,被惊起来的门房都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把他带到了周侯爷面前,而待他亮出血书之后,周连政也被连夜叫醒过来了。

两个布团上都是一样的几个血字——齐王反,求救!

下面盖有东宫的宝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