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1 / 2)

加入书签

“哼,不过是故弄玄虚而已,此地地势狭窄,纵然其有千军万马,也未必能取胜。”张郃冷哼道。

随即,张郃催马上前,用大刀指着诸葛亮高喊道:“诸葛孔明,尔今粮绝,还不投降,若是城破,难保你全尸。”

“张将军,念在你也是忠义之士,我不想赶尽杀绝,还望速速退下。”诸葛亮道。

“笑话,如此小城,你岂能守住?再不投降,立刻城破人亡。”张郃越发傲气,身后大军立刻汹涌上前,做出攻城的姿态。

诸葛亮微微叹气,缓缓起身,冲着张郃遥遥拱手,随即转头就走。

“将军,诸葛亮之举实在是匪夷所思,万莫要冒险,还请退兵。”副将再次负责任的劝说,并非是他的智谋就比张郃高多少,而是张郃将军是股肱重臣,容不得半点闪失。但凡有异常,都不能轻易涉险。

然而,已经晚了,只见城墙上突然冒出了数不清的弓箭手,密集如雨的箭矢从上方射了下来。

在这些箭矢中,许多都是超大号的,威力十分惊人,更让张郃完全没想到的是,这些箭矢都奔向了同一目标,正是他本人。

数千箭支齐发,如同天际飞来一片乌云,席卷怒吼着冲向张郃,由于太过密集,后面的箭支追上前面的,使得前面的箭支更加急不可耐,无情的射向张郃。

张郃立刻抡起大刀,将攻来的箭矢尽数打落,但是,箭矢的数量实在太多,而且无穷无尽,几名副将急忙冲上来,试图保护张郃。

刚才劝说张郃的那名副将应声落马,挣扎着想要起身再为张郃抵挡箭支,未等站起,后方跟来箭支便将他射穿钉在地上。

张郃大悲恸,就在分神之际,一只粗大的箭矢,长了眼睛一般,正好射中张郃的膝盖。张郃一声大叫,翻身落马,随即又有一支粗大的箭矢,紧随射在了张郃的锁骨处。

副将们拼死保护,才终于将张郃救下,但瞬间阵亡了十几人,城墙上的箭矢依旧疯狂落下,魏军将士见张郃重伤,一时难以冲上去,只能先行退下,离开了射击的范围。

半晌之后,木门道的城墙上终于安静了下来,诸葛亮带人果断放弃城池,快速向南撤退,张郃已经昏迷不醒,脸色惨白如纸。

箭矢太过粗大,随行的军医不敢擅自取出,当前救治张郃已经成了首要任务,大军顾不得继续追赶,只能狼狈的后退,甚至不去想占据空城。

司马懿率领大军终于追了上来,见大军匆忙往回撤,便知大事不好,等看到张郃双目紧闭,气息奄奄,司马懿顿时痛哭失声,捶胸道:“若是折了将军,仲达有何颜面去见圣上。”

“非,非大都督,之,过。”张郃费力的说了一句话,眼角流下两行清泪又重重的闭上。

魏军急忙退回了天水,经过诸多医生的一起努力,终于将张郃身上的两支箭都取了下来,膝盖处的不要紧,虽然会落下残疾,但并非是要害之处。

但是,锁骨处的那支箭,已经射中了肺部,张郃吐血不止,情形岌岌可危。

待张郃稍稍清醒,司马懿顾不上安慰他,急忙派人将张郃护送返回洛阳,让更好的医生救治。

张郃始终不发一言,心中的不甘更胜过身体上的伤痛,唯一能让他感到舒坦些的便是美好的回忆,许褚?徐晃?往昔战友的笑脸似乎就在眼前,让张郃感到分外温暖。就在即将到达洛阳之时,一代名将陨落在路上。

曹叡伤心欲绝,亲自为张郃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谥号壮侯,进入宗庙,张郃的儿子们都被追封为列侯,小儿子更是加封关内侯。

