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1 / 2)

加入书签

左慈斜眼看了王宝玉一眼,嘲讽道:“口诀只有音,并没有字可以记录。”

“那就写份谐音的给我,要不你再给我念几遍?”王宝玉赔笑道。

“你尚且未曾筑基,不能修行此法。”左慈摆手道。

“筑基是啥玩意?”

“说不清楚,反正你不能修炼。”左慈断了王宝玉的念想。

“那娄子伯总该筑基了吧?”王宝玉又问,他认为,好东西就要分享,何况人家娄子伯还帮了自己那么多。

“子伯虽曾修习过道法,如今在我看来,其更倾向于佛门,只求了脱生死,不坠轮回之苦,也不适合此口诀。”左慈客观的说道。

两个人的对话,自然逃不过在座的两位神通广大的人物,紫虚上人道:“宝玉,你想要踏破虚空,肉身凡胎,风险更大,倒也适合修行一门功法,更换体质。”

“我这么懒,只怕下不了苦功。”王宝玉识趣的说道。

“难也不难,若是机缘合适,十年便可筑基,百年或可结丹。”紫虚上人耐心的说道。

十年?百年?还得是机缘合适的前提下,王宝玉一听这个,脑袋顿时变得很大,连忙摆手道:“我恨不得马上就踏破虚空回去,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三个人都觉得王宝玉冥顽不化,不禁的微微摇头,王宝玉好奇的又问道:“百年结丹,那大伙儿都结丹了吧!”

一句话问的三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青城子又叹气道:“我虽痴活近三百岁,但仍未曾结丹,说来真是惭愧。”

“师叔莫要着急,我那好友于吉正在炼制外丹,如若成功,我等皆可借助外力而结丹,成就不坏之身。”左慈安慰道。

王宝玉几次见到于吉,都看见他那丹炉,本以为他炼丹是想长生不老,没想到只是为了形成体内的金丹。

这些人辛苦修行都不能结丹,王宝玉俗人一枚,更是不敢指望,彻底断了修行的心思。人生就是如此,活得太久,也许会乏味,还是顺应自然的轮回更好。

这个话题就此打住,青城子问起了紫虚上人是如何炼化那支龙角的,紫虚上人称,自从在王宝玉那里得到了此物,就用了三年的时间,凑集了很多材料,才将其炼化可以使用。

王宝玉这才明白,紫虚上人这三年来,竟然只是为了这一件事儿。青城子对紫虚上人十分艳羡,坦诚的说,他炼制这根凤羽,可是花了三十年的时间,竟然威力尚不如紫虚上人的龙角。足可见,紫虚上人炼化宝物这方面比他强十倍不止啊!

紫虚上人立刻听出了青城子话中的意思,正所谓无功不受禄,白白得到了人家的长生诀,理应有所回报。于是,便将如何炼化龙角的方法,毫无保留的细细告诉了青城子。

青城子听得两眼放精光,连声称妙,感叹早该聚在一起,有助于修为更快提升。

三个人有说有笑,席间不乏谈到修为的机密,却都不提防王宝玉。并非是三人跟王宝玉交情多深,多相信王宝玉,而是这混世魔王冥顽不灵,听到也没有任何用处。

果不其然,三人口中的各种术语让王宝玉感到十分乏味,什么没听进去,更别说是记住一二了。加上盘中都是绿格莹莹的蔬菜,没有一点肉食,更不能尽情喝酒,索然无趣,不禁打了几个哈欠。

左慈摆手让王宝玉先回去休息,他们几个继续交流修炼的心得。

青城子最终也住在了五十五层,开始也是选了东面,后来紫虚上人好意提醒下面有个聒噪的祢衡,最终选择在北面玄武宫居住。

含章楼的五十五层上,目前已经住了三位所谓的神仙,等到于吉来了,他们四个可以凑起来打一桌麻将了。

第1155章 兵发庐江

却说司马懿几次派人打探青城子的消息,都说他被抓到彝陵之后再无线索。

司马懿苦等青城子李意许久不曾归来,心中惶恐不安,思量再三,终于做出一个无奈的决定,放弃攻打彝陵,撤兵北上。

手下纷纷进言,不战而退恐怕会惹朝廷非议,不如打上一仗再做打算。司马懿想了想,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若为一己之私搭上数万将士的性命,良心不安。至于圣上如何处置,这是他的宿命,逃都逃不过的。

司马懿此举无疑是英明的,青城子李意归于彝陵之后,陌千寻便立刻召集大军,准备配合襄阳兵马对司马懿大军展开前后夹击。

只可惜,陌千寻的计划并没有成功,司马懿撤军的速度极快,根本就追不上,只能由着他退回了汉江北岸。

司马懿撤走大军之后,长吁短叹,硬着头皮给魏帝曹丕去了一封信,将彝陵的战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表明自己已经尽了全力,无法战胜王宝玉这个妖人,甘愿接受任何处罚。

此时的曹丕正在赶往合淝的途中,要去探望患病已久的大将张辽,襄阳、彝陵发生的事情,他早就接到了探子的回报。

王宝玉的通天本事让曹丕心惊不已,原本以为司马懿带去的队伍以及他本人会有全军覆没的风险,没想到司马懿经历重重险境之后,竟然还可以保存了绝大部分的实力,这让曹丕对他刮目相看。

因此,在接到了司马懿的信后,曹丕表现的很大度,非但没有责罚司马懿办事不利,却盛赞他智谋过人,顾全大局,并为其加官进爵,封为舞阳侯。

司马懿对曹丕感激涕零,卸下了一份思想负担,退回平春,继续操练兵马,时刻准备着为曹氏王朝效力。

初秋时节,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本是一年好时节,大将张辽却觉得寒意逼人,披着一件冬日才穿得上的厚衣服,仍然感叹今年的秋天为何如此寒冷。

此时的张辽正拄着大刀端坐在府宅的院子里,对着几颗高大的梧桐树发呆。

这名昔日的猛将,如今已经瘦得眼窝深陷,胡须花白,唯有那笔直的腰杆和坚毅的眼神,还能找到曾经的些许风采。

一片梧桐叶落在张辽的脚下,张辽想弯腰捡起来,可是后背骨格咔吧作响,很不舒服,便作罢了。不禁又是一阵感叹,曹公走了,关云长也走了,天下能与他交心的人都弃他而去,唯有他孤单的守在合淝,已有十几年了吧!

“唉!过不了多久,文远也将随你们而去,到那时再叙别情吧!”张辽心生凄凉,喃喃自语道。

就在这时,门外的侍卫来报:“回禀将军,圣上闻听将军有恙,正在前来探望的途中!”

一听这话,张辽眼中立刻现出了泪光,冲着西北拱手道:“文远何德何能,敢劳圣上亲自前来!”

“将军战功无数,声震九州,天下豪杰无不敬服。”侍卫溜须的说了一句。

“圣上尚需几日到达?”张辽问道。

“十日左右!”

十日?张辽紧锁的眉头展开,立刻来了精神,大刀往地上一插,豪气冲天的下令道:“传我将令,起五万大军,兵发庐江!”

“将军,保重身体啊!”侍卫连忙劝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