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2 / 2)

加入书签

尽管府宅大了,但王宝玉还是习惯跟火丫同住,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住上了砖瓦结构的大房子,火丫十分高兴,觉得跟着王宝玉混,真是日子越过越好。

府宅的内务总管还是樊玉凤,她很快就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樊玉凤天生还有几分威严,大家也都听她的。王宝玉乐见于此,家大业大,操心的事情就多,樊玉凤越给力,自己的好姐姐就能过几天清闲日子。

而妹妹樊金凤经过不懈的努力,轻功也有了突飞猛进,翻墙越壁,根本在话下,抓云钩更是运用的收发自如,颇有气势,看来用不了太久,也会成为像关婷一样的女将。

有火丫在身边,王宝玉生活的很滋润,有人按摩,有人陪睡,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只要王宝玉在家,黄月英基本上就不给火丫安排别的活,就让她专心伺候这个弟弟,当然也不停的耳提面命,要时刻谨记王宝玉是主子身份,不能坏了规矩想东想西。

这天,刘备将王宝玉叫了过去,笑眯眯的说道:“四弟,我听军师讲过,此番南郡大捷,多亏四弟出谋划策,功不可没。”

“嘿嘿,咱们是兄弟,说这么就外道了。”王宝玉嘿嘿笑道,觉得诸葛亮这个人对自己也算厚道,至少没把功劳都拦在他自个身上。

“为兄深知贤弟大才,一直未有官职,实因贤弟年纪尚小。”刘备解释了一句。

“我这个人,懒散惯了,也不适合当官。”王宝玉道。

“话虽如此,但为兄总觉对贤弟多有亏欠,不如贤弟担任彝陵太守如何?”刘备问道。

“魏延不是在彝陵那里吗?”王宝玉问道。

“魏延只是守城之将而已,管理城池的官员总要有的。”刘备道。

王宝玉犯了犹豫,按理说,他应该高兴,这也算是当了个有实权的大官,听起来好像比自己在这里的爹,那个梓潼县令的官还要大,可是让他管理一个郡,显然他从未想过,也没做好这个准备。

见王宝玉好半天没说话,刘备以为王宝玉嫌弃官职小,不情愿的说道:“若贤弟看不中那彝陵,便做南郡太守如何?”

第456章 青年才俊

南郡可是荆州的第一大郡,其一郡太守绝对堪称位高权重,怕是只有关羽这样的大将才可以担当。

王宝玉不敢顺杆爬,连忙解释道:“大哥,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在怀疑自己能不能当好一个地方官。”

“治大国如烹小鲜,四弟一定没问题的。”刘备鼓励道。

“嘿嘿,我不爱吃水产品,在家也没烹过。”

刘备一怔,随即哈哈大笑,觉得王宝玉还挺幽默,说道:“以四弟的才能,我并无疑虑,四弟可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待啊!”

“那我就当彝陵太守试一试?”王宝玉试量的说道。

“自是可以!”

“何时上任我还没想好!”

“一切都由贤弟自行做主。”刘备笑眯眯的点头道。

彝陵原来的官印被曹洪给拿走了,刘备拿出一方新鲜出炉的玉质官印,交给了王宝玉,免不了又是一番殷殷嘱托,什么勤政爱民,为百姓谋福利这一类的话说了一大堆。

王宝玉拿着这方大印,昂首挺胸的回家去了,到现在他还是稀里糊涂,好像是从天下掉下来了一个大官一样。

尽管当今皇上是个傀儡,该走的流程还是必不可少,刘备派人上书朝廷,申报让王宝玉担任彝陵太守,当然,这封申报书还是要落在曹操的手里。

自从失了南郡之后,曹操的心情十分郁闷,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岁,眼见着刘备越做越大,却一时间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毕竟江东孙权还在攻打合淝,分身乏力。

一看到这封申请让王宝玉担任彝陵太守的上表,曹操先是一愣,随即咧嘴笑了起来,他对这小子是越来越有兴趣,实在猜不透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能量,能让刘备如此的看中。

“主公,此人不得不防。”谋士荀攸建议道。

“呵呵,不必惊慌,我倒是觉得此人是个奇才,彝陵太守甚小,不如顺水推舟,多给此人几个官衔,且看刘备如何处置。”曹操不以为然,呵呵笑道。

荀攸随即也笑了起来,赞了一句,丞相高明。

曹操当然不怕乱子大,他随即给皇上写了一封上表,说王宝玉这人啊,难得的青年才俊,出将入相之才。管仲乐毅见他也害羞,年轻的人爱不够,不管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年迈老者见了他无不眉开色悦,赞赏点头,世界上这样的男子真是少有!堪称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猜不透这样的男子几世修!洋洋洒洒一大篇,算是把王宝玉给夸到了天上去。

最后,曹操建议皇上将南郡、襄阳和彝陵三个太守的职务,全部都给他一人。

襄阳?难道是曹操气糊涂了吗?当然不是,襄阳还在曹操自己的手里,如果此人有本事,那就自己去拿。

皇上的所谓任职书很快就到了,刘备毕恭毕敬的接了过来,看来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顺利许多。

但是打开一看,刘备顿时愣住了,心中不禁产生了怀疑,这曹操是什么意思?原本以为会有些坎坷在其中,如今却是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自己的这个四弟,跟曹操到底是什么关系?

诸葛亮看到了上头的安排,心里也是一惊,连忙解释道:“主公,万万不要相信曹操安排,此乃离间之计也!”

“皇令在此,又该如何处置?”刘备无精打采的问道。

“秘而不宣!”诸葛亮郑重道。

见刘备还是忧心忡忡的样子,诸葛亮知他心中对王宝玉的疑虑又多了一重,灵机一动又说道:“主公,此表文倒也有用,日后我等便可师出有名,夺取襄阳。”

一听这话,刘备这才咧嘴乐了起来,哈哈笑道,曹操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诸葛亮的机智,再次为王宝玉化解了一次信任危机。

王宝玉回家之后,就把这方大印藏了起来,什么时候去彝陵,那要看他的心情。尽管在现代的时候,他也曾经官至局一级干部,当这个太守的职务,可要比现代的市长还有权力,他真的没准备好。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只有他心里最清楚,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浮云,不可贪恋,他要北上!他要回家!

诸葛亮得知此事后,非但没高兴,反而心生担忧,王宝玉脑瓜的聪明程度,他心知肚明,但是,一郡太守可不是那么好干的,必须要有大局观,还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王宝玉似乎这几样都不占。

因此,诸葛亮找到王宝玉,认真给了他的一个建议,那就是,最好永远不要上任。

王宝玉可以不信别人,但诸葛亮的话必须要信,毕竟诸葛亮是绝对不会害他的,于是,王宝玉也就断了去彝陵当太守的这个念头,暂时先挂着一个虚职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