至此,曹操当年的五子良将全部陨落,曹叡能倚仗的人物越来越少,只能重用司马懿,导致司马家族的迅速崛起和壮大。

不都是烦心事,曹叡又添了一个儿子,多少冲淡了失去张郃的悲伤,他为这个儿子取名曹殷,并且大赦天下。

接连失去了两个儿子,曹叡对这个儿子寄托了殷切的希望。

第2118章 主动辞官

曹殷肤白如雪,十分可爱,膝下无子的曹叡对其十分宠爱,经常过去抱着玩耍。这天,一名游方道士途经洛阳,说有要事求见圣上。

曹叡开恩允许让其来见,觉得此人就是来讨赏的,无非说些小皇子富贵无边之类的喜庆话。曹叡正在兴头上,也乐得听到对儿子的祝福之声,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名道士开口就板着脸摇头晃脑的说,曹殷这个名字不吉利,反过来的谐音就是阴曹,应该即刻改名。

江湖术士,信口雌黄,曹叡根本不信,勃然大怒,下令诛杀了这名道士。这名道士就是想要点好处,以为曹叡爱子心切,掏个取名费之类的,最后却惹来了杀头之祸。

道士临死前发出了不甘的诅咒,曹叡终将子嗣无存,江山归了他人。曹叡听到后更加恼怒,又命人将道士碎尸万段,扔到荒郊野岭,仍然是气愤难耐。

或许是道士的诅咒灵验,曹叡最为疼爱的女儿曹淑,没过多久就病了,病情还很重。曹叡龙颜大怒,一不做二不休,下令杀光洛阳、许都等地的所有道士,一时间城中人人自危,每天都在死人。

无论哪个朝代,宗教都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妖言惑众的道士确实该死,但不该累及无辜,枉杀人命。陈群等人苦苦相劝,最终曹叡松了口,不再追杀道士,但洛阳许都不许再出现他们的身影,全部驱逐。

却说诸葛亮木门道射伤张郃之后,带领大军返回了成都,刘禅闻听消息,率领众人出城相迎,神色激动。

“老臣出了祁山,围住天水,正当取胜之际,忽承陛下降诏召回,不知有何大事相商?”诸葛亮上来就急忙问道。

刘禅愣住了,摸着后脑勺想了想,半晌说道:“朕思念相父不假,却未曾降旨。”

诸葛亮脸色一冷,不再言语,回去之后,立刻下令缉拿苟安,但苟安早已不知所踪,多半是投了魏国。

诸葛亮将自己关在府宅内,足足十日不出,刘禅亲自去请也都不管用,朝野上下,顿时人心惶惶。

“丞相,李严大人已经在门外站立了半日,一再请求面见。”家仆来报。

“不见!”

又过了一日,家仆来报,李严大人一直都在门外站着,不吃不喝不眠,不见到诸葛亮绝不回去。诸葛亮叹了口气,终于点头道:“请李大人进来吧!”

李严进入之后,纳头便拜,哽咽说道:“丞相,李严死罪!”

“大人何罪之有?”

“不瞒丞相,那份假冒圣旨,正是出自于我,苟安唯恐受到牵连,已经投敌。李严罪该万死,恳请丞相惩罚!”李严道。

“大人请起吧!”诸葛亮微微叹气,让李严起身坐好。

仆人送上香茶,诸葛亮举杯道:“皆因我贪功求进,导致国中空虚,民怨四起。深知李大人征粮不易,还望原谅。”

李严顿时哭了,哽咽道:“丞相,两川已无粮可征,除非向官宦显贵下手,如此一来,只恐会有内乱。李严着实想不出其他办法,又无法劝说圣上,只能铤而走险,冒死伪造圣旨,将丞相调回。”

李严说着又跪了下来,含泪道:“李严铸下大错,无法弥补,无论丞相如何处置,绝无抱怨。”

“孔明考虑不周,令大人为难。”诸葛亮亲自将李严扶起来坐好,叹息道,“当年先帝将圣上托付给我二人,正是看中大人一片忠心,只可